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6 (1700-1725).djvu/1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太常所試樂工,第三等五十曲,抽試十五曲,及鳴角人習到《大梅花》《小梅花》、可汗曲」 ,是《梅花》又有大小之別也。然角之制始於胡,中國所用鼓角,蓋習胡角而為之也。黃帝之說多謬悠,況鼓角與胡角聲類既同,故其曲亦相參用,而梅花之辭,本於胡笳。今人謂角鳴為邊聲,初由邊徼所傳也。《關山月》《洛陽道》《長安道》《豪俠行》。「《梅花落》,《紫騮馬》。」 《驄馬》八曲,後代所加也。

胡角十曲

《黃鵠吟》   《隴角頭吟》,亦曰《隴頭水》。

《出關》    《入關》,    《出塞》。

《入塞    折楊柳》。   《黃覃子》。

《赤之楊》,   望行人。

右胡角者,本以應胡笳之聲,後漸用之,故橫吹有雙角,即胡樂也。漢博望侯張騫入西域,傳其法,惟得《摩訶》《兜勒》二曲。協律校尉李延年更新聲,二十八解,其法,乘輿以為武樂,後漢以給邊將。魏、晉以來二十八解,不復具存,但用十曲而已。

相和歌三十曲

《江南曲》, 梁簡文辭云:「陽春路,時使佳人度。枝中水 上青,併歸長楊樹。長楊拂地桃花飛,清風吹人光照 衣。光照衣,景將夕,擲黃金,留上客。」古辭古之詩,即今 之曲也。由梁武之後,皆能音律,故創激越之辭,發靡 麗之音,世所好尚,至今曲與詩分為二矣。簡文辭美 則美矣,其如失古意何?

《度關山》亦曰《度關曲》, 古辭,曹魏樂奏。

長歌行 古辭,按長短歌行,皆言其歌聲發越,自有 短長。魏武《燕歌行》曰「短歌微吟不能長」,傅元《艷歌行》 曰「咄來長歌續短歌」是也。崔豹《古今注》言「長歌乃續 命之長。」吳兢亦如是說,謬哉。

《薤露歌》,曰《薤露行》,亦曰《天地喪歌》,亦曰《挽柩歌》。 田 橫門人作辭云:「薤上朝露何易晞,薤露明朝更復落。 人死一去何時歸?蒿里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鬼 伯一何相催促?今乃不得少踟躕。」按《左傳》:齊將與吳 戰于艾陵,公孫夏使其徒歌《虞殯》。注云:「送葬歌也。」是 古有喪歌矣,使挽柩者歌之,故謂《喪歌》亦謂《挽柩歌》。 此二章之作,乃田橫門人歌以葬橫也。但悲其亡耳, 亦無怨言,足見古人之用心任所遇而已,未嘗尤人 焉。本一詩也,而有二章,至漢武時,李延年分為二曲, 《薤露》送王公貴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當其時聲亦 自有別,所以為二曲。後人通謂之挽歌者,以其聲無 異也,故不復存其名。《薤露》亦謂之《泰山吟》,行者言人 死則精爽歸於泰山。

《蒿里傳》,亦曰《蒿里行》,亦曰《泰山吟》,《行 喪歌》,亦曰《挽 柩歌》。

《雞鳴》亦曰「雞鳴高樹顛」, 蓋本古辭所謂「雞鳴高樹 顛,狗吠深巷中」也。

《對酒行》 古辭,曹魏樂奏。

「烏生八九子」, 《古辭》:「烏生八九子,端坐秦氏桂樹間。」 言烏母生子,本在南山巖石間,而來為秦氏所彈,白 鹿在苑中,人得以為脯;黃鵠摩天,鯉魚在深淵,人可 得而煮之,皆由有所欲也。此言為隱者戒耳。今劉孝 威之詩,但言烏而已。

《平陵東》。 古辭云:「平陵東,松柏桐,不知何人劫義公。」 取第一句以命篇。此則漢翟義門人所作也。義為東 郡太守,起兵誅王莽,不克而死,門人作是歌以哀之。 《陌上桑》亦曰《艷歌》。《羅敷行》亦曰《日出。東南隅行》亦曰 《日出行》,亦曰《採桑曲》,曹魏改曰《望雲曲》。 按古辭《陌 上桑》有二,此則為《羅敷》也。羅敷者,邯鄲秦氏女也。嫁 千乘王仁,仁後為趙王家令。羅敷採桑於陌上,趙王 登臺見而悅之,置酒欲奪焉。羅敷善彈箏,作《陌上桑》 以自明,不從其辭,稱「羅敷採桑陌上,為使君所邀。」羅 敷甚誇其夫為侍中郎以拒之。或言與舊說不同,然 侍中郎,漢官也。恐仁初為趙王家令,後為漢侍中郎 也。呼趙王為使君者,郎君之稱本於漢,恐言「使君」者 猶今言使長也。其辭有「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之 句,故亦曰《日出東南隅行》,亦曰《日出行》。別有《秋胡行》, 其事與此不同。以其亦名《陌上桑》,致後人差互其說。 如王筠《陌上桑》云:「秋胡始停馬,羅敷未滿箱。」蓋合為 一事也。

《短歌行》亦曰《蝦䱇》, 晉樂奏 《燕歌行》, 晉樂奏燕,北地也。是歌始於魏文帝,其辭 云:「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鴈 南翔,念君客遊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何為淹留 寄他方。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 下沾衣裳,援琴鳴絃發清商。短歌微吟不敢長,明月 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 獨何辜限河梁。

《秋胡行》,亦曰《陌上桑》,亦曰《採桑》,亦曰《在昔》 魯有秋 胡子,納妻五日而官於陳,五年乃歸。未至家,於路傍 見婦人採桑,色美悅之,下車曰:「力田不如逢豐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