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2 (1700-1725).djvu/7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慶陽府

慶陽府城池 明成化初,參政朱英築,尋圮於水,副 使曹宏復築之。嘉靖二十七年,參政汪尚寧增築,復 圮於水。三十五年,知府梁明翰復築之,周七里十三 步。門四:東曰「安遠,南曰永春,西曰平定,北曰德勝,皆 覆以樓。」安化縣附郭。

合水縣「城池, 宋熙寧中建。北倚山,高五丈,東、西、南 皆平陸,高三丈,周三里一百八十步。池深一丈五尺, 闊三丈三尺,東西二門。」

環縣城池, 始建無考。元李思齊部將楊黑哥重修, 周五里三百五十步,高五丈五尺,池深二丈。

真寧縣城池 在羅川故地。元至正六年,守禦樞密 院副使張天福建。明崇禎十三年,知縣郭之麟加堞 浚隍。

寧州城池, 「後梁隆德二年,刺史牛知業修築,四面 依山阻水,周三里四十步。南關城周二里。明萬曆初, 知州馬彥卿易土垛為磚。順治三年,知州程維新於 郭內東山更築堡。」

臨洮府

臨洮府城池 宋熙寧五年,王韶大破羌人,遂城武 勝。金、元因之。明洪武三年,指揮孫德增築,周九里三 分,高三丈,池深一丈,闊倍之。門四:東曰大通,南曰建 安,西曰永寧,北曰「鎮遠」,上建重樓,俱甃以磚。狄道縣 附郭。

渭源縣城池, 「宋始建,周二里,高二丈,池深一丈,南 北二門。明弘治十七年,知縣党茂增修築月城。」 蘭州城池, 「隋開皇初建。明洪武十年,指揮王得增 築,周圍六里二百步,高二丈,池深二丈。」

金縣城池, 即宋龕谷寨城也。周三里奇,高二丈,池 深一丈五尺,南北二門。

河州城池, 秦苻堅建。明洪武十二年,指揮徐景改 築,周九里三分,高五丈,池深三丈。

鞏昌府

鞏昌府城池, 元中統二年,都總帥汪世顯即通遠 軍拓其故址,甃以石。明正德「初增東、西、北三郭,周九 里一百二十步,高三丈一尺,池深三丈七尺。門四:東 曰永安」,南曰武安,西曰靜安,北曰「靖安」,建樓其上。隴 西縣附郭。

安定縣城池, 宋紹聖二年,涇原路經略使章楶始 建,周三里三分。明正統中,知縣杜讓城南郭拓六里 三分。嘉靖十三年,知縣張永茂增修,高三丈五尺,池 深二丈五尺。

會寧縣城池, 明洪武六年重修。成化四年,同知羅 諭拓之。嘉靖十三年,總制劉天和增南、北、西三關。萬 曆元年,闢東門,營東郭。三年,知縣史天祐甃磚陴,周 五里,高三丈,池深一丈五尺。

伏羌縣城池, 宋始建。明嘉靖二十一年,知縣李灌 增修,周三里,高二丈,池深一丈五尺,門四。

寧遠縣城池, 明洪武三年,知縣劉勉重修。正德十 二年,知縣江萬里「以避水患,改闢東、西、南三門,門有 覆樓。嘉靖十三年,知縣儀世麟增修,周五百九十五 步,高一丈九尺,池深一丈。」

西和縣城池 舊在縣西南三里。明洪武二年,知縣 于通改建於此,周四里,高一丈五尺,池深一丈,東南 北三門。西倚連城,宋紹興中,安撫使李永琪所築 成縣城池。 宋始建,元永明初俱重修,周三里,高一 丈七尺,池深一丈。崇禎九年,知縣謝鏞移治西北隅, 以舊城為外郭。

徽州城池, 「明洪武初重修。正德六年,知州侯禋充 拓,建鐘樓於山巔。嘉靖初增築。萬曆中,知州歐梅、王 鴻儒、宋洛因舊城屋甃以甎,周五里三分,高二丈,池 深一丈。」

兩當縣城池, 始建未詳。明宣德中,知縣史忠重修。 正德十一年,知縣高騰增築山城,以捍西隅。周三里, 高二丈,池深一丈五尺。

階州城池, 即古「柳樹城,甎甃周二里奇,高二丈四 尺,池深八尺,四門覆以重樓。」

文縣城池 「唐德宗時,以文縣舊城窄小,移於故城 東。明洪武二十八年,開設千戶所於城東一里。成化 六年,始建縣城於所城之西。萬曆二年增築,周二里 三分,高一丈五尺,池深一丈。」

秦州城池: 「唐天寶五載,王忠嗣築雄武城。宋知州 羅極築東西二城。明洪武六年,守禦千戶鮑成約西 城舊址而築之,周四里一百四步,高三丈五尺,池深 一丈二尺,東西二門。嘉靖二十一年,知州李鯨城西 郭,闢南北門。」

清水縣「城池, 周孝王封非子所築,魏司馬懿增築 以拒漢。明嘉靖二十一年增修,周四里二百八步,高 三丈,池深一丈,東西二門。」

秦安縣城池, 「金皇統中建。明嘉靖二十一年增修, 周三里九十步,高三丈五尺,池深二丈五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