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3 (1700-1725).djvu/9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嵌四穴。蓋以殺怒水之蕩突,雖懷山而固護焉。非夫深智遠慮,莫能創是。其欄檻楹柱,鎚斲龍獸之狀,蟠繞拏踞,睢盱翕欻,若飛若動,又足畏乎?夫通濟利涉,三才一致。故辰象昭回,天河臨乎析木;鬼神幽助,海石到乎扶桑。亦有停杯渡河,羽毛填塞;引弓擊水,鱗甲攢會者,徒聞於耳,不覯於目。目所覯者,工所難者,比於是者莫之與京敕河北道推勾租庸兼復囚使判官、衛州司功參軍河東柳渙繼為《銘》曰:

於繹工妙,沖訊靈若。架海維河,浮黿役鵲。伊制或微, 茲模蓋略。析堅合異,超涯截壑。支堂勿動,觀龍是躍。 信梁而奇,在啟為博。北走燕蒯,南馳溫洛。騑騑壯轅, 殷殷雷薄攜斧拖繡,騫聰視鶴。藝入侔天。財豐頌《閣 斲》輪,見嗟《錯石》。惟作。並固良球人斯瞿。䁨

《灞橋賦》
王昌齡

「聖人以美利利天下,作舟車。」禹乃開鑿,百川紆餘。舟 不可以無水,水不可以通輿,遂各麗於所得,非其安 而不居。橫浮梁於極浦,會有跡於通墟。借如經綸淮 海,陶鼓仁義,藏用於密,動物以智。每因宜以制模,則 永代而取寄。伊津梁之不設,信要荒之莫致,思未濟 於中流,視安危之如戲。故可取於古今,豈徒閱千乘 與萬騎。惟梁於灞,惟灞於源。當秦地之衝口,束東衢 之走轅。拖偃蹇以橫曳,若長虹之未翻。隘騰逐而水 激,忽須臾而聽繁。雖曰其繁,潰而不雜。懷璧拔劍,披 離屯合。當遊役之嗷嗷,自洪波之納納。客有居於東 陵者,接行埃之餘芬。薄暮垂釣,平明去耘。傍連古木, 遠帶清濆。昏曉一望,還如陣雲。乃臨川而嘆曰:「亡周 霸秦,舉目遺址。前車覆軌,不變流水。嘆往事之誠非, 得茲橋之信美。皇風不競,佳氣常依。既東幸而清道, 每西臨以駐旂。連袂挾轂,煙闐雨飛。嗟乎此橋,且悅 明盛。徒結網於川隅,視雲霞之暉映。聊倚柱以嘆息, 敢書橋以承命。」

《前題》
杜顏

「溶溶元灞兮,經秦川之有餘;褭褭紅橋兮,代造舟之 厥初。飛梁默以霞起,綵柱曄其星舒。九陌咸湊,三條 所如。連山疊翠而西轉,群樹分形而北疏。電透孤棹, 雷奔眾車。白日南登,望長安之如綺;黃煙東睇,見咸 陽之為墟。杲杲初霽,蕭蕭晚吹。登隱者之翹車,度將 軍之獵騎。日既上巳,禊於洪源。」晚而遊宴,咸出國門。 七葉衣冠,憧憧而遙度;五侯車馬,奕奕而騰軒。鐘鼓 既列,絲竹亦繁;秦聲嘔哇,楚舞叢雜。帷帟紛其霧委, 羅紈靄以雷沓。棹輕舸之悠悠,順清流之納納;時憑 倚以觀眺,喜煙花之環合。爾其居人出祖,連騎將分。 望曲漵之清路,視遠天之無雲。紫沙兮皓晃,綠樹兮 氛氳。莫不際此地而舉征袂,遙相望兮愴離群。明月 生岑,涼風度水,聽鳧鴈之慘悽,對苔蘋之靃靡。或披 襟以延佇,獨淹涕而無已。上臨煙碕,霞石相輝,過客 對兮澹忘歸。下近巖徑,林巒隱映。漁人去兮恣誦詠。 獨遊子而竢時,倦塵衣以嗟命。

《金橋賦》并序
潘炎

金橋在上黨南二里,常有童謠云:「聖人執節渡金橋。」 景龍三年十月二十五日,帝經此橋之京師。《賦》曰:

「沔彼流水兮清且漣漪,度木為梁兮斯焉在斯。成金 橋之巨麗,得鐵鎖之宏規。當其受以全模,觀其曲面。 經始也則大火朝流,成功焉乃天根夕見。」彰於聖德, 發彼謳歌。「千人唱,萬人和。」丹雘蜿蜒,倚晴空之螮蝀; 瑰材櫛比,超渡海之黿鼉。人且告符,功惟用壯。非填 鵲之可比,法牽牛而為狀。鶴鳴幽谷,鴈覆晴川。異東 明擊水而投步,匪秦帝驅山而著鞭。惟彼童謠兮言 猶在耳,大人應運兮奉天而起。乘彼橋以徑度,按周 道以如砥。於是提三尺,乘六龍,懷萬邦,入九重。

《河橋賦》
閻伯璵

壯三輔之雄極,非魏國其伊那。總魏國之繁隘,非斯 橋而豈他。條山左臨高嶂,東連於渤海;晉關右抱浮 梁,西截於長河。卻頓鐵牛,駭浮川之魍魎;旁飛畫鷁, 驚入浪之黿鼉。竹笮其維,不虞於奔濤;擘赫金鎖斯 纜,何懼於層冰。皚峨川有梁兮,闃聞於揭涉;王在鎬 兮有格於來訛。蓋取諸益,其不謂何,故馬卿之欻爾 「斯題,請觀即事。」尾生之溘焉守死夫奚足多?豈比夫 虹能象之不可以來往;鵲能填兮不可以經過。若斯 之利,用吾賓薦之士。亦可歌頌諸侯之盛績,樂王化 之雍和。爾其薄煙霏霏,初日杲杲。遠之而望,勢侔神 造。既似乎瀑布之界天台,又似乎蓬萊之橫海島。虛 其內則用當於無,疏其間則屈而且抱,憑險作固,夾 咽喉之重關;用否而通,連秦晉之長道。東西水滸,義 非待於秦求;襟帶山河,固可兼於魏寶。爾其憧憧往 還,曳曳空間。華柱上征,殊馬援之標界;石臺中聳,若 鼇力之負山。偉哉武侯,時賞茲國。況天樞要,作限通 塞,旁達無垠,下臨不測。舟形崎嶬,似火龍之飲川;梁 勢編綿,疑海鵬之點翼。其拯物也,有來斯適;其濟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