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2 (1700-1725).djvu/6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昌邑縣城池, 宋建隆三年築,周五里,高一丈八尺, 闊一丈五尺。門三:東曰奎聚,南曰陽鳴,西曰瞻宸。池」 深九尺半,廣倍之。明崇禎十三年,易土城為磚城,加 高三尺,加闊五尺。

「濰縣城池, 漢時土築,周九里有奇,高二丈八尺,闊 一丈五尺,門四,東曰朝陽,南曰安定,西曰迎恩,北曰 望海。池深一丈五尺,闊如之。明崇禎十二年,甃石城, 高四丈,厚二丈五尺,樓八,敵臺二十八,空心臺一。」 「膠州城池, 明洪武八年,千戶申義甃以磚,周四里, 高二丈五尺,門三:東曰迎陽,南曰鎮海,西曰用成。池 深一丈」五尺,廣倍之。萬曆二十五年,增敵臺八座。 高密縣城池, 元至正十二年築,周三里有奇,高一 丈五尺,闊一丈二尺。門四:東曰廣惠,西曰通德,南曰 永安,西南曰保寧。池深一丈,廣倍之。

即墨縣城池, 元至正十一年築,周四里,高一丈六 尺五寸,闊丈餘。門三:東曰「朝海」,南曰「環秀」,西曰「通濟。」 池深七尺,廣二丈。萬曆二十八年,知府龍文明、知縣 劉應旂易土以磚。

山西通志

太原府

太原府城池, 宋太平興國七年建。明洪武九年,永 平侯謝成因舊城展東南北三面,周圍二十四里,高 三丈五尺,外包以甎池,深三丈。門八:北曰鎮遠,曰「洪 極」,南曰迎澤,曰「承恩」;東曰宜春,曰「迎暉」,西曰阜成,曰 振武。外各建月城,上各建樓、角樓四座,小樓九十二 座,敵臺邏室稱之。陽曲。縣附郭。

太原縣城池, 即晉陽南基。明景泰元年,知縣劉敏 始築城,周七里,高三丈,池深一丈。崇禎十四年,知縣 朱萬欽埤以甎。 榆次縣城池, 「隋開皇二年建,明景泰元年修,周五 里十三步,高三丈,池深八尺,東南北三門。萬曆二十 三年,知縣史記事開西門。」

太谷縣城池, 後周建德四年建,周十二里,高二丈 五尺,池三面各深五尺。明正德六年,同知張冕增修, 高三丈五尺。

祁縣城池, 後魏別駕分瓚建,周四里三十步,高三 丈三尺,池深一丈。

徐溝縣城池, 金大定三十八年建。明景泰初,知縣 李維新修,周五里十步,高二丈,池深九尺。萬曆七年, 知縣吳三省甎甃舊甕城南門東面。順治二年,知縣 王元叔改建南面。

清源縣城池, 「隋開皇十六年建,明景泰元年修,周 六里十三步,高一丈八尺,池深一丈二尺,南、西、北三 門。」崇禎十四年,知縣岳維禎甎包一百一十丈,十六 年,知縣鄭經甎包一百丈。 交城縣城池, 「唐天授二年長史王及善建,周五里 九十步,高二丈五尺,池深八尺。明嘉靖三十八年,知 縣宋璫增高四尺。」

文水縣城池, 「宋元豐八年薛昌建,周九里,高三丈, 池深七尺。萬曆四年,知縣郭宗賢甎甃。」 壽陽縣「城池, 晉置縣,始建。元末知縣袁士廉重修, 周四里,高二丈九尺,池深一丈一尺,三門。萬曆五年 知縣王養賢增修,高四丈。」

盂縣城池, 春秋時原仇城,隋開皇十六年復築,元 至正二十四年重「修,周三里三十步,高二丈八尺,池 深一丈五尺,東、西南三門。」

靜樂縣城池, 「古憲州城,宋熙寧間建。明洪武四年 重修,周三里三十步,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南 北二門。景泰二年,知縣史魁增高一丈二尺,置東門。 萬曆三十四年,甎甃。」 河曲縣城池, 「宋太平興國七年建。元至正二十八 年,尚鎮撫截南面築小城。明景泰元年展修,周六里, 東西二門。萬曆十四年,巡撫侯于趙」甎包 《平定州城池》。 漢韓信駐兵,因高阜為寨,以榆塞門, 因名榆關。今謂上城南北二門。宋太平興國四年,增 築東北隅,今謂下城東西二門。元初,總帥聶珪修,周 九里二十六步,高一丈五尺,池深不一。

樂平縣城池, 本北齊「沾化城,隋開皇十六年增築, 周六里一百四十步,高二丈,無池塹,東、西南三門。」崇 禎十一年,知縣呂惟袺重修,增高垛牆四丈。

忻州城池, 後漢末建,西跨九原。唐、宋因而新之。城 周九里十二步,高二丈七尺,池深一丈七尺。明萬曆 二十四年,巡撫魏允貞甎甃。 定襄縣城池 北「齊武成河。清三年,周將楊忠建,周 四里七十三步,高二丈五尺,東、西南三門。」明嘉靖二 十一年,忻州學正徐宗堯增高四尺,池深一丈五尺。 萬曆三十一年,甎甃。四十二年,知縣王立愛補葺各 城樓,加以《扁》聯:

代州城池, 「後魏文帝建廣武軍東上館城,隋開皇 六年,改為代州城。明洪武六年,吉安侯陸亨、都指揮 王臻修,周八里一百八十五步,高三丈五尺,池深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