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56 (1700-1725).djvu/4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五人云:「噶爾丹入吾計中矣彼言現今領俄羅斯砲手鳥鎗兵六萬再俟俄羅斯兵六萬至即順克魯倫河而下直抵科爾沁致爾二王著即為內應因將我等甚加敬禮遣回我等應與爾輩同行但我等之後現有厄魯特哨兵相隨爾等甚危可急去速行奏聞我等亦接踵而往」 等語。此信至即諭大將軍費揚古曰:「朕所統兵近喀倫地方,遣參領車克楚、前鋒侍衛奇薩穆於克魯倫尋蹤哨探。」 車克楚等歸奏:「初九日至伊扎爾地方,得見其形蹤。自彼處回行,於初十日遇沙津王所遣俄七里等十五人云:『噶爾丹於是月初從土喇向克魯倫移營,第三日將我等遣回,噶爾丹在達爾罕敖喇山』等語。由是觀之,『噶爾丹於朕所統之兵相近矣。此賊最為狡詐,潰遁時未必退回土喇、必渡克魯倫河、或自俄儂巴爾即奔色稜格地方、或繞巴顏烏闌之後詭遁。爾等兩軍若見彼順克魯倫河而下、隨之而往或致落後亦未可定。朕深切憂慮,特專遣人諭大將軍費揚古細訪彼處地方凡賊可以脫逃之路加意』」 堵截,勿以其順河而下,遂輕視之。為此特諭寫敕遣侍衛殷扎納同鄉導波羅等十五人,令其沿喀倫直尋翁音而往,務期必達大將軍費揚古軍中之信。自三月十九日到後,至四月二十一日始至。奏稱:「皇上三月十九日所頒諭旨,於本月二十八日未時駐劄阿爾哈林圖地方,接到臣等自三月」 十六日大兵經行,並未遇雨,二十二日有雨,薄暮復雪,途中稍有泥濘,軍行遲一二日之程。又砲車一日止行二三十里,不能緊隨大兵,因將「神威」 等大砲留於喀倫,派綠旗官兵守護。頃上所頒新製砲八門、《景山》子母砲二十四門,江南所進子母砲五十五門,用大同喂養隨行駱駝二百,負之而行。運米卿員喻成龍、侍讀學士范承烈於三月二十四日在招哈察罕和朔屯營處與臣會集,言「米車二十二三日可出喀倫,途中水草稀少,且牲口皆從太原長驅而來,盡皆疲瘦。請將十五日口糧留於喀倫,以備大兵凱旋。將十五日口糧運至翁音等地方備用。其二十日口糧,於小車及挽車牲口」 中,擇其可用者,運至土喇,供應大兵等語。臣等以大兵口糧所關緊要,會議將十五日口糧留於喀倫,其三十五日口糧盡運至土喇。小車及挽車牲口不足,則將載砲所餘隨行駱駝,令其助運。議定,遣喻成龍等往料理。臣從歸化城起程,將寧夏兵何時啟行,何日可至。翁音曾遣人問之,孫思克等回稱:「我等所領兵以二月二十二日啟行,計三十八日可至翁音」 等語。適諭旨至即遣人往,令將寧夏兵今至何處速行咨報。臣於四月初六日在翁音口之東席喇呼魯蘇台地方駐劄,大兵須按鑿井處下營,是以分為二隊而行。初七日駐師一日以俟後隊大兵初八日齊至烏闌厄爾幾地方駐「劄,寧夏之兵若於初九日亦至烏闌厄爾幾,臣等或一路進兵,或分兩路進兵,公同商酌定議,俟商南多爾濟赴御前時明白具奏。若仍不至正月二十八日逃歸喀爾喀之人既言噶爾丹在土喇上游,臣等焉可遲緩等待?則於初十日起營前往土喇,寧夏兵到日,令其隨之而進。又鄉導等約略計」 算,自烏闌厄爾幾初十日起營,經二十二宿,於次月初三日可至土喇河阿喇克山之西克勒和朔地方。為此,謹於康熙三十五年四月初七日具奏。本月二十二日諭大將軍費揚古曰:「『爾初七日奏疏,於二十一日酉時到。覽奏五月初三日可至土喇』等語。爾等原奏稱『二十四日至土喇、二十七日至巴顏烏闌,朕所統之兵,水草皆得無誤,故擬定二十五日至克魯倫河。今遣發前鋒探視形跡,得其活口。噶爾丹有自克魯倫而下情狀,距朕五日之程,其間爾等應節次奏報,俾朕易於酌行。爾等經久不奏,不知已至何處。欲久待,恐致遲誤,欲速進,恐在爾等之前。或行或待,二者皆關係重大,爾等作何行事?宜速報聞。兩路之兵有先到數日者,必相待而行,原有成約,朕因此緩行以待;倘不得已,日期所關至大,則當詳審關合而行。為此特諭遣侍衛額林辰、鄉導扎卜等,仍由捷徑速往,務期必達』。」 一面傳集前後營諸王、諸皇子、內大臣、都統、前鋒統領、護軍統領、副都統以上諸臣,諭曰:「前因大將軍費揚古奏稱四月二十四日可至土喇、二十七日可至巴顏烏闌,故整齊中路大兵,已逼近敵所。今大將軍費揚古等途中阻滯,久不啟奏;頃忽具奏更改日期。現今朕所統之兵既已近臨噶爾丹,無庸等待。費揚古之兵欲即行前進,鑲紅旗大營皇子允祉公福善、副都統孫扎七、侍郎席爾」 達等議稱:「不必等待,即行前進。」 餘諸王皇子大臣皆稱:「此番大兵非尋常可比,皇上親帥征討,苟非萬全,所關非細。」 費揚古所奏,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