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40 (1700-1725).djvu/10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樂律典

 第一百三十四卷目錄

 柷敔部彙考

  書經益稷

  詩經周頌有瞽

  禮記月令 樂記

  周禮春官

  漢書律歷志

  後漢劉熙釋名釋樂器

  班固白虎通柷敔

  應劭風俗通

  唐書禮樂志

  舊唐書音樂志

  宋史樂志

  聶崇義三禮圖柷敔圖說

  陳暘樂書柷敔

  東京夢華錄柷敔

  元史禮樂志

  明會典中和韶樂制度

  王圻續文獻通考柷敔

 柷敔部總論

  明朱載堉律呂精義論柷敔

 柷敔部紀事

 柷敔部雜錄

 筑部彙考

  後漢劉熙釋名釋樂器

  隋書音樂志

  舊唐書音樂志

  宋陳暘樂書擊筑

  明王圻三才圖會筑圖說

 筑部選句

 筑部紀事

 筑部雜錄

 應部彙考

  周禮春官

  唐書禮樂志

  宋聶崇義三禮圖應圖說

  陳暘樂書

樂律典第一百三十四卷

柷敔部彙考

《書經》

《益稷》

下管鞀鼓,合止《柷敔》。

蔡注下,堂下之樂也。《柷敔》,郭璞云:「柷如漆桶,方二尺四寸,深一尺八寸,中有椎柄,連底撞之,令左右擊敔,狀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齟齬,刻以籈櫟之籈,長一尺,以木為之。始作也,擊柷以合之。及其將終也,則櫟敔以止之。蓋節樂之器也。」

《詩經》

《周頌有瞽》

𩊠,磬,柷圉。

柷,木椌也。圉,楬也。正義《樂記》有「椌楬」之文,與此柷圉為一。言木椌者,明用木為之。《太師》注:「木柷敔也。」是二器皆用木也。《益稷謨》云:「合止柷敔。」注云:「柷狀如漆筩,中有椎。合之者,投椎於其中而撞之。敔狀如伏虎,背上刻之,所以止鼓謂之止。」《釋樂》云:「所以鼓柷謂之止,所以鼓敔謂之籈。」郭璞云:「柷如漆筩,方二尺四寸,深一尺八寸,中有椎柄,連」底撞之,令左右擊止者,其椎名也。敔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齟。齬刻以木,長尺櫟之。籈者,其名也。此等形狀,蓋依漢《大予樂》而知之。大全《考索》曰:「柷方二尺四寸,陰也;敔二十七齟齬,陽也。樂作,陽也。以陰數成之。樂止,陰也,以陽數成之,固天地自然之理也。」

《禮記》

《月令》

仲夏之月,命樂師「飭鐘磬柷敔。」

《樂記》

聖人作為𩊠鼓,椌楬壎篪。

《椌楬》謂柷敔也。正義柷形如漆桶,中有椎敔,狀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齟。齬椌楬木也,其聲質素,故《周語》單穆云「革木一聲」,註云「一聲無宮商清濁」是也。

《周禮》

《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