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9 (1700-1725).djvu/3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其身,紂聽靡靡之音而喪其國。今君繞梁是樂,七日 弗朝君樂,亡身喪國乎?」於是以鐵如意鎚琴破之。 楚王子無虧有琴曰《青翻》,後質於秦,不得歸,因撫琴 歌曰:「洞庭兮木秋,涔陽兮草衰。去千里之家國,作咸 陽之布衣。」

荊軻劫秦王,將刺之,王曰:「寡人好琴,願聽一曲而就 死。」軻許之,因命琴女文馨奏曲,曲曰:「羅縠單衫,可掣 而絕;三尺屏風,可超而越;鹿盧之劍,可負而拔。」王從 其言,遂得脫。後名其琴曰《超屏》。

祝牧入山樵採,得異木,其狀類琴,因斲成之,名曰太 古。與妻偕隱,作歌鼓之曰:「天下有道,我黻子佩;天下 無道,我負子戴。優哉游哉,聊以卒歲,相樂以終身。」 《外史·齊姬篇》:齊王方與姬飲酒,命姬鼓瑟。姬以目窺 於庭,瑟音不和,王曰:「汝有瑟技而寵於前,今瑟音不 和,汝何為者?」姬跪而進曰:「妾之幸於君王,猶魚之狎 於江海也。江海不為一魚而深其流,君王不為一妾 而深其恩。妾之寵寄於瑟,妾之戾亦以瑟喻也。君以 瑟之故而戾妾,妾自以為必誅而無悔。雖然,吾君負 霸王之器,操英雄之柄,何明於鼓瑟而闇於謀國耶?」 今全齊之民,其不鼓於《太和》也久矣。苟鼓瑟可以和 民,是罪戾在妾也。不和於民而和於瑟,瑟何利於國 哉?和瑟之音在妾,和民之性在君。君誠以妾之寵寵 於眾,以《瑟》之和和於民,則妾雖就鼎鑊之戮,而諸侯 皆以明歸君也。

《古今注》:《走馬引》,樗里牧恭所作也。為父報冤,殺人而 亡,藏於山谷之下。有天馬夜降,圍其室而鳴。夜覺聞 其聲,以為吏追,乃奔而亡去。明視之,馬跡也。乃惕然 大悟曰:「豈吾所居之處將危乎?」遂荷衣糧而去,入於 沂澤,援琴鼓之,為天馬之聲,號曰《走馬引》。

《廣博物志琴引》,秦時倡屠門高所作也。秦為無道,奢 淫不制,徵天下美女以充後宮,乃縱酒離宮作戲,倡 優宮女侍者千餘人。屠門高見宮女幼妙寵麗,於是 援琴作歌。曲未及終,琴折柱摧,絃音不鳴,舍琴而更 援他琴以續之。

《西京雜記》:齊人劉道彊善彈琴,能作「單鵠」、「寡鳧」之弄, 聽者皆悲,不能自攝。

高祖初入咸陽宮,周行府庫,金玉珍寶,不可稱言。其 尤驚異者,有琴長六尺,安十三絃,二十六徽,皆用七 寶飾之,銘曰《璠璵之樂》。

高帝戚夫人善鼓瑟擊筑,帝常擁夫人倚瑟而絃,歌 畢,每泣下流漣。

《史記石奮傳》:「奮年十五為小吏,侍高祖。高祖與語,愛 其恭敬,問曰:『若何有』?對曰:『獨有母,不幸失明。有姊,能 鼓琴。高祖乃召其姊為美人,以奮為中涓,徙其家長 安中戚里』。」

《漢書陸賈傳》:「孝惠時,賈病免,以好畤田地善往家焉。 常乘安車駟馬,從歌鼓瑟,侍者十人。」

《藝文志》:「魏文侯最為好古。孝文時得其樂人竇公獻 其書,乃《周官》大宗伯之《大司樂》章也。」師古曰:「桓譚 《新論》云:『竇公年百八十歲,兩目皆盲,文帝奇之,問曰: 『何因至此』?對曰:『臣年十三失明,父母哀其不及眾技, 教鼓琴,臣導引,無所服餌』』。」

《郊祀志》:李延年以好音見,上善之,下公卿議曰:「民閒 祠有鼓舞樂,今郊祀而無樂,豈稱乎?」公卿曰:「古者祠 天地皆有樂,而神祇可得而禮。」或曰:泰帝使素女鼓 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於是 塞南越,禱祠泰一后土,始用樂舞,益召歌兒作二十 五絃,及空侯瑟自此起。

《張釋之傳》:釋之為中郎將,從行至霸陵,上居外臨廁, 時慎夫人從,上指視慎夫人新豐道曰:「此走邯鄲道 也。」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

《司馬相如傳》:相如家貧無以自業,與臨邛令王吉相 善。吉曰:「長卿久宦游,不遂而困,來過我。」於是相如往 舍都亭。臨邛令繆為恭敬,日往朝相如。臨邛多富人, 卓王孫僮客八百人,程鄭亦數百人,乃相謂曰:「令有 貴客,為具召之。」併召令。酒酣,臨邛令前奏琴曰:「竊聞 長卿好之,願以自娛。」相如辭謝,為鼓一再行。是時卓 王孫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繆與令相重,而以 琴心挑之。相如時從車騎,雍容閑雅甚都。及飲,卓氏 弄琴,文君竊從戶窺,心悅而好之,恐不得當也。既罷, 相如乃令侍人重賂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 相如,相如與馳歸成都。

《金日磾傳》:莽何羅謀逆,裦白刃走趨臥內,欲入,行觸 寶瑟,僵日磾得抱何羅,因傳曰:「莽何羅反」,上驚起,左 右拔刃欲格之,上恐并中日磾,止勿格。日磾,捽胡投 何羅殿下,得禽,縛之。

《古琴疏》:「司馬相如作《玉如意賦》,梁王悅之,賜以綠綺 之琴,文木之几,夫餘之珠。」琴銘曰:「桐梓合精。」

《廣博物志》:泰山道士稷丘君,武帝時以道術受賜。後 上東巡泰山,稷丘君擁琴來拜,武帝曰:「陛下勿上也, 必傷足,上必欲上。」及上數里,左右足指果折,乃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