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8 (1700-1725).djvu/8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雪浪閣」 在吉水縣北崇元觀,呂洞賓有詩。

先春閣 在安福縣。黃庭堅有詩。

五雲閣 在萬安縣治,西瞰贛江,宋建。水西有芙蓉 峰,因名。戴復古詩:「凌江傑閣為誰開,隔岸芙蓉不用 栽。」即此。

知津閣 在萬安縣西,舊名雲州,後取蘇軾「此生何 止略知津」之句為名。

興文閣 在永新縣學西,宋文天祥題扁。

袁州府

栖霞閣 在府城內,宋王欽若有詩。

四藤閣 在府城南仰山寺,宋朱熹講道閣下。 潺潺閣 在府南仰山廟傍,宋婁乾耀有詩。

贛州府

天一閣 在府治南面江東火燄山。閣下鑿井取水, 制火之義。明正德初,閣廢井塞。丙子,知府邢郇重建。 初名「元虛」,又名「太陰」,布政使蔣曙改今名。

南安府

雲章閣 在府學東。宋淳熙間建,以貯經籍,理宗賜 額。

《浙江通志》

杭州府

《竹閣》 舊址在孤山,唐白居易所作,杭人因祀公於 此。

雲漢閣, 宋隆興元年八月,住持僧建藏歷賜御書 宸翰,孝宗御書曰「轉大法輪」,又曰「雲漢之閣」以賜之。 風雲慶會閣, 楊和王居殿巖日,建第清湖洪福橋, 規制甚廣。其中傍立子舍,皆極宏麗。落成之日,縱外 人遊觀。一僧善相宅云:「此龜形也,得水則吉,失水則 凶。」時和王方被寵眷,從容奏聞,欲引湖水以環其居。 思陵曰:「朕無不可,第恐外庭有語,宜密速為之。」退則 督濠寨兵數百,且多募民力,夜以繼晝,入自五房院, 出自惠利井,蜿蜒縈繞,凡數百丈,三晝夜即竣。復建 閣,藏思陵御劄,且揭上賜「風雲慶會」四大字於上。蓋 取大龜昂首下視西湖之象,以成僧說。自此百餘年 無復火災,人皆神之。

嘉興府

簡齋書閣 在桐鄉縣青鎮廣福塔院。宋參政陳與 義,號簡齋。紹興間,自省闥請奉祠,卜居青墩讀書僧。 閣面對芙蓉浦,扁曰「南軒簡齋」,與緇羽、西菴葉懋善。 後人建三友亭於閣之側。趙子昂作古篆,榜其室曰: 「簡齋讀書處。」

寧波府

經綸閣 在鄞縣治前二十步。元祐中,邑人思舊令 王安石之政,即其燕居之所作焉,以奉其祀。已而圮 廢,其曾孫王曄來令鄞,重建令改為「重恩祠」,祀安石 如故,而益以鄞令王章。

宸奎閣 在鄞縣東阿育王山,廣利寺僧所建,蘇軾 為之《記》,其碑尚存。

紹興府

星宿閣 在府城內臥龍山城隍廟西偏山陰境。前 列梅嶺諸峰,遠望數十里田疇棋置鱗次,屋舍星錯, 綠樹迷煙,清流《紆迴》護之。小舟浮水面如落葉,人行 隱隱,盡郡城西南之勝。

智永禪師書閣, 在會稽縣雲門寺。禪師名法極。閣 上臨書,凡三十年,所退筆頭五大簏葬之,號「退筆塚。」 人來乞書,如市戶限為之,穿用鐵裹之,時人謂之「鐵 門限。」

喚仙閣, 在餘姚縣龍泉山,本王安石「喚取仙人來 住此」之句。

中天閣, 在餘姚縣龍泉山之半。取《方干》「中天氣爽 星河近」之句。陽明王先生嘗於此聚徒講學。

衢州府

桂巖閣 在開化縣東南二十五里。馬谿五代時侍 御景房卜築於此,居前有山,壁立百仞,中有《秋香一 本》。宋隆興間,七世孫侍御溥構閣巖前,子孫登桂籍 者幾百人。

處州府

登瀛閣 在遂昌縣。乾道中,知縣李大正修學,建登 瀛閣。慶元間,遷登瀛閣於講堂後,拓地鑿池,立橋如 泮宮之制。撤講堂後直舍,增卑培高,移閣其上,名曰 「雙峰」,以增文筆之秀。縣尉朱正大建,邑人張貴謨記。 今並廢。

留槎閣, 在龍泉縣治南濟川橋上。宋蘇軾書榜。 「文英閣」, 在麗山縣學山下,舊執禮坊,隱士毛氏故 居。宋紹聖間,秦觀監酒稅,嘗與毛游此閣。

《福建通志》

福州府

澄瀾閣 在西湖上,宋趙汝愚改西湖樓為之。先是, 子城有九樓,惟西湖樓故址尚存。《水滸》:明萬曆間,觀 察使徐中行重建,有「開樽明月滿西湖」句。葉向高詩: 「桑柘幾家湖上社,芙蓉十里水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