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52 (1700-1725).djvu/5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齊神武繼其後。先是,魏帝將幸洛陽拜園陵,會信被 圍,詔太祖率軍救信,魏帝亦東。八月庚寅,太祖至糓 城,莫多婁貸文、可朱渾元來逆,臨陣斬貸文,元單騎」 遁免,悉擄其眾送弘農。遂進軍瀍東。是夕,魏帝幸太 祖營,於是景等夜解圍去。及旦,太祖率輕騎追之,至 於河上。景等北據河橋,南屬邙山為陣,與諸軍合戰。 太祖馬中流矢,驚逸,遂失所之,因此軍中擾亂。都督 李穆下馬授太祖,軍以復振,於是大捷,斬高敖曹及 其儀同李猛、西兗州刺史宋顯等,擄其甲士一萬五 千,赴河死者以萬數。是日,置陣既大,首尾懸遠,從旦 至未,戰數十合,氛霧四塞,莫能相知。獨孤信、李遠居 右,趙貴、《怡峰》居左,戰並不利,又未知魏帝及太祖所 在,皆棄其卒先歸。開府李虎、念賢等為後軍,遇信等 退,即與俱還。由是乃班師,洛陽亦失守。大軍至弘農, 守將皆已棄城西走,「所擄降卒在弘農者,因相與閉 門拒守。進攻拔之,誅其魁首數百人。」大軍之東伐也, 關中留守兵少,而前後所擄東魏士卒,皆散在民間, 乃謀為亂。及李虎等至長安,計無所出,乃與公卿輔 魏太子出,次渭北。關中大震恐,百姓相剽劫。於是沙 苑所俘軍人趙青雀、雍州民于伏德等遂反。青雀據 長安子城,伏德保咸陽,與太守慕容思慶各收降卒, 以拒還師。長安大城民皆相率拒青雀,每日接戰。魏 帝留止閿鄉,遣太祖討之。長安父老見太祖至,悲且 喜曰:「不意今日復得見公!」士女咸相賀。華州刺史導 率軍襲咸陽,斬思慶,擒伏德。南渡渭,與太祖會攻青 雀,破之。太傅梁景睿先以疾留長安,遂與青雀通謀, 至是亦伏誅,關中於是乃定。魏帝還長安。按《王思 政傳》,思政轉驃騎將軍,令募精兵,從獨孤信取洛陽, 仍共信鎮之。及河橋之戰,思政下馬用長槊左右橫 擊,一擊踣數人。時陷害既深,從者死盡,思政被重創 悶絕。會日暮,敵將收軍,思政久經軍旅,每戰唯著破 弊甲,敵人疑非將帥,故免。有「帳下督雷五安於戰處 哭求思政,會其已蘇,遂相得。乃割衣裹創,扶思政上 馬,夜久方得還,仍鎮弘農。思政以玉壁地在險要,請 築城,即自營度,移鎮之。遷并州刺史,仍鎮玉壁。」按 《達奚武傳》,「四年太祖援洛陽,武率騎一千為前鋒,至 糓城,與李弼破莫多婁貸文。進至河橋,武又力戰,斬 共司徒高敖曹。」按《李弼傳》:「四年,從太祖東討洛陽, 弼為前驅。東魏將莫多婁貸文率眾數千,奄至糓城, 弼倍道而前,遣軍士鼓噪,曳柴揚塵。貸文以為大軍 至,遂遁去。弼追躡之,擄其眾,斬貸文,傳首大軍所。翌 日,又從太祖與齊神武戰於河橋,每入深陷陣,身被 七創,遂為所獲,圍守數重,弼佯若創重,殞絕於地,守 者」稍解。弼睨其傍有馬,因躍上西馳得免。按《蔡祐 傳》,從太祖戰於河橋,祐乃下馬步鬥,手殺數人。左右 勸乘馬以備急卒。祐怒曰:「丞相養我如子,今日豈以 性命為念!」遂率左右十餘人,齊聲大呼,殺傷甚多。敵 以其無繼,遂圍之十餘重,謂祐曰:「『觀君似是勇士,但 弛甲來降,豈慮無富貴耶』?祐罵之曰:『死卒,吾今取頭, 自當封公,何假賊之官號也』!」乃彎弓持滿,四面拒之。 東魏人弗敢逼,乃募厚甲長刀者直進取。祐去祐可 三十步,左右勸射之,祐曰:「吾曹性命在一矢耳,豈虛 發哉!」敵人漸進可十步,祐乃射之,正中其面,應弦而 倒,便以槊刺殺之。因此戰數合,唯失一人,敵乃稍卻, 祐徐引退。是戰也,我軍不利,太祖已還。祐至弘農,夜 中與太祖相會。太祖見祐至,字之曰:「承先,爾來,吾無 憂矣。」太祖心驚不得寢,枕祐股上乃安。按《李穆傳》, 河橋之戰,太祖所乘馬中流矢,驚逸,太祖墜於地,軍 中大擾,敵人追及之,左右皆奔散。穆乃以策扶太祖, 因大罵曰:「爾曹主何在,爾獨住此,敵人不疑,是貴人 也。」遂捨之而過。穆以馬授太祖,遂得俱免。是日微穆, 太祖已不濟矣。

大統九年三月,丞相《宇文泰》與《東魏》高歡戰於《邙山》, 敗績。

按《北史文帝本紀》,「九年二月,東魏北豫州刺史高仲 密據武牢內附,以仲密為侍中司徒,封勃海郡公。」 按《周書太祖本紀》,九年春,東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 舉州來附,太祖帥師迎之。令開府李遠為前軍,至洛 陽,遣開府于謹攻柏谷塢,拔之。三月,齊神武至河北, 太祖還軍瀍上以引之。齊神武果渡河,據邙山為陣, 不進者數日。太祖留《輜重》於瀍曲,士皆銜枚,夜登邙 山,未明擊之。齊神武單騎為賀拔勝所逐,僅而獲免。 太祖率右軍若干惠等,大破齊神武軍,悉擄其步卒。 趙貴等五將軍居左,戰不利。齊神武軍復合,太祖又 不利,夜乃引還。既入關,屯渭上。齊神武進至陝,開府 達奚武等率軍禦之,乃退。太祖以邙山之戰,諸將失 律,上表請自貶。魏帝報曰:「公膺期作宰,義高匡合,仗 鉞專征,舉無潰算。朕所以垂拱九載,實資元輔之力, 俾九服寧謐,誠賴翊贊之功。今大寇未殄,而以諸將 失律,便欲自貶,深虧體國之誠。宜抑此謙光,恤予一 人。」於是廣募關隴豪右,以增軍旅。按《若干惠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