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2 (1700-1725).djvu/1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延福,曰西水,曰四鶴,曰大北,曰小北。」自建寧門抵延

福門,臨建溪,自延福門抵西水門,臨樵川,自西水門 抵大北門。《臨山磵》,自大北門抵建寧門。城壁延袤,環 高岡之巔。將順門俗名「南門」,有城樓窩鋪六十一座。 南平縣附郭。

將樂縣城池, 元至正四年,縣人吳文讓及子克忠 始築土為城,廣袤九里,設四門:東曰攀龍,南曰金溪, 西曰萬安,北曰安福,又正南曰橋門,以通往來。偏西 南曰水門,以便汲引。十二年,總管吳按攤《不花》加木 柵。二十一年,陳友定重修,周圍計五里四十餘步,改 攀龍、金溪、萬安、安福四門,名為東、南、西、北橋門。水門 仍舊。自東門抵南門,臨大溪,自西門抵北門,據山麓, 壕塹深闊,延袤三百五十九丈。明洪武元年,立守禦 千戶所,移西、南二門,進五百步,東西二門仍舊,城壁 俱砌磚石。順治八年,知縣宋可發增築連三垛為一 垛,窩鋪三十八座。

沙縣城池, 明弘治四年創築磚石,周圍延袤總一 千八十四丈。門四:東曰迎恩,西曰永安,南曰延福,北 曰昌樂。小北門一,又小水門四。自迎恩門抵永安門, 俱臨太史溪。而鳳岡山臨溪之南壕塹,無事開鑿。嘉 靖三年,知縣何亦尹構窩鋪。崇禎十三年,知縣程紹 儒合二垛為一垛,增高三尺,窩鋪一十五座。

尤溪縣城池, 明弘治四年,知府蘇章創築,為門四: 「曰東門,曰西門,曰南門,曰北門。又為福州門一,小水 門四。周圍延衺總一千五百五十丈,前阻溪,後負山, 無事壕塹。」

順昌縣城池, 明正德元年,巡按御史饒塘創造大 門五:曰東安,曰西寧,曰南平,曰北定,曰通津。小門四: 曰朝天,曰安靖,曰神祐,曰「得勝。」周圍延袤八百八十 三丈,垛計一千三百四十有二,各有樓。順治五年,總 督陳錦按臨閱城,凡依山一帶,兩垛砌成一垛,加高 二尺。今計一千一百五十七垛,從腳至垛計高二丈 二尺。

永安縣城池, 明正統十四年築城,置永安守禦千 戶所。景泰四年始置縣。周圍五里三十一步,為門四: 東曰德化,西曰清流,南曰通漳,北曰延安。自東門抵 北門,又自北門抵西門,壕塹延袤七百一十一丈。自 東門抵南門,又自南門抵西門。負山阻溪,天成壕塹, 無事開鑿,窩鋪十六座。

大田縣城池, 明嘉靖十四年,巡按御史白賁疏請 立縣築城,周圍共六百八十餘丈,為門四:東曰「寅賓」, 西曰「餞日」,南曰太平,北曰「拱辰。」窩鋪十二座。

汀州府

汀州府城池, 唐大曆四年,刺史陳劍移築臥龍山 陽西北塹山,東瀕河,南據山麓。大中初,創敵樓。宋治 平三年增廣,周五里二百五十四步,濬三濠,修六門: 正東曰濟川,正西曰秋成,南曰頒條,曰鄞江,東南曰 通遠,東北曰興賢。明洪武四年,塞頒條門,改「濟川」為 「麗春」,秋成為通濟,通遠為鎮南,鄞江為廣儲,興賢為 朝天周城,包以磚石,創總鋪一,窩鋪八十一,女牆一 千一百九十五,箭眼八百一十四。弘治間,知府吳文 度拓城圍,自通濟門至濟川門數百丈。又築土為縣 城,列七門:東曰「會川」,南曰「五通」,曰惠吉,曰富有,曰常 豐,曰「西瑞」,曰通金。長六百一十九丈,堞二千一百八 十有奇。崇禎四年,合郡縣城為一。八年,築寶珠門月 城,增擴惠吉城門。長汀縣附郭。

寧化縣城池 宋舊城周二百八十步,門四:東曰「連 岡」,西曰「通贛」,南曰「遺愛」,北曰「朝宗。」端平間,累石砌之, 改「連岡」為「迎春」,「遺愛」為「端平」,「通贛」為通城,「朝宗」為「朝 天。」明正德五年,復築土城。九年,知縣何鑑用磚石包 砌。通計周圍八百一十二丈七尺五寸,樓五座,水門 四座,窩鋪六十所。北負山,三面臨溪。

上杭縣城池, 宋端平元年創築。元至正間拓舊址 復築。明景泰三年,知縣黃希禮復拓舊址更築。周圍 一千四百二十四丈六尺,南臨大溪,砌以石,高三丈 有奇;東北並砌以磚,高倍南之一。濠廣二丈,深半之。 為門七:東曰昭陽,西曰通駟,南曰通濟,北曰迎恩,上 南曰興文,中南曰陽明,下南曰太平。各建敵樓。周圍 窩鋪三十有三。萬曆間,知縣李自華重修,雉堞飾以 灰。

武平縣城池, 宋紹興間,使相張浚創築土城。明弘 治間,邑人兵部主事王瓊奏拓舊址,築磚城。周圍七 百六十二丈六尺,高二丈有奇。門四:東曰迎春,西曰 秋成,南曰「南平,北曰北高。」窩鋪十六所,東西又開水 門。崇禎戊辰年加高三尺。

清流縣城池, 宋時無城,僅子城,周二百丈,有四門, 東曰「迎恩」,西曰登瀛,南曰「平陂」,北曰「拱辰。」紹興間,邑 令鄭思誠始築。明正德五年,運石築高,增窩鋪一十 三所,敵樓一所。

連城縣城池, 宋有土城,周一百四十步,外有濠池, 紹興間丘欽若創。乾道間設三門。淳祐間築甕城。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