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9 (1700-1725).djvu/10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繩,身足離地,拋繩虛空,其勢如鳥,旁飛遠颺,望空而 去,脫身犴狴,在此日焉。

《括異志》:婺源山洞有穴,咸通末,有鄭道士以繩縋下 百餘丈,傍有光,往視之,路窮水阻,隔岸有花木,二道 士對棋,使一童子刺船而至,問:「欲渡否」,答曰:「當還。」童 子回舟去,鄭復攀繩而出。明日,穴中有石筍塞其口, 自是無復入者。

《聞奇錄》:「琅琊費縣民家常患失物,謂是偷者,每以扃 鑰為意,常周行宅內,後果見籬邊有一穿穴,可容人 臂,滑澤有蹤跡,乃作繩彄放穴口,夜中忽聞有擺撲 聲,往掩得一髮,長可三尺許,從此無復所失。」

《十國春秋》:楊行密與錢氏不相能,常命以大索為錢 貫,號曰「穿錢眼。」

《宋史道學傳》:「程顥改僉書鎮寧軍判官,曹村埽決,議 者以為勢不可塞。顥命善泅者度決口,引巨索濟眾, 兩岸並進,數日而合。」

《續明道雜志》:喜鵲噪而行人至,蜘蛛集而百事喜。凡 人小小通塞,亦先有符兆,不可誣也。某應舉時,已獲 薦赴南省,僦居省前汴上散屋中。初入屋懸寢帳,忽 見帳後有一黃草,新繩子垂下,草甚勁緊,自相糾繞 成一「及」字。余曰:「此乃佳兆。」蓋聞人謂登科為及第也。 是歲,余叨忝。

《續夷堅志》:「德順破後,民居官寺皆被焚,內城之下有 砲數十,垂索故在營中。人有欲解此索者,見每一索 從上至下,大虱遍裹,如脂臘灌燭然。聞汴京被攻之 後亦如此」,是喪亂之極,天地間亦何所不有也。

繩索部雜錄

《書經五子之歌》:「予臨兆民,凜乎若朽索之馭六馬。」 《禮記緇衣》:「子曰:王言如絲,其出如綸。王言如綸,其出 如綍。」綸。綬也。疏云:如宛轉繩綍,引棺大索也。 《家語》:子貢問治民於孔子。孔子曰:凜凜焉若持腐索 之扞馬。

《漢書龔遂傳》:「遂曰:治亂民,猶治亂繩,不可急也。唯緩 之,然後可治。」

《淮南子道應訓》,老子曰:「善結者無繩約而不可解也。」 《後漢書·徐穉傳》,穉謂茅容曰:「為我謝郭林宗,大樹將 顛,非一繩所維,何為棲棲,不遑寧處?」

《風俗通》:疲馬不能度繩。俗云:「馬羸不能度繩索。」或云 「不能度種菜畦塍也。」

《晉書樂志》:「以兩大絲繩繫兩柱頭,相去數丈,兩倡女 對舞,行于繩上,相逢切肩而不傾。」

《封氏聞見記》:「拔河,古謂之牽鉤。襄漢風俗,常以正月 朢日為之。相傳楚將伐吳,以為教戰。梁簡文臨雍部, 禁之而不能絕。古用篾纜,今民則以大麻緪長四五 十丈,兩頭分繫小索數百條挂於前,分二朋,兩勾齊 挽,當大緪之中,立大旗為界,震鼓叫噪,使相牽引,以 卻者為輸,名曰『拔河』。」

《輟耕錄》:「貴由赤者快行是也。每歲一試之,名曰『放走, 以腳力便捷者膺上賞。故監臨之官,齊其名數而約 之以繩,使無後先參差之爭,然後去繩放行』。」

《江漢叢談》:江陵士人稱挽畜產繩縴之名曰「五尺。」此 語見《夷堅志》。

《春風堂隨筆》:丘文莊公濬,近世最號博學強記,洛陽 劉少師健嘗戲之曰:「丘先生是有一屋散錢,卻少一 條索子。」文莊聞之曰:「劉先生有一屋索子,卻少散錢。」 蓋報之也。

《宛署雜記》:「燕都燈市,十四日,群兒牽繩為圓城,空其 中方丈。城中兩兒輪一兒以帕蒙目,一兒持木魚時 敲一聲,旋易地以誤之。蒙目者聽聲猜摸,以巧,遇奪 魚為勝,則拳擊執魚者,出之城外,而代之執魚,又輪 一兒入摸之,名曰『摸瞎魚』。十六日,小兒群集市中為 戲首,以一人為鬼,繫繩其腰,群兒共牽之,相去丈餘」, 輪次躍而前,急擊一拳以去,名曰「打鬼。」若為繫者所 執,謂為被鬼執,鬨然共笑,捉以代繫者,名曰「替鬼。」又 有以長緪丈許,兩兒對牽,飛擺不定,令難凝視,若百 索然,其實一索也。群兒乘其動時,輪跳其上,以能過 者為勝否。或為索所絆,聽掌繩者以繩擊之示罰,名 曰《跳百索》。

繩索部外編

《後漢書方術傳》:費長房為市掾,市中有老翁賣藥,懸 一壺于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長房異焉,因往拜 求道,從入深山,留使獨處,長房不恐。又臥於空室,以 朽索懸萬斤石於心上,眾蛇競來齧索且斷,長房亦 不移。翁還撫之曰:「子可教也。」

《幽怪錄》:韋固旅次宋城,遇老人向月檢書,因問囊中 赤繩,云:「繫夫婦之足,雖仇家異域,此繩一繫,終不可 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