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2 (1700-1725).djvu/8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

 第二十卷目錄

 城池部彙考四

  江南通志江寧府 蘇州府 松江府 常州府 鎮江府 淮安府 揚州府

  安慶府 徽州府 寧國府 池州府 太平府 廬州府 鳳陽府 徐州 滁州 和州

   廣德州 沿海邊城

  浙江通志杭州府 嘉興府 湖州府 寧波府 紹興府 台州府 金華府

  衢州府 嚴州府 溫州府 處州府

考工典第二十卷

城池部彙考四

江南通志

江寧府

江寧府城池: 「按六朝舊城,近北去秦淮五里,至楊 吳時改築,跨秦淮南北,周迴二十里,近南聚寶山。明 定都金陵,大建城闕,惟南門、大西、水西三門因舊更 名聚寶石城。三山自舊東門處截濠為城,開拓八里, 增建南門二,曰通濟,曰正陽。自正陽而北,建東門一 曰朝陽。自鍾山之麓圍繞而西,抵覆舟山,建北門一, 曰『太平』。」又西據覆舟、雞鳴山,緣湖水以北,至直瀆山 而西八里,建北門二,曰「神策」、「金川。」西北括獅子山于 內,建門二,曰「鍾阜」、「儀鳳。」今鍾阜閉。自儀鳳迤邐而南, 建定淮、清涼二門,以接舊西門。今俱閉。順治十六年, 改「神策」為「得勝」,周九十六里。其外城西北則據山帶 江,東南則阻山控野,闢有十六門。東南北六曰姚坊、 仙鶴、麒麟、滄波、高橋、上方;西南六曰夾岡、雙橋、鳳臺、 《馴象》、大安德、小安德;西一曰「江」;東北三曰佛寧、上元、 觀音。周一百八十里。上元、江寧二縣俱附郭。

句容縣城池, 「吳赤烏二年築子城,周三百九十丈, 有東西、南北白羊、上羊六門,後廢。明景泰間建門樓。 嘉靖間築磚城,周七里,有五門。萬曆間移建南門于 舊門之左。」

溧陽縣城池, 南唐昇元間,築土城于燕山北,周四 里餘,河貫城中,濠深五尺,闊十倍之。宋建炎中,西拓 青安、草市二里,建門五,水門二。明初,仍南唐舊址,界 草市、青安于外。越七年,加築九百丈有奇,濬濠深丈 餘,四門外復築瓮城,改名曰「東平、西成、南安北固。」嘉 靖間,增修堡屋、女牆、月城等,開躍龍壩於學宮左,而 閉「下水關。」

溧水縣城池, 隋始築城,周五里有奇。明初,鄧鑑更 築,周七百餘丈,有六門。正德中,陳銘甃以磚,尋毀。嘉 靖三十六年,曾震造石城。

高淳縣城池 在淳溪河上。明嘉靖五年,劉啟東築 土城,東北因岡阜,西南藉淳溪為濠甃七門。

江浦縣城池, 「明洪武初,始築浦子口城,設應天衛 於城內。萬曆初,築土牆六百九十餘丈,下甃以石。」八 年,知縣金乾貞築城。

六合縣城池, 漢為棠邑縣,始築城。明初,城廢。崇禎 九年建城。河之北,周一千三百二十三丈二尺,高 二丈五尺。北二門,東二門,西一門,南一門,又開便易 小門七。

蘇州府

蘇州府城池, 自伍員創築,大城周四十二里三十 步,小城周十里。為門八:東曰婁,曰匠,西曰閶,曰胥,南 曰盤,曰蛇,北曰齊,曰平。宋初,塞二門,惟閶、胥、盤、葑、婁、 齊六門。明興,更加修築,城為「亞」字形,總計四千四百 八十三丈六尺五寸,高二丈三尺,女牆高六尺,每十 步為鋪,內外長濠廣至數丈,門有釣橋以通出入。康 熙元年,巡撫韓世琦修築。現在城樓六座,官廳六所, 葑《婁齊》《閶胥》盤旱門六,葑《婁齊》閶盤水門五。旗臺三 座,軍器庫房六所,窩鋪一百七十間,敵臺五十七座, 垛頭三千五十一箇。守門官公館六所,營房每門六 間。吳縣、長洲縣俱附郭。

崑山縣城池, 元至正十七年築土城,高一丈八尺, 周十二里二百七十八步,濠深五尺,廣二丈六尺。門 有六,東曰「賓曦」,西曰「留暉」,南曰「朝陽」,北曰「拱極」,東南 曰「迎薰」,西南曰「麗澤。」明弘治四年,知縣楊子器建樓 其上。嘉靖五年,甃以磚石,周十二里,高二丈八尺,垛 四千五百八十七。

常熟縣城池, 元築土城,張士誠更甃以磚,高二丈 二尺,厚一丈二尺,周九里三十步。嘉靖間,知縣王鈇 修之,高二丈四尺。建門七,惟西、北二門枕山,餘五門 內外各有深濠。南門曰「翼京」,北水門曰「望洋」,北旱門 曰「鎮海」,西門曰「阜城」,大東門曰賓陽,小東門曰迎春, 西北門曰「虞山。」萬曆甲午,知縣張集義增高三尺,內 甃馬路。丙午,知縣耿橘改望洋門曰《鎮海》,《虞山門》曰 《鎮山》,鎮海門曰「鎮江。」

吳江縣城池, 梁開平間錢鏐築,後廢。元至正十六 年,張士「誠重築,高二丈八尺,厚一丈五尺,周五里二 十七步,陸門四,水門四,旱門一,各以方名。」明成化元 年,知縣陳堯弼建城樓。嘉靖間,知縣楊芷「增築,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