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76 (1700-1725).djvu/3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戰敗走之。閏五月,方四自南川破綦江,僉事馬昊敗 之,奔婺州,眾遂散。乃變姓名,潛走開縣,義官李清獲 之,送於官。十一月,漢中賊廖麻子、喻思俸、內江賊駱 松祥、崇慶賊范藻等分劫州縣,眾號二十萬。洪鐘分 勦不暇給。御史王綸劾鐘縱寇殃民,罷職。命右都御 史彭澤總制軍務,同總兵時源征之。

《明外史韓雍傳》:「雍字永熙,長洲人。正統七年進士。授 御史。負氣果敢,以才略稱。出巡河道,已,巡按江西。廬 陵、太和盜起,捕誅之。鄧茂七反,巡按福建御史汪澄 牒鄰境會討。俄以賊議降,止兵,雍曰:『賊果降,退未晚 也』。趨進兵,賊復叛,澄坐得罪死。人以是服雍。」

《明史紀事本末》:「正德八年春正月,桃源賊王浩八等 復作亂,率五洞蠻兵與東鄉賊分劫州縣。命操江副 都御史俞諫提督軍務,同總兵劉暉率狼兵進勦。夏 四月,江西兵備副使胡世寧約王賽一內應,引兵征 東鄉劇賊樂庚二、陳邦四等,盡擒之東鄉故賊巢,世 寧撫禦反側,務立信義。樂庚二、陳邦四怙亂復叛,悉」 擒馘王賽一,效順有功,奏原其死。既而修城濠,遷縣 治,經武賑飢,百姓晏然。五月,江西參政吳廷舉單騎 入桃源,諭劇賊王《浩八》等計擒賊渠以出。桃源賊用 兵歷年,征討費以萬計,而賊益熾。廷舉欲用奇謀取 勝,免胄單騎入賊巢,諭令解散。為賊所留,耀武劫威, 廷舉略不為動,久之,因得以識其左右有謀勇者,陰 結之,使執其渠,因奉廷舉歸。俞諫率狼兵大敗桃源 賊於裴源。初,諫因吳廷舉被執,移兵桃源進勦。知府 李承勳曰:「賊乏食,必掠裴源積粟,請贛兵及南昌兵 自岳陽分兩翼,伏裴源待之。」賊果入裴源,大敗遁去。 桃源賊棄巢奔突四出,踰饒、信,縱掠徽、衢諸州縣。初, 賊聞狼兵至,頗懼欲降。按察司王秩欲受之,已有約。 議者以賊反覆不可信,欲乘兵威撲滅,取降者殺之。 賊復大亂,棄巢奔突,四出劫掠,徽、衢等處,民被其害。 六月,總督浙江軍務都御史陶琰、巡撫應天都御史 王縝會總制江西都御史俞諫,夾攻桃源賊王浩八 於徽、衢,平之。初,琰慮桃源賊聽撫難信,預為之防。至 是果突入境。督兵會勦,餘黨悉平。總制俞諫奏:「江西 賊平,請建東鄉、萬年二縣,分治地方,撫安人民。」從之。 十二月,俞諫調兵征建昌賊徐九齡等,平之。建昌賊 為患數年,勢逼益府,官軍不能討。至是,諫命師悉擒 以還。是年二月,巡撫四川右都御史高崇熙以盜 賊不盡滅,逮下獄,以右僉都御史馬昊巡撫四川。夏 四月,彭澤率苗兵攻漢中劇賊廖麻子,破之。眾遯竄 山寨,多伏匿箐棘中。澤分兵搤出入,奪水道渡,開一 面,縱賊夾誅之且盡。廖有異術,能隱形,事急,跳身遁, 購之卒不獲。因移兵內江,討松祥,平之。

九年正月,彭澤率兵討崇慶劇賊范藻等,平之。四川 群盜悉定。加總制軍務彭澤為太子太保,左都御史 時源為左都督。是年三月,總制軍務俞諫檄兵備 胡世寧等,會兵勦臨川四寨宿盜,盡平之。十月陞南 昌知府李承勳、浙江按察司太監黎安欲奪承勳功, 誣陷之。大理卿燕忠即訊廣信,得直。

十二年二月,巡撫南贛都御史王守仁檄四省兵備 官,選募民兵操練。初,陳金討桃源、華林諸賊,多所招 撫,未大示懲創。又「民間父兄被殺者,不得報讎,時相 詬訾。諸凶不自安,轉徙嘯聚,不數年仍起為盜。又南 贛地多山險,易為巢穴。南安、橫水、桶岡諸寨有賊首 謝志山、藍天鳳;漳州浰頭等寨有賊首池大鬢等。」於 是福建、江西、湖廣、廣東之界方千里皆亂。兵部尚書 王瓊知守仁才,特薦用之。守仁至,以前者多調狼、達 土軍,糜費踰萬。乃使四省兵備官於各屬弩手、打手、 機快中,選驍勇有膽力者,縣千人,少或八九百,選最 者優廩餼,署為將領。其兵備原額官軍,汰老弱三分 之一,各縣賢能官統之,專守城隘。所「募精兵,隨各兵 備官屯札,別選官分隊統習之。」於是各縣屯戍既足 防守,而兵備召募者又可應變出奇,盜賊漸知所畏。 三月,王守仁調三省兵攻信豐、龍南流賊,連敗之。賊 突至信豐,守仁令乘險設伏,厚集以待之。乃潛令兵 往,徑道夾攻,賊奔潰象湖山拒守,又潛兵擣其巢穴, 大敗之,賊復潰入流恩山岡等巢,尋遁去。五月,王守 仁調兵攻何塘、洞山寨賊酋張師富等及長富村等 處二十餘巢,平之。其脅從餘黨,悉願攜帶家口出官 聽撫。守仁委官安插,復業四千餘人。復檄知府李斆 調兵擒賊帥陳能,平其巢穴。秋七月,王守仁請提督 軍務,許之。初,守仁上疏論「狼兵所過,不減於盜,轉輸 之苦」,重困於民。乃請便宜行事,期於成功,不限以時, 兵眾既練,號令既明,事無掣肘,可以相機勦滅。眾迂 其議,屢不報。尚書王瓊慨然曰:「朝廷有此等人,不與 以柄,又將誰用?」因守仁疏覆議,即奉旨改提督南、贛、 汀、漳等處軍務。冬十月,王守仁討汀州左溪賊藍天 鳳等,平之。天鳳等與贛南下新、穩下等洞賊雷文聰、 高文輝等盤據千里。守仁集從事議曰:「諸巢為患雖 同,事勢各異。以湖廣言之,則桶岡諸巢為賊之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