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6 (1700-1725).djvu/12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三洲》, 商人之歌也。商客數由巴陵三《江口往還》,因 共作此歌。

《採桑度》, 《三洲曲》所出也。與羅敷、《秋胡行》所謂「採桑」 者異矣。

《玉樹後庭花》 「玉樹後庭花與堂堂、黃鸝留,金釵兩 臂垂」,凡四曲,皆陳後主所作。常與宮女、學士及朝臣 相唱和為詩。太樂令何胥採其尤輕豔者,以為此曲 「堂堂」, 陳後主所作者,唐高宗朝常歌之。

《泛龍舟》, 隋煬帝幸江都宮所作。又令太樂令白明 達造新聲,創《萬歲樂》《藏鉤樂》《七夕相逢樂》《舞席同心 髻》《玉女行觴》《神仙留客》《擲磚》《續命》《鬥雞子》《鬥百草》《還 舊宮》《長樂花》《十二時》等曲,掩抑摧藏,哀音斷絕。 《春江花月夜》, 隋煬帝所作也。凡二首,一曰「暮江平 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二曰「夜 露含花氣,春潭漾月暉。漢水逢游女,湘川值兩妃。」

右三十三曲,明之君雅歌各二首,四時歌四首,凡三十八曲。又有四曲:《上林》《鳳雛》、平折命嘯,其聲與辭皆訛失。又有三曲,曰平調、清調、瑟調,有聲無辭。又蔡邕云:「清商曲,其詩不足採」 ,有《出郭》《西門》《陸地》《行車》《俠鐘》《朱堂寢》《奉法》五曲,往往在漢時所謂清商者,但尚其音爾。晉宋間始尚辭。觀吳兢所纂七曲,皆晉宋間曲也。故知梁、宋新聲,有自來矣。因隋文帝篤好清樂,以為華夏正聲,故特盛於隋焉。大業中,煬帝乃定《清樂》,《西涼》《龜茲》《天竺》《康國》《疏勒》《安國》《高麗》《禮畢》,以為九部。

西涼五曲

《楊澤新聲   神》,《白馬   永世樂》。

「萬世豐解」,   「于闐佛舞。」

龜茲二十曲

《萬歲樂》   《藏鉤樂》   《七夕相逢樂》

「玉女行觴,  神仙留客。」  《擲磚續命》,

《投壺樂》   「舞席《同心髻》, 泛龍舟。」

《鬥雞子》,   鬥百草   善善。

還舊宮,   《長樂花   十二時》曲

摩尼解   婆伽,兒舞  小天舞,

《聖明》樂,   《疏勒鹽》。

天竺二曲

《沙石彊歌》,     天曲樂舞。

康國四曲

戢殿農和正歌   末奚《波池舞》曲:

前《拔地舞曲》,    《惠地舞曲》:

疏勒三曲

兀利死,遜歌 《遠服》舞   監曲解。

安國三曲

附:「薩單時歌, 居和祗解  末奚舞」

高麗二曲

《芝栖歌》,   《芝栖舞》。

禮畢二曲

《單交路行》  散花舞。

禮畢者,九部樂終則陳之。唐高祖即位,仍隋制,亦設九部樂:曰《燕樂伎》,曰《清商伎》,曰《西涼伎》,曰《天竺伎》,曰《高麗伎》,曰《龜茲伎》,曰《安國伎》,曰《疏勒伎》,曰《康國伎》,其實皆主於清商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