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2 (1700-1725).djvu/9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

 第二十一卷目錄

 城池部彙考五

  江西通志南昌府 饒州府 廣信府 南康府 九江府 撫州府 建昌府

  臨江府 吉安府 瑞州府 袁州府 贛州府 南安府

  湖廣通志武昌府 漢陽府 黃州府 安陸府 德安府 荊州府 襄陽府

  鄖陽府 長沙府 衡州府 永州府 寶慶府 岳州府 常德府 辰州府 郴州 靖

  州

考工典第二十一卷

城池部彙考五

江西通志

南昌府

南昌府城池, 即省城也。漢潁陰侯灌嬰築。唐元和 四年,刺史韋丹「更築城東北隅,城周二十一里。宋紹 興六年,丞相李綱來帥,以北城歲壅江沙,遂橫截東 北隅,移入三里許。明初,大都督朱文正以城西南隅 臨江,又移入改築去江稍遠,展城東南隅二里許。計 城周二千七十丈有奇,崇二丈九尺,厚二丈一尺。建 七」門:東曰「永和」,東南曰「順化」,南曰「進賢」,又南曰「惠民」, 西南曰「廣潤」,西曰「章江」,北曰「德勝。」康熙四年,總督張 朝璘、巡撫董衛國等增修,重新門樓、七角樓四,鋪七 十座,又葺陴堞二千六百八丈。更浚池濠,長三千四 百丈有奇,闊一十一丈,深一丈餘。南昌、新建二縣俱 附郭。

豐城縣城池, 「晉太康中始置。唐永徽初,遷於章水 之東。元延祐初,知州汪從善創築土城。明嘉靖四十 年,知府韓弼率知縣王徽猷更築磚城,周一千三百 六十丈有奇,高一丈七尺五寸,厚六尺,建門七樓七 池。北臨劍江,東過洪橋,歷折桂門,西遶城,歷登仙門, 俱南入於湖。萬曆間,知縣韓文、張廷拱先後修之。」 進賢縣城池, 「明正德間知縣王紀築土城,嘉靖間 知縣程光甸更築磚城,周一千三十丈有奇,高一丈 七尺,厚一丈,為門六,樓六。城濠引縣南九曲水折東 流,環遶東北,由青龍橋出,繞城北而注於青嵐湖。康 熙四年,知縣聶當世奉巡撫董衛國檄,大加修築,城 堞為之一新。」

奉新縣城池, 「唐長慶三年,縣令劉正一築土城。明 萬曆十一年,知縣金應徵、朱南英前後協築磚城。康 熙四年,知縣黃虞再築城浚濠。」

靖安縣城池, 「南唐始立縣。明正德六年,知縣萬士 賢始築土城。嘉靖四十三年,知縣趙公輔更築磚城, 周五百一丈,高一丈七尺,厚八尺。池周城外,水與清 湖雙溪合。」

武寧縣城池, 唐天寶四年,縣令范建殊築。明洪武 三年,知縣饒永謙更築。嘉靖四十「四年,知縣葉棣創 建甎城,周七百二十丈,崇一丈五尺,厚八尺。」 寧州城池, 明洪武「三年,知州項仲宣因故址修築。 萬曆三年,知州陳以忠甃之以石,周一千一十八丈 有奇。門并樓四:東曰迎恩,西曰通遠,南曰廣魁,北曰 鳳巘。」城北負山無濠,東西南三面臨河為池。

饒州府

饒州府城池 舊城,秦番君所築,吳周魴、梁陸襄,宋 連南夫、史定之、孫炳炎,明宋炳、陶安相繼修葺。城周 九里三十步,北面負山,東、西、南三面阻水,崇一丈八 尺,厚四尺五寸,雉堞三千四百二十有六。外有濠,深 廣丈餘。門六:北曰「朝天」,曰「靈芝」,南曰「鄱江」,曰「月波。」東 曰「永平」,西曰「蠙洲。」樓十二,守廳六,窩鋪七十六。順治 十五年,守道張思明塞靈芝門,建「月波樓。」《鄱陽縣》附 郭。

餘干縣城池, 唐林士弘所築。明嘉靖壬戌,知縣黃 士元重「建。周圍三里,延袤一千二百丈,崇一丈七尺, 厚五尺。隆慶、萬曆間,知縣鄭斷之、劉諧、袁世順相繼 增修。」康熙二年,知縣江南齡修九門舊塞者,從民便 開之。

樂平縣城池, 唐中和間自樂安徙今治。明正德五 年,知縣龔淵始築城,砌以石。嘉靖中,知縣黎楚拓地 興築。康熙十年,知縣王道隆新四城樓,築壩引水,以 衛城郭。

浮梁縣城池, 元至正庚子「築,周七百二十四丈,高 一丈六尺,濠深廣各一丈五尺。明永樂中,甃以磚石。 後知縣劉守愚、汪宗伊、蕭奇勳、周起元、蕭蘊樞相繼 修葺。」

德興縣城池, 舊無城,明嘉靖壬戌,知縣何廷相始 築城,周一千一百一十餘丈,高二丈,南北東依山,西 城帶河為濠。

安仁縣城池, 明「正德庚午,知縣薛球始築土城。嘉 靖丙戌,兵備范輅改築石城,周七里,其垛牆窩鋪一 如府制。門有九,城東隅不宜疏鑿,西南北三面臨河。 萬年縣城池, 明正德間始築,周六百八十丈,高一 丈八尺,厚九尺。門樓四,濠深廣各丈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