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2 (1700-1725).djvu/6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大同府城池 明洪武五年,大將軍徐達因舊土城 南半增築,周十三里,高四丈二尺,以甎甃外,池深一 丈五尺。門四:東曰陽和,南曰永泰,西曰清遠,北曰「武 定。」大同縣附郭。

懷仁縣城池, 明洪武十六年,指揮桑桂因舊城增 築。永樂九年,指揮于忠「重修,周三里六步,高三丈,池 深一丈二尺,東西二門。萬曆元年,甎包,高三丈八尺, 池深二丈。」

朔州城池, 即古馬邑也。元至正間,姚副樞省去西 北,築東南一隅。明洪武三年,開朔州衛,依姚副樞所 省舊址修完。二十年,指揮薛壽甎甃,周七里,高三丈 六尺,池深三丈五尺。萬曆間,通判郭如松濬池,築內 外牆。

馬邑縣城池, 「明洪武十六年,朔州衛指揮孫昭修。 正統二年,武安侯鄭亨展築,周四里,高三丈三尺,池 深二丈,東西二門。隆慶元年,用甎石包砌 應州城池, 晉王李克用徙築於此。明洪武八年,知 州陳立誠因舊城東南隅改築,周五里八十五步,高 三丈二尺,池深一丈,東、西南三門。隆慶五年,知州吳 守節、守備李迎」恩、夏芳以石磚甃。萬曆五年,知州徐 濂沿壕植柳。

山陰縣「城池, 宋神宗時建。明永樂三年重築。隆慶 六年,磚甃周四里二十步,高四丈,池深八尺,東、西南 三門。」

渾源州城「池, 唐徙治時築,其形如龜。明洪武三年 重修。永樂二年,知州陳淵增高,添壕一道。嘉靖四十 五年,知州顏守賢增築,周四里二百二十步,高三丈 七尺,池深三丈,東西二門。」

蔚州城池, 「後周大象二年,因建州始築。明洪武五 年,德慶侯廖永忠開壕。十年,設衛指揮同知周方更 築,周七里十二步,高三丈五尺,外甃磚池,深三丈五 尺。」

廣靈縣城「池, 明洪武十六年,知縣葉時茂因舊城 修築。天順初,巡撫馬昂令蔚州知州史魁增築,高廣 倍舊,周二里一百八十步,高四丈七尺,池深三丈,南 北二門。」

靈丘縣城池, 「唐開元二年建。明天順二年徙城南 三十二步重築,周五里,高四丈,池深一丈五尺,門二。 萬曆二十四年,知縣于尚絅重修甎甃。」 「廣昌縣城池, 明洪武十三年,千戶李貞修,周三里 一十八步,高三丈五尺,東西南三門。」

陽和衛城池, 「高山衛附。明洪武三十一年建,周九 里三十步,高三丈五尺,池深三丈,東、西南三門。崇禎 四年,總督魏雲中於敵臺上每面修敵樓六座。」 天城衛城池, 鎮遠衛附。「明洪武三十一年,因舊城 築,周八里二十四步,高三丈五尺,池深二丈。」

大同左雲川衛城池 「雲川衛附。明洪武二十五年 建,初設鎮朔衛,後革。周十里一百二十步,高三丈五 尺,池深二丈,西、南北三門。」

大同右玉林衛城池 「玉林衛附。明洪武二十五年, 設定邊衛,始築其後,衛革。周九里十三步,高二丈五 尺,池深三丈。」

威遠衛城池, 明正統三年建,周四里五步,高三丈 五尺,池深一丈八尺。

平遠衛城池, 明成化十七年建,周六里,高三丈,池 深一丈五尺,東西南三門。萬曆二年,參將袁世傑、趙 崇璧相繼磚甃石砌。

順聖川城池 「在蔚州東北九十里。明天順四年,指 揮趙瑜建,周四里十三步,池深一丈,東西南三門。」 「弘州城池, 在蔚州西北一百八十里,明天順四年, 蔚州知州史魁建,周四里十三步,高二丈五尺,池深 一丈五尺,東、西南三門。」

井坪所城池, 明成化二十一年建,周三里二百五 十二步,高二丈四尺,池深一丈五尺,南北二門。

澤州

澤州城池, 唐貞觀初建。明洪武初,千戶吳材修。十 「四年,張規甃以磚,周九里三十步,高二丈,池深三丈, 東、西南三門。」

高平縣城池, 宋開寶六年,縣令楊咸弼建。金天慶 年重修。明知縣楊子器、劉大實相繼增修,周四里,高 二丈五尺,池深一丈,東、西南三門。萬曆二十五年,知 縣馬從龍,內外俱用磚甃。

陽城縣城池, 後魏興安二年建。明景泰初,知縣劉 以文甃磚,周三里一百八十步,高三丈,池深一丈,東、 西南三門。嘉靖間,知縣楊登易磚垛。萬曆五年,知縣 張應詔甃為磚城。崇禎間,知縣楊鎮原建西、北樓,增 月城,知縣李定榮建北樓。

陵川縣城池, 「隋大業間建,周二里二百三十二步, 高二丈三尺,池深五尺,東、南北三門。明嘉靖十二年, 知縣李琪甃以磚石。萬曆四年,段實各重建樓。」 沁水縣城池, 「隋開皇三年建,周二里一百步,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