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2 (1700-1725).djvu/7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吳雲加拓。嘉靖「中,重築於東南北三隅,又加拓焉。周

七里三百二十四步,高三丈,池深一丈五尺。」

富平縣城池, 本名「窯橋頭」,元張良弼徙縣治于此。 明景泰初,知縣高應舉始築城,周三里,高三丈,池深 一丈。

醴泉縣城池 即古仲橋城。元末增築,周三里三分, 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三尺。明成化四年,知縣撒俊 增築東西南外城六里有奇。

商州城池, 《史記》「秦孝公十一年,城商塞」,疑即此。元 安西路判官寡骨里拓修,周五里,高二丈五尺,池深 二丈。嘉靖間甃以磚。

洛南縣城池, 金興定二年建。明成化十七「年,知縣 王琪拓修,周三里三分,高一丈七尺,池深一丈。城北 近山,南鄰水壖,惟濬水渠一道,深五尺,廣亦如之。」 鎮安縣城池, 「明景泰三年建。正德七年知縣俞鼎 甃以磚,周四里三分,高二丈,池深八尺。嘉靖四年,知 縣楊永清於東北隅增修月城,周一里七分,高加舊 城二尺。」俱甃以磚。

商南縣城池, 明成化十三年,知縣鄭瑛建,周一里 二分。嘉靖二年,知縣郝宗儒西拓幾二里,高二丈,池 深六尺。三十九年,知縣王舜民改建四門。萬曆七年, 知縣方本清甃磚石。

山陽縣城池, 即古豐陽城。明成化十二年,知縣楊 隆拓修。正德中,知縣陳鶚甃以甎,周二里二分,高三 丈,池如之。

同州城池 即古「大荔」地。相傳始建,制類龜形。至唐, 易為方城,周九里三分,高三丈,池深九尺。明弘治十 五年,知州張鼎建樓于上。

朝邑縣城池 明景泰二年,知縣申閏建。嘉靖乙卯 重築,周四里,高一丈五尺,池深一丈。

韓城縣城池, 隋開皇建。金大定四年,改置楨州。元 復置,周四里百步餘,高二丈五尺,池深二丈。明嘉靖 二十一年,知縣金文築四門月城。

郃陽縣城池, 西魏大統三年,同州刺史王熊建。明 正統十四年,知縣董鎰「重修。隆慶二年,李希松甃磚, 周八里二百步,高三丈,池深二丈。」

澄城縣城池, 後魏時建。明嘉靖二十五年,知縣徐 效賢復加築鑿。二十七年,修四門。二十八年,建四郭, 門周三里,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三尺。順治五年,知 縣姚欽明重修開水門。

白水縣城池: 舊城延衺四里,相傳唐尉遲恭監築。 明洪武三年,知縣張三同重修,建三門,周四里,高二 丈,池深一丈。嘉靖三十二年,知縣溫伯仁接舊城東 北連築新城,增廣五里,環關外城之,高厚準舊城,並 建二門。

華州城池, 唐永泰元年節度使周智光建。元至正 中,拓古城西「北隅修築,周七里一百五十步,高二丈 五尺,池深一丈五尺。」

華陰縣城池, 元至元十八年達魯花赤脫力白修 築,周二里九分,高二丈五尺,池深八尺。

蒲城縣城池, 西魏時建。明景泰元年,知縣高隆增 修,周八里一百八十步,高二丈九尺,池深一丈五尺。 耀州「城池, 本名華原縣」,明景泰初,更築四門,皆覆 屋。嘉靖二十五年,知州周廷傑作東城石隄。三十三 年,知州江從春增修,高厚倍三之一,創東、西北三門, 各建樓,周六里七十步,高三丈,池深八尺。

同官縣城池, 「後周武帝建德四年建。明景泰初,知 縣樊榮築城。弘治初,知縣王恭易以石基。嘉靖三十 二年,知縣亢鴻慶增修,周四里,高三丈,池深一丈」,併 築濟陽、永寧二寨。

乾州城池 即唐奉天「羅城。明萬曆壬辰,知州賈一 敬修外垣。崇禎壬申,知州楊殿元補築,周九里三分, 高二丈,池深一丈。」

武功縣城池, 秦孝公建。元「末,張良弼、李思齊增築。 明洪武九年,都督耿忠復增築之,周三里二百二十 步,高二丈,池深八尺。」

永壽縣城池, 本舊麻亭鎮。元至正四年,徙縣治於 此。城周五里,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

邠州城池, 唐建。元末,李思齊重修。明嘉靖二十三 年,知州孫禮建東、西、北三門。二十五年,知州姚本建。 南門周五里,高三丈,池深二丈。

三水縣城池, 西漢末盧芳據此。元至正十八年,併 入淳化縣。明成化十四年,復置。知縣楊預築城,周五 里五分,高三丈,池深一丈。

淳化縣城池, 宋淳化四年建。明嘉靖九年,知縣馬 崇增築。四十三年,知縣張介「飭女牆門樓。崇禎中,知 縣孟學孔于西南角築敵臺,周四里一百七十步,高 二丈五尺,池深一丈,建東南北三門。」

長武縣城池, 本唐宜祿縣。元并入邠州,為宜祿鎮。 明萬曆十一年復建。城周五里,池阻溝。

潼關衛城池 始建未詳。明洪武中增修。城陴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