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62 (1700-1725).djvu/5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圉一空,至於草木皆盡。其始發軍也,有賜賚曰「掛甲 錢。」及班師,又加賞勞曰「卸甲錢。」

《冊府元龜》:晉高祖天福三年,昭義奏:「舊有銅鞮等五 縣,收拾到甲仗兵共六千七十副,已勒作院添修,旋 送軍前。」次。始,帝建義,自晉入雒,趙德鈞兵敗,奔至上 黨,故有此遺棄戈甲。至是再令繕補,齎往鄴下。 《五代史史弘肇傳》:李業、郭允明、後贊、聶文進等用事, 不喜執政。而隱帝春秋漸長,為大臣所制,數有忿言, 業等乘間,之,以謂弘肇威震人主,不除必為亂。隱 帝頗欲除之,夜聞作坊鍛甲聲,以為兵至,達旦不寐。 《清異錄》:葛從周有水瑩鐵甲,十年不磨,治亦若鏡面, 遇賊戰不利,甲必前,昏事已還復。從周常以候剋衄, 其驗若神。日以香酒奉之,設次於中寢,曰「金翅將軍 之位。」

《八編類纂》:唐人興營田於淮南,民甚苦之。後周師至, 爭奉斗酒迎勞,而將士不之恤,專事俘掠,民皆失望。 相聚山澤,立堡壁自固。操農器為兵,積紙為甲,謂之 「白甲軍。」周兵討之。

《遼史穆宗本紀》:「應曆二年春正月戊午朔,南唐遣使 奉蠟丸書,及進犀兕甲萬屬。」

《興宗本紀》:景福元年閏月「辛酉,閱新造鎧甲。」

《道宗本紀》:「大安二年,出太祖、太宗所御鎧仗,示燕國 王延禧,諭以創業征伐之難。」

《宋史馬知節傳》:知節拜簽書樞密院事。當是時,契丹 已盟,中國無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節每不然之。嘗 言「天下雖安,不可忘戰去兵以為戒。自陳年齒未衰, 五七年間尚可驅策,如邊方有警,願預其行,但得副 都部署名及良馬數匹,輕甲一聯足矣。」上以為然,因 命製銅鐵鎖子甲以賜焉。

《周美傳》:「美敗夏人於拓跋谷,龐籍、范仲淹交薦之,除 鄜延路兵馬都監,遷賀州刺史。初,美自靈武來,上其 所服精甲,詔藏軍器庫。至是加飾黃金,遣使即軍中 賜之。」

《兵志》:「太宗至道二年,詔先造光明細鋼甲以給士卒 者,初無襯裡,宜以紬裡之,俾擐者不磨傷肌體。」 《李繼昌傳》:「景德二年,將幸澶州,遣先赴河上,給諸軍 鎧甲。」

《兵志》:「仁宗天聖六年,詔外器甲久不繕,先遣使分詣 諸路,閱視修治之。」

康定元年四月,詔「江南、淮南州軍造紙甲三萬,給陝 西防城弓手。」又詔「河東彊壯習弩者聽自置,戶四等 以下官給之。」

《聞見前錄》:神宗初,欲破夏國,遂親征大遼,御營兵甲、 器械、旗幟皆備,分河北諸路兵,逐將置保甲民兵,諸 路騷動。一日,帝衣黃金甲以見光獻太后,后曰:「官家 著此,天下人如何脫去,不祥。」又欲京城安樓櫓,后亦 不許,但以庫貯於諸門。

《宋史·兵志》:高宗紹興三年,提舉製造軍器所言:「以七 十工造全裝甲一。又長齊頭甲每一甲用工一百四 十一,短齊頭甲用工七十四。乞以本所全裝甲為定 式。」

紹興四年,軍器所言:「得旨,依御降式造甲,緣甲之式 有四等,甲葉千八百二十五,表裡磨鋥,內披膊葉五 百四,每葉重二錢六分;又甲身葉三百三十二,每葉 重四錢七分;又腿裙鶻尾葉六百七十九,每葉重四 錢五分;又兜鍪廉葉三百一十,每葉重二錢五分;并 兜鍪一、杯子、眉子共一斤一兩;皮線結頭等重五斤 十二兩五錢有奇,每一甲重四十有九斤十二兩。若 甲葉一一依元領分兩,如重輕差殊,即棄不用,虛費 工材。乞以新式甲葉分兩輕重通融全裝,共四十五 斤至五十斤止。」詔勿過五十斤。

《韓世忠傳》:世忠器仗規畫,精絕過人,今克敵弓、連鎖 甲、狻猊鍪及跳澗以習騎,洞貫以習射,其遺法也。 《楊存中傳》:劇賊李昱據任城,久不克,存中以數騎入, 擊殺數百人。帝乘高望見,介胄盡赤,意其被重創,召 視之,皆污賊血,壯之,飲以酒曰:「酌此血漢。」

《通鑑宋紀》:曹友聞與蒙古戰於大安軍,會大風雨,西 軍素以綿裘代鐵甲,經雨濡濕,不利步鬥,蒙古以鐵 甲四面圍繞,友聞嘆曰:「此殆天乎?吾有死而已。」於是 血戰死,軍盡沒。

蒙古勁悍善戰,夜中能視。以鮫魚為甲,可捍流矢。 《金史太祖本紀》:勃海留守,以甲贈太祖,太祖不受。穆 宗問何為不受,曰:「被彼甲而戰,戰勝則是因彼成功 也。」

《北轅錄》:「金主設朝宣明門外,直外廊皆甲士,青縚甲 居左旗,執青龍,紅縚甲居右旗,執紅龍。」

《金史阿鄰妻傳》:「阿鄰妻沙里質者,金源郡王銀朮可 之妹。天輔六年,黃龍府叛卒攻鈔旁近部族。時阿鄰 從軍,沙里質糾集附近居民,得男女五百人,樹營柵 為保守計。賊千餘來攻,沙里質以氈為甲,以裳為旗, 男夫授甲,婦女鼓譟,沙里質仗劍督戰,凡三日,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