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76 (1700-1725).djvu/7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祥刑典

 第一百三十卷目錄

 牢獄部總論

  大學衍義補制刑獄之具 順天時之令

  晝簾緒論治獄篇

 牢獄部藝文一

  獄中上梁孝王書      漢鄒陽

  烏巢大理寺獄戶賦     唐韓鎡

  在獄詠螢火賦序      駱賓王

  在獄詠蟬詩序        前人

  鞫城等銘序       宋李沖元

  難禪閣銘并序     黃庭堅

  新昌獄記         雷孝友

  正氣歌          文天祥

 牢獄部藝文二

  與胡師耽同繫胡州出被刑獄中

               隋魯本

  幽縶書情通簡知己    唐駱賓王

  出縶寒夜有懷        前人

  幽繫           沈佺期

  又             前人

  同獄者歎獄中無燕      前人

  獄中貽姚張薛李鄭柳諸公  儲光羲

  罪所上御史惟則      劉長卿

  上崔相百憂章時在潯陽獄 李白

  萬憤詞投魏郎中       前人

  繫潯陽上崔相渙       前人

  又             前人

  罪所送苗員外上都      盧綸

  獄中寄弟子由       宋蘇軾

  又             前人

  獄夜          明李夢陽

  會稽獄中訪徐文長     朱邦憲

  得亡友周記室在繫所詩次韻  高啟

  赴獄旅中示客       茅元儀

  風送榆錢入戶       楊繼盛

  和商中丞獄中生瓜二首  前人

 牢獄部紀事

 牢獄部雜錄

 牢獄部外編

祥刑典第一百三十卷

牢獄部總論

大學衍義補

《制刑獄之具》

《周禮》:「大司寇以圜土聚教罷民,凡害人者,寘之圜土 而施職事焉,以明刑恥之。其能改者,反於中國,不齒 三年;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殺。」

鄭元曰:「圜土,獄城也。聚罷民其中困苦,以教之為善也。民不愍作勞,有似於罷害人,謂其邪惡已有過失麗於法者,以其不故犯法,寘之圜土,繫教之,庶其困悔而能改也。施職事,以所能役使之。明刑,書其罪惡於大方版,著於背。反於中國,謂舍之還於故鄉里也。《司圜職》曰:『上罪三年而舍,中罪二年而舍,下罪一年而舍不齒』」 者,謂不得以年次列於平民。出,謂逃亡也。

臣按:鄭氏謂「圜土,獄城也」 ,牢獄之見於經典者始此,夫古之置獄所以聚罷憊之民而教之夜則禁之以困苦其心,晝則役之以困苦其身,使之因患以思往咎而生善念也,非若後世置獄恐人之逸而禁錮之比也。圜土而為大司寇所親掌,則亦今世刑部自置獄焉。

漢高后四年,絳侯周勃有罪,逮詣廷尉詔獄。

臣按:詔獄之名始於此,然其獄猶屬之廷尉,則典其獄者猶刑官也,其後乃有上林詔獄,則是置獄於苑囿中,若盧詔獄則是置獄於少府之屬,不復典於刑官矣。夫人君奉天討以誅有罪,乃承天意以安生人,非一己之私也,有罪者當與眾棄之,國人皆曰「可殺然後殺焉」 ,何至別為詔獄以繫罪人哉?後世因之,往往於法獄之外別為詔獄,加罪人以非法之刑,非天討之公矣,亦豈所謂「與眾棄之」 者哉?

《順天時之令》

《禮記·月令》:「仲春之月,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 止獄訟。」

陳澔曰:「周曰圜土,殷曰羑里,夏曰鈞臺。」 囹圄,秦獄名也 。《方慤》曰:「囹圄不可去,故曰省,所以察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