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76 (1700-1725).djvu/4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於西川湖堡。賊目喬六自斬其魁,以黨降,餘遁,延綏 稍寧。十一月,罷山西巡撫宋統殷,以許鼎臣代之。十 二月,張宗衡、許鼎臣同逐賊臨縣。賊轉入盤磨山,山 方六百里,賊閻正虎據交城、文水以窺太原,邢滿川、 上天龍據吳城、向陽以窺汾州。紫金梁以秦、豫、毛兵 俱集澤、潞東南,遂乘虛從沁州而北,入榆次,又入壽 陽,距太原不五十里許,鼎臣撤師北歸。時賊首亂世 王與紫金梁爭一掠婦,搆小隙,遣其弟混天王來歸。 廷議方督進討,諸將諱言受降,權辭謝之。約得紫金 梁頭,始為請於朝。混天王唯唯泣涕而去。亂世王與 《破甲錐》合謀圖紫金梁。賊分為三,陷霍、垣曲、長子諸 縣。壬辰,陷遼州。是日,除夕也。是月,趙和尚等賊斬其 魁霍維端以降,諸將分領入營,還宜君。是年十一 月,海盜劉香老犯福建小埕,遊擊鄭芝龍擊走之。 六年正月丁酉,賊闌入畿南西山,距順德百里。時大 隊在山西分為二,一北向西犯平縣,窺固關,一南向 河北,懷、衛之間盡遭蹂躪矣。丁未,左良玉敗賊於涉 縣西,斬其渠,賊望其旗幟皆靡。然賊勢尚熾,謀渡河 南犯。癸丑,進曹文詔都督同知。文詔連敗賊於忻、代 間,斬首千五百級。二月,許鼎臣、曹文詔屯平定,張應 昌屯汾州,駐太原東西以禦寇。賊踞林縣山中,饑民 相望而起。左良玉敗績於武安,河南兵七千先後失 亡殆盡,賊益熾。左良玉勢孤,乃請鄧𤣱兵相援。備兵 井陘副使寇從化檄守備李定、王國璽逐賊畿輔,陷 賊伏中,兵敗,死亡略盡。賊長驅保定,備兵副使盧象 昇禦卻之。曹文詔敗賊於榆杜。時文詔屢捷,張應昌 逗遛不進。紫金梁老回回,從榆次敗北奔。三月,蜀賊 寇百丈關,官軍敗沒。詔總兵鄧𤣱將川兵二千,益以 石砫土司馬鳳儀兵,馳赴河南。未幾,馬鳳儀敗沒。丙 午,山西兵擊賊於陽城北。張道濬設伏於三纏凹,賊 至,伏起擊之,斬其魁,生擒賊首滿天星、闖王,賊大奔。 巡撫鼎臣獻俘闕下,奏道濬功第一。四月丙寅,山西 賊陷平順。乙酉,曹文詔敗賊於陽城,斬千餘級。河南 西路賊自輝縣入清化鎮,所在守將敗沒。部臣以河 南不塞太行之險,揖賊使入,撫臣不得無罪。五月癸 巳,山西巡撫鼎臣以流寇恣掠,請蠲積逋,并豫免數 年額賦,不許。己酉,上以勦賊諸將一時功罪勤惰,應 有監紀,特命內監陳大金、閻思印、謝文舉、孫茂霖分 監曹文詔、張應昌、左良玉、鄧𤣱軍。紀功過,催糧餉,仍 發內帑四萬金,素紅蟒段四百匹、紅素千匹,軍前給 賞。庚申,曹文詔夜襲賊於偏店,賊亡走墜山谷者亡 算。盡南奔諸將會兵逐之沙河,奪馬騾數千。賊自邯 鄲南走河北,賊陷涉縣。六月乙丑,川兵潰於林縣,毛 兵殺傷甚眾。潞王告急,乞濟師。丙寅,河北賊圍湯陰、 林、輝、涉、安諸邑,別賊自陽城、垣曲來合於濟源。山西 賊陷和順。辛巳,左良玉破賊於懷慶,賊盡奔太行山。 上念中州寇盜蔓延,命總兵倪寵、王樸分將京營兵 監,以內監楊進朝、盧九德賜二帥弓矢千五百、戰馬 三百、健丁三百,馳赴中州夾勦。七月乙未,賊屯彰德。 汾州張應昌進勦,汾陽知縣費甲鏸以逼迫苦供億, 投井死。丙申,山西賊陷樂平。河北賊攻彰德,左良玉 禦卻之。辛丑,山西賊陷永和,旋陷沁水。賊自秦入晉, 五犯沁水,至是陷之。八月丁亥,陝西賊攻隆德,殺知 縣費彥芳。分守固原參政陸夢龍戰於綏德城下,死 之。九月己亥,張應昌敗賊於平山,獲賊首張有義,即 「一盞燈」也。十月丁卯,山西、河北諸賊二十四營,乘冰 渡河而南,犯閿鄉,陷澠池,分入河南,湖廣漢中、興平 畿內。賊至寧晉,掠南宮甚慘,尋走五臺山,山周數百 里,賊據顯通寺,其中薪儲皆具,險阻足守,官軍不敢 擊。十二月己未,河南賊陷伊陽。庚申,陷盧氏,遍掠汝 州,浙川內鄉、光化、均州。戊寅,犯南陽。庚辰,湖廣賊假 進香、客,陷鄖西。癸未,湖廣賊陷上津。丙戌,陝賊陷鎮 安。時秦賊既盡入晉流,突畿輔、河南,至數十萬,而延 綏賊首《鑽天哨》、開山斧獨據永寧關,前阻山險,下臨 黃河,負固數年不下。延綏巡撫陳奇瑜謀取之,乃陽 傳總制檄,發兵簡眾七千人抵延川,潛師疾走入山。 賊不虞大兵至,倉皇潰佚,焚其巢縱擊,斬首千六百 餘級,二賊死。分兵擊賊首《一座城》,斬之,延水盜悉平。 奇瑜威名著關陝。是年夏六月,海盜劉香老犯長 樂。

七年夏四月,海盜劉香老犯海豐。十二月,總督兩廣 熊文燦奏:「道將信,賊自陷。」時文燦令守道洪雲蒸、巡 道康承祖、參將夏之本、張一傑往謝道山招劉香老, 被執。上以賊渠受撫,自當聽其輸誠,豈有登舟往撫 之理?弛備長寇,尚稱未知督臣節制何事,命巡按御 史確覈以聞。已令文燦戴罪自效。是年正月壬辰, 降盜王剛、王之臣、通天柱等至太原挾賞。巡撫戴君 恩設宴誘剛等斬之,共斬四百二十九人。王之臣,即 豹五、通天柱,孝義土賊也。而嵐岢大盜高加計號「顯 道」,神尢橫。會大旱,饑民投賊者逾眾。畿輔兵漸集,賊 西竄。河南賊自鄖陽渡江,薄榖城,掠光化、新野,而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