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NLC511-023031404016896-25115 余嘉錫論學雜著 下冊.pdf/1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余嘉錫論學雜著

以宣和海上之盟爲非也。夫趙普之諫取燕雲,眞宗之與遼盟誓,宋人之所豔稱也。結女眞、蒙古以攻遼金,又論者之所深罪也。而靜修之言如此,則以身居異代,無利害之見擾其中,故能深究終始耳。己則不能自强,縱不與之借兵,彼旣滅遼取金而與我爲鄰,能保其不荐食上國乎。若謂敵不可啓,寇不可玩,則唐嘗用回紇、吐蕃之兵以滅賊而無後患,無他,國猶有人故也。宋之亡不亡,不繫乎借兵與否亦明矣。伯常《㟙山陵行》云:「五國興王兵一旅,並滅兩家都一鼓。燕雲忽使遼作金,汴洛遽令齊代楚。乾坤入手肯與人,根本未牢難遂取。漢人且使漢人看,一旦不須煩再舉。」全篇見後。此雖詠金事,而實陳古以刺今。元之不滅宋不止,夫固知之矣,後之力說世祖與宋和,身爲之使,不過欲少延中國數年之命以待其有爲耳,豈眞以爲可以弭兵耶?夫靜修、伯常,其祖父皆金之人,身又仕元,而乃係心中國,深恨宋之不能取燕雲,況宋之遺民,抱亡國之痛,未嘗食元之祿者乎?目覩君父之讎,肆然而爲帝,行其虐政於天下,忍之則不可,言之則不敢,宜乎發憤於楊六郎、岳武穆,抵掌而談,眉飛色舞以舒其抑鬱不平之氣,觀元雜劇可以知之矣。充此志也,山可移,海可填,日可復中,曾不百年而朱氏興,遂驅胡元,復禹域,此豈一手一足之烈哉,正賴國亡而人心不死,有以致之耳。楊家將事雖雜劇小說,先民之志節,立國之精神存焉,何可非也?

難者曰:趙江漢,宋人也,被俘居燕,非其本心,世祖伐宋,欲使爲導,對以不願引他人以伐父母之 國,故終不仕元。見《元史》卷一百八十九本傳。衡以陶潛稱晉之例,則江漢不得爲元人,其怨元而譏之也固宜。靜修、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