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7 (1700-1725).djvu/10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潘谷賣墨都下,元祐初,余」為童子,侍先君居武學直 舍中。谷嘗至,負《墨篋》而酣詠自若,每笏止取百錢,或 就而乞探篋,取斷碎者與之,不吝也。

道人王樂仙,潭州人,嘗西遊黨山中,寓一僧舍,主僧 亦喜延客,因留止旬日,而主僧復善壬遁,旦日必焚 香轉式,以占一日之事。忽謂樂仙曰:「今日當有一大 貴人臨門,不然亦非常之士,見過當與子候之。」并戒 其徒掃室以待。至日欲入,略無貴達至者,忽遠望林 下,有一舉子從羸童負書篋竹笥而來。主僧揣之曰: 「我所占貴人,豈此舉子異日非常之兆耶?更當復占 以驗之。」即喜躍而出,謂樂仙曰:「貴者審此人也。」因相 與迎門,延至客室,相語甚久,云:「姓蔡,嘗舉進士也。」既 而主僧請具飯,蔡曰:「某行李中亦自有薄具,二公居 山之久,若不拘葷素,當可共享也。」即呼燭設席,命其 僮於竹笥中出果實數種,既皆遠方珍新,至傾酒榼 樂仙味之,元是潭州公廚《十香酒》也。酒行,笥中出三 大煎鮭魚,尚未冷。酒再行,又出三肉餅,亦若新出爐 者。至餘品燒羊鵝炙,皆若公侯家珍饌,而取諸左右, 笑語至夜半而罷。二公大異之。

《癸辛雜識》:余嘗聞李雙溪獻可云:「昔李仁甫為長編, 作木廚十枚,每廚作抽替匣二十枚,每替以甲子誌 之。凡本年之事,有所聞必歸此匣,分月日先後次第 之,井然有條,真可為法也。」

《白獺髓》:有一世賞官王氏,任浙西一監,當初到任日, 吏輩來獻錢物,幾數百千,仍白曰:「下馬常例。」王公見 之,令作一狀,并物白解上司,以為吏輩以此欲污之 吏輩。市民等祈告再四,乃令取一櫃,以其物悉置之 於櫃中,對眾封緘,寘於廳治,戒曰:「此任中有一少犯, 即發此任內。」吏民驚懼,課息俱備,以至終任榮歸。登 舟之次,吏白廳櫃此。公曰:「尋常既有此例,須有文牘。」 吏民案至,俾舁櫃於舟,載而歸矣。

《玉照新志》:「王彥國獻臣,招信人,居縣之近郊。建炎初, 金人將渡淮,獻臣坐於所居小樓,望見一老士大夫 彷徨阡陌間,㩦一小僕負一匣,埋於空迴之所,獻臣 默然識之。事定,往掘其地,宛然尚存,啟匣乃白樂天 手書詩一紙云:『石榴枝上花千朵,荷葉盃中酒十分。 滿院弟兄皆痛飲,就中大戶不如君』。獻臣後南渡,寓」 居餘姚,嘗出以示余,真「奇物也。」

《元史月魯不花傳》:「月魯不花為浙西廉訪使,會張士 誠據浙西,僭王號,度弗可與並處,令姪同壽具舟載 妻子,自匿身木匱中,蔽以槀秸,脫走至慶元。」 《西湖志餘》:「林外字豈塵,泉南人。詞翰瀟爽,談論不羈, 飲酒無算。在上庠,暇日獨游西湖幽寂處,坐小旗亭 飲焉。外丰姿都雅,角巾鶴氅,飄飄若神仙。置虎皮錢 篋數枚」藏腰間,每出其一,命酒家傾之。視錢計酒直, 酒且盡,復傾一篋。迨暮,凡飲數斗不醉,而篋中之錢, 若循環無窮。肆中人驚異將去,索筆題壁間云:「太乙 峰前是我家,藥爐丹竈舊生涯。春城戀酒不歸去,老 卻碧桃無限花。」明日,都下喧傳某肆有神仙至飲云。 《廣輿記》:洪武初,居人於蒿里得玉匣,內有玉簡十六, 乃宋真宗《祀后土文》。

《長安客話》:「工部有銅匱四,一在節慎庫,高可過人,云 是國初籍沒沈萬三家物。」

《致身錄》。建文帝知金川失守,欲自殺。翰林院編修程 濟曰:「不如出亡。」少監王鉞跪進曰:「昔高帝升遐時,有 篋遺曰:『臨大難當發,謹收藏奉先殿之左。群臣齊言 急出之』。」俄而舁一紅篋至,四圍俱固,以鐵二鎖亦灌 鐵。帝見而大慟,急命舉火焚內。程濟碎篋,得度牒三 張:一名應文,一名應能,一名應賢,袈裟帽鞋剃刀俱 備,白金十錠,朱書篋內應文,從鬼門出,餘從水關御 溝而行。薄暮,會於神樂觀之西房。帝曰:「數也。」即祝髮 亡去。

《青溪暇筆》:「前代藏書之富,無逾本朝。永樂辛丑,北京 大內新成,敕翰林院凡南內文淵閣所貯古今一切 書籍,自有一部至有百部,各取一部送至北京,餘悉 封識收貯如故。時修撰陳循如數取進,得一百櫃,督 舟十艘,載以赴京。至正統己巳,南內大災,文淵閣向 所藏之書,盡為灰燼。此豈非書之厄會也歟?」

《明會典》、「婚禮誥命匣袱。誥匣一副。用紵絲襯裏。銅鎖 鑰全。內誥嵌寶玉軸、玉籤。紅羅銷金大小袱各一件。 匣外紅綿布袱一條。紅綿三兩。紅鎖匙絛一副。」弘治 十四年題准、婚禮器匣物料、行甲字等庫。先關後補。 嘉靖三十二年、各王府冊封中方木櫃各年多寡不 一。器皿廠造

《國史》:唯疑頒詔例,「置詔於櫃,繫以繩,自承天門縋下。」 《太原府志》:「賀海晏,崞縣貢生,有邑丞,寄一木櫃於其 家。後丞卒於官,經兵變,櫃中物盡失,櫃重底留金百 五十金。海晏首之官,俟丞子至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