跳转到内容

Page:NLC892-GBZX0301013052-258872 [隆慶]雲南通志 十七卷 第2冊.pdf/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 雲津橋。在府城東二里許,當通衢。水出盤龍江,流經商山之麓,過郡城入滇池,所謂縈城銀稜河者是也。橋舊名大德,襁於兵。洪武癸酉,西平侯沐春重修其東西,表以旗樓。〔學士王景常記〕:雲南城東陬有池曰昆明,池之大不知其幾百里也。昆明之上游有江曰盤江,江之源亦不知其幾百里也。汪洋湍激,深廣莫測,而大道是通。昔有橋曰大德,於兵有年矣。天朝下雲南,內訌外攘,庶事草創,隨葺隨罅,行道用棘。今西平侯沐公以爲橋梁之政,王道攸關,不一大舉無以示悠久,乃命立表識,軬巨石,殺川流,捷石菑,度丈尺,計工庸,錮石趾以廝暴湍,疏三門以通舳艫,穹窿塊軋,夾以石檻,琳琅簇造,橫截天塹,方軌長驅,肩摩轂擊,屹若金堤,亘若垂虹,行者若履平地焉。是役也,經始於癸酉之冬十月,視成於甲戌之春三月。凡鳩軍工,以日計之幾萬千,以其當雲南之要津,故名。夫十月成與,梁占之制也,然未有梁以石者,至漢以石梁爾,李得昭以石累洛,其來尙矣。矧雲南遐遏萬里,新建氓府輦轂之馳道,三軍府衛挖扼大藩,礱伏百蠻之地,荀無與梁以觀,何以爲名城內地哉?西平奉揚天子休德,凡所以鎭綏經理,興利珍菑,以與前人𣨍類如此。然夷人得踐大中至正之途,扔繩牽索引之習,絕攝衣褰裳之艱,釋龜足瘃之難,而喁焉以譁,羣焉以趨,蠕焉以履,歡欣鼓舞,以自蹈於夷途,繄誰之力歟?昔司馬相如橋孫水以通莋都,通使節也;史萬歲錮鐵橋以渡金沙,利行師也,猶書之。然通使節與通舉輦孰重?濟甲士與濟國人孰亟?由是曳之雲津,先臻前古矣。於戲!天子休德,西平布之;天子有民,西平濟之。巍巍石梁,萬世賴之。西平名春,字景春,黔寧昭靖王子也。
  • 溥潤橋。在府城東咸和門外雲津橋之北,舊名至正。
  • 永淸橋。在溥潤橋北,卽雲津橋之上流也。
  • 通濟橋。在雲津橋西,水卽銀稜河之濠水,泛注入於市而不可渡,故爲是橋。
  • 望仙橋。在春登里南霸。
  • 太平橋。在府治東白塔街。
  • 順城橋。在府西南小澤口橋之上。
  • 南新橋。在府域南板壩河,俗名上橋。
  • 浮橋。在溥潤橋北,卽雲津之上流也。
  • 四通橋。在晉寧州西,路通新興、元江等府州。
  • 濟遠橋。在呈貢縣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