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8 (1700-1725).djvu/1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遊春亭, 即鄭縣西之亭也。在華州西南五里西溪 上。近溪一帶諸水曰西溪,時人目之為小曲江。以杜 子美為州司功時曾遊此也。

華亭 在華陰縣東三十五里,漢太尉楊震葬處。先 葬十餘日,有鳥高丈餘,集喪前悲鳴,葬畢始飛去。時 人刻石像,鳥立於墓前。

宣澤亭 宋真宗拜嶽壇也。在太華驛側,賜名「宣澤。」 「富公亭」 在耀州治西南。弼父倅耀州,弼嘗隨侍卒 業。後七十年,知州元甫欲存其故蹟,乃就子城築臺 作亭。

𣀗亭 在武功縣西南三十里,周為申伯封國。漢移 武功縣於此,亦名武功城。東漢復徙縣於古𣀗城,以 此為亭。亭在城內,幽怪為祟。後漢王忳除郿令,為女 子理冤,收繫亭長,因遂安。

高望亭 在武功縣東二十五里,唐天后武氏行宮, 《世說》「中宗築以望乾陵者。」

綠野亭 在武功縣南一里。宋張子厚講學之所。子 厚與武功簿張山甫善,故縣中子弟從子厚遊,因建 此亭。明楊一清督學關中,改為「綠野書院。」

延安府

迎薰亭、翠漪亭 皆韓魏公琦刱,俱在柳湖上。 翠光亭 在白草砦,康惟幾構,張頌《記》。

塵玉亭, 唐詩人羅虯作鄜坊從事,賦《比紅兒》一解 曰:「花落塵中玉墮泥,香魂應上窈娘隄。欲知此恨無 窮處,長倩城烏夜夜啼。」宋康識建亭,因摘「塵玉」二字。 相思亭 在綏德州東三十里,太山之麓,二水所交 平皋上。司馬光有詩。

鳳翔府

喜雨亭 在鳳翔縣城東北。宋蘇軾判郡時建,鑿池 其南,引流種樹,為休息之所,自為文記之。

會景亭 初在城外南溪,眾亭之中,晦無所見。蘇軾 遷之水西,可以遠眺,易名「招隱。」題詩其上。

蓮池亭 在城中鳳翔廨舍內有牡丹一叢四十餘 枝,枝大如斗。東坡嘗以斗酒賞之,在蓮池亭之北。 遠愛亭 在扶風縣南一里飛鳳山頂。明弘治十三 年重修,始建未祥。蘇軾遊此詩云:「遠望若可愛,朱欄 碧瓦溝。聊為一駐足,且慰百回頭。」

平陽亭 在郿縣西北。《史記》:「秦寧公二年,徙居平陽。」 注云:「郿之平陽亭也。」又云:「岐山縣有平陽鄉,內有平 陽聚。」《括地志》亦云:「平陽故城在岐山縣西四十六里。」 今按:郿縣五丈原西渭陽原上有平陽鎮,是城所也。 石林亭, 在麟遊縣治東。宋劉敞有詩,蘇軾和之,石 刻尚存。

《一經》亭 在隴州城內州治東。唐隴州太守韋皋建, 取「韋賢教子」之義。今址猶存。

嗚咽亭 在隴山下,漢時歌云:「隴頭流水,鳴聲嗚咽。 遙望秦川,肝腸斷絕。」唐時建亭。

「八卦亭」, 在隴州西北一百五十里。有仙人鍾離遺 蹟。

漱玉亭 在靈應峰下。崖高千丈,飛流蕩漾,謂之「晴 岩飛雨。」明知州李朴立亭於上。

漢中府

四照亭 在府治。宋建文同詩云:「蠻領附梁山,汀洲 隨漢水。」秋容上屏障,左右三百里。

眾芳亭 在府治。宋興元帥晁公武建。又有漱芳、擷 芳二亭。文同《詩》云:「漢川一百二十里,步步旗亭岸岸 花。」

柏杏亭 在府城梵天寺,宋時建。古柏一株,枝榦分 聳,中藏杏樹,花開繁密,因取為名。

漢節亭 在府憲司內。宋虞允文取杜甫「漢節梅花 外」,故名。

領要亭: 在府治城南隅,宋虞允文建。蓋取杜甫詩 「佳處領其要」之句以名。外覽江山,內瞰城郭,最為勝 絕。

街亭 在城固縣西十五里。馬謖與魏張郃戰,敗於 此。

蟾宮吸月亭 在城固縣西北二十里斗山有五穴, 通崑崙。長安、武當、青城隴山穴生肉芝,即千歲蝦蟆。 「蟾宮吸月亭在此,白氣時沖天,鄉人多見之」,旁有昇 仙觀。

擁翠亭 故址在舊州治倅廳後,宋建。北望秦川,叢 峰疊嶂,雲煙顯晦,甚為奇觀。

吸月亭 在鳳縣舊郡圃,宋建。簷外植杏,因取蘇軾 《與客飲杏花下》詩「勸君且吸杯中月」為名。

飛蓋亭 在鳳縣治。宋邵堯夫《詩》云:「楊柳垂青絲,風 動入飛蓋。」

臥龍亭 在沔縣北一里。舊有蓮花池,池畔有「臥龍 亭」,相傳為武侯讀書舊址。

平涼府

會景亭 在崆峒山,又有參雲亭。宋游師雄云:「此去 陟參雲,危棧愈踧踖。會景亦可喜,周顧忘倦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