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3 (1700-1725).djvu/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河西縣城「池 舊無城,明成化間,知縣朱光正因民 居立南北二樓,後廢。崇禎二年,署縣周莫儀建石城, 周二里三分,無池。」

嶍峨縣城池, 明正德六年,知縣胡淮「築土城,周一 里三分,高一丈二尺。嘉靖三十年,知縣邵元善創四 樓。崇禎甲戌,易磚城。」

蒙自縣城池 明成化二十年,縣丞陳溥築。萬曆四 十二年,邑人「尹紹皋、尹紹夔捐金建磚城,周四里三 分,高一丈七尺,無池。」

新平縣城池 明萬曆十九年,知縣李先芬築土垣, 周四百丈,高一丈五尺,有池。

澂江府

澂江府城池 舊建於繡毬山。明正德十三年,知府 童璽改遷金蓮山麓。嘉靖二十年,知府周朝俛復遷 前地。隆慶五年,知府徐可久改遷於舞鳳山,築磚城, 周五里三分,高一丈九尺,樓臺墩鋪具備。其門東曰 「擁暉」,南曰「澄波」,西曰「攬秀」,北曰「儀鳳」,有池。河陽縣附 郭。

新興州城池 舊無「城。明正德二年,知府何子奇築 土垣。萬曆六年,分守道王續之移駐,檄知府張于京 督造磚城,周三里,高一丈八尺,無池。」

路南州城池, 舊無城。明成化間,知州「魯厚建敵樓 四座。弘治間,知州龔浩因敵樓築土城。隆慶六年,知 州易見龍重築,周四百四十丈,高一丈一尺。」

江川縣城池, 原土「城。明萬曆四十八年,巡按御史 潘濬拓築。崇禎七年,巡按御史姜思睿奏請遷縣於 舊江川驛,始建磚城,周一里三分,高一丈二尺,無池。」

武定府

武定府城池 明隆慶三年,知府劉宗寅、同知鄧世 彥移建石城,周六里,高二丈,設四門,東曰迎祥,南曰 毓秀,西曰「寧遠」,北曰「豐潤。」萬曆間,同知袁國藩增高 三尺,無池。和曲州附郭。

元謀縣城池, 明成化十六年築土城,周一里六分。 天啟初,改甃磚城,無池。

祿勸州城池, 明初設流,築土為垣,高不及丈,周不 盈里。萬曆七年,知州何守拙修築,無池。

廣西府

廣西府城池, 舊為矣邦、生納二村土官治之。明成 化十四年,改土設流。知府賀勳築土城。隆慶五年,知 府戴時雍甃以磚石。周圍七百四十丈,高一丈八尺。 設四門:東曰「拱化」,南曰「清波」,西曰「獻瑞」,北曰「擁祥」,無 池。

師宗州城池, 原土城。明萬曆二十八年,知州夏久 安重修。四十年,知州袁國藩拓築。崇禎七年,巡撫題 「改築石城,周四百餘丈。」

彌勒州城池, 明弘治三年,州同知梁伋「築土城。崇 禎七年,知州魏啟龍改甃以磚,高二丈,闊四百丈。十 五年,知州趙焯改築北門,四丈,拓五步。」

元江府

元江府城池, 元大德中建,三面瀕河,高二丈,周九 里。

廣南府

廣南府城池 在平關坡上。明洪武十九年,建排柵, 周四里,設西南二門,有池。

開化府

開化府城池, 歷代無城。至康熙七年,知府劉訢始 築土垣,覆木簷,樓櫓悉備,周四里二分,以盤龍河為 池。

大理府

大理府城池 一名「紫城」,即漢葉榆地。明洪武十五 年重築。明年,都督馮誠展東城一百丈,周十二里,高 二丈五尺,敵臺十五座,鋪舍三十九所。池闊四丈,深 八尺,開四門:東曰通海,南曰承恩,西曰蒼山,北曰安 遠。城上四陲為曲樓。太和縣附郭。

趙州城池 明弘治二年,憲副「林俊築土城,周三里, 高一丈三尺,池深一丈。」

雲南縣城池 即衛城,明洪武十九年建,周四里三 分,高二丈三尺,池闊四丈,深二丈。

鄧川州城池, 舊以水患頻遷。明崇禎十三年,遷州 治於鄧川驛,建土城,周六百七丈,無池。

浪穹縣城池 明萬曆末年建,土城周三里三分,高 一丈二尺,無池。

賓川州城池, 明弘治七年築,掘地得石碑,刻「大羅 城」三字,莫攷其始,因以名城,亦以名衛,周四里三分。 雲龍州城池, 明萬曆三十年,知州周憲章建土城。 北勝州城池, 明洪武二十九年建。指揮王佐築石 城通水。濠周五里三分,高一丈六尺。

永昌府

永昌府城池, 唐皮羅閣創。元至元間,都元帥段阿 慶重築。明洪武十八年,指揮李觀復甃以磚,又于太 保山絕巘為子城。二十年,指揮胡淵闢《廣西山》、羅、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