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NLC511-023031404016896-25115 余嘉錫論學雜著 下冊.pdf/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余嘉錫論學雜著

之手。元人雜劇頗有據以演梁山濼故事者。至元末明初,《水滸傳》出,於一百零八人鋪叙尤詳。其寫宋江等事,與《宣和遺事》,有合有不合。蓋《遺事》所據者,三十六人話本;雜劇及《水滸》所據者,百八人話本,又各以己意有所增飾,故不能盡同。胡應麟謂「施某於故書中得宋張叔夜禽賊招語一通,備悉一百八人所由起」見《莊嶽委談》下。者妄也。本無一百八人,安所得招語乎!

宋江受招安後,卽率師隨童貫攻方臘,與劉鎭等攻幫源洞,破之,擒方臘所署置之將相,事見《三朝北盟會編》、《十朝綱要》、《續通鑑長編紀事本末》諸書。《宣和遺事》謂「宋江和那三十六人歸順宋朝,收方臘有功」,最得其眞。《水滸傳》百回本謂宋江先破遼,後禽方臘,已失其實。然宣和四年,童貫伐遼,楊志實將「選鋒軍」以從,卽宋江之兵也。但此役敗而非勝,江又不在行間耳。《水滸》移甲就乙,將後作前,固小說之常態,其事不可謂無因,疑爲宋、元間說話人所增益,而《水滸》從之。至其他各本,又有平田虎、王慶兩事,則全出杜撰,毫無影響,蓋明代人所羼也。

余自少有歷史癖。讀《水滸傳》,喜其叙事之曲折逼眞;凡所描寫之人物,皆各具性情,各有面目,胥能與世情契合。顧以讀書不多,頗疑其事實之出於虛構,則亦漠然視之,不復措意也。中年以後,從事考史之業,讀書漸多,得見《三朝北盟會編》、《建炎以來繫年要錄》、《通鑑紀事本末》諸書,見有關宋江諸人事蹟,足以訂證《宣和遺事》、《水滸傳》諸書者,隨手摭錄,日久積成篇帙。比而觀之,知諸說部書所叙,大體有所依據,眞假相半。卽其傅會綠飾之處,亦多推本於宋、元社會風習,初非嚮壁虛造。詳加考索,不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