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3 (1700-1725).djvu/1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石橋》
庾肩吾

秦王金作柱,漢帝玉為欄。仙人飛往易,道士出歸難。

《壞橋》
徐摛

匝欄生暗蘚,覆板沒魚衣。岸曲斜梁阻,何時香步歸。

《石橋》
蕭若靜

連延過絕澗,迢逓跨長津。已數逢仙客,兼曾渡獦人。

《賦得渡岸橋》
陳陰鏗

畫橋長且曲,傍險復憑流。寫虹晴尚飲,圖星畫不收。 跨波連斷岸,接路上危樓。欄高荷不及,池清影自浮。 何必橫南渡,方復似牽牛。

《登渭橋》
北周·宗羈

仲山朝飲馬,還坐渭橋中。南瞻臨別館,北望盡離宮。 四面衣裾合,三條冠蓋通。蘭香想和季,雲起憶成公。 圯上相知早,雞鳴幸共同。

《和庾司水修渭橋》
王褒

東流仰天漢,南渡似牽牛。長堤通甬道,飛梁跨造舟。 使者開金堰,太守擁河流。廣陵候濤水,荊峽望陽侯。 波生從故舶,沙漲湧新洲。天星識辨對,檢玉應沈鉤。 空悅《浮雲賦》,非復採蓮謳。

《看治渭橋》
庾信

大夫參下位,司職渭之陽。富平移鐵鎖,甘泉運石梁。 跨虹連絕岸,浮黿續斷航。春洲鸚鵡色,流水桃花香。 星精逢漢帝,釣叟遇周王。平隄石岸直,高堰柳枝長。 羨言杜元凱,河橋獨舉觴。

《賦得浮橋》
唐·太宗

曲岸非千里,斜橋異七星。暫低逢輦渡,還高值浪驚。 水搖文鷁動,纜轉錦花縈。遠近隨輪影,輕重應人行。

《橋》
李嶠

烏鵲填應滿,黃公去不歸。勢疑虹始見,形似鴈初飛。 妙應七星制,高分半月輝。秦王空構石,仙島遠難依。

《賦橋》
張文琮

「造橋浮渭日,鞭石表秦初。」星文遙瀉漢,虹勢尚凌虛。 已授文成履,空題武騎書。別有臨濠上,棲偃獨觀魚。

《天津橋賜宴》
張九齡

清洛象天河,東流形勝多。朝來逢燕喜,春盡卻妍和。 泉鮪歡時躍,林鶯醉裏歌。賜恩頻若此,為樂奈人何。

《陪李七司馬皂江上觀造竹橋即日成往來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題短作奉簡李公》

杜甫

伐竹為橋結構同,褰裳不涉往來通。天寒白鶴歸華 表,日落青龍見水中。顧我老非題柱客,知君才是《濟 川功》。合歡卻笑千年事,驅石何時到「海東。」

《李司馬橋了承高使君自成都迴》
前人

向來江上手紛紛,三日成功事出群。已傳童子騎青 竹,總擬橋東待使君。

《登平望橋下作》
顏真卿

登橋試長望,望極與天平。際海蒹葭色,終朝鳧鴈聲。 近水猶髣髴,遠水忽微明。更覽諸公作,知高題柱名。

《昇仙橋》
岑參

長橋題柱去,猶是未達時。及乘駟馬車,卻從橋上歸。 名共東流水,滔滔無盡期。

《方橋》
韓愈

非閣復非船,可居兼可過。君欲問方橋,《方橋》如此作。

《苦竹橋》
柳宗元

危橋屬幽徑,繚繞穿疏林。迸籜分苦節,輕筠抱虛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蕭蕭吟。差池下煙日,嘲𠹗鳴山禽。 諒無要津用,棲息有餘陰。

《題石橋》
韋應物

遠學林海嶠,橫此莓苔石。郡齋三四峰,如有靈仙跡。 方愁暮雲滑,始照寒池碧。自與幽人期,逍遙竟朝夕。

《靈汜橋》
李紳

靈汜橋邊多感傷,分明湖派繞迴塘。岸花前後聞幽 鳥,湖月高低怨綠楊。能促歲陰惟白髮,巧乘風馬是 春光。何須化鶴歸華表,卻數凋零念越鄉。

《皋橋》
前人

伯鸞憔悴甘飄寓,非向囂塵隱姓名。鴻鵠羽毛終有 志,素絲琴瑟自諧聲。故橋秋月無家照,古井寒泉見 底清。猶有餘風未磨滅,至今鄉里重和鳴。

《題情盡橋》有序
雍陶

陶典陽安,送客至情盡橋,問其故,左右曰:「送迎之地止此。」 陶命筆題其柱曰《折柳橋》。為詩云:

從來只有情難盡,何事名為「情盡橋。」自此改名為《折 柳》,任他離恨一條條。

《天津橋春望》
前人

津橋春水浸紅霞,煙柳風絲拂岸斜。翠輦不來宮殿 閉,金鶯銜出上陽花。

《垂虹橋》
宋·鄭毅

三百闌干鎖畫橋,行人波上踏瓊瑤。插天螮蝀玉腰 闊,跨海鯨鯢金背高。路直鑿開元氣白,影寒壓破大 江豪。此中自是銀河接,不必仙槎八月濤。

《百花橋》
況志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