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15 (1700-1725).djvu/1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賢者之祭也,必受其福』』」,非世所謂福也。福者,備也。備 者,百順之名也,無所不順者之謂備,言內盡于己而 外順于道也。忠臣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親,其本一 也。上則順于鬼神,外則順于君長,內則以孝于親,如 此之謂備。唯賢者能備,能備然後能祭。是故賢者之 祭也,致其誠信與其忠敬,奉之以物,道之以禮,安之 以樂,參「之以時,明薦之而已矣,不求其為」,此孝子之 心也。

陳注方氏曰:「誠、信、忠、敬四者,祭之本。所謂物者,奉乎此而已;所謂禮者,道乎此而已;所謂樂者,安乎此而已;所謂時者,參乎此而已。」 應氏曰:「不求其為,無求福之心也,所謂祭祀不祈也。」

漢書

《郊祀志》

《洪範》八政,三曰祀。祀者,所以昭孝事祖,通神明也。旁 及四夷,莫不修之。下至禽獸,豺獺有祭。是以聖王為 之典禮,民之精爽不貳,齊肅聰明者,神或降之。在男 曰覡,在女曰巫,使制神之處位,為之牲器。使先聖之 後,能知山川,敬于禮儀、明神之事者以為祝,能知四 時犧牲,壇場上下,氏姓所出者以為宗。故有神民之 官,各司其序,不相亂也。民神異業,敬而不黷,故神降 之嘉生,民以物序,災禍不至,所求不匱。

淮南子

《氾論訓》

今世之祭井灶門戶、箕箒臼杵者,非以其神為能享 之也,恃賴其德,煩苦之無已也。是故以時見其德,所 以不忘其功也。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雨天 下者,唯泰山赤地三年而不絕;流澤及百里而潤草 木者,唯江河也。是以天子秩而祭之。故馬免人於難 者,其死也葬之牛,其死也葬以大車為薦。牛馬有功, 猶不可忘,又況人乎?此聖人所以重仁襲恩。故炎帝 于火而死,為灶,禹勞天下而死,為社,后稷作稼穡而 死,為稷,羿除天下之害而死,為宗布,此鬼神之所以 立。

春秋繁露

《祭義》

五穀,食物之性也,天之所以為賜人也。宗廟,上四時 之所成,受賜而薦之宗廟,敬之性也,於祭之而宜矣。 宗廟之祭,物之厚,無上也。春上豆實,夏上尊實,秋上 杌實,冬上敦實。豆實,韭也,春之始所生也;尊實,麪也, 夏之所受初也;杌實,黍也,秋之所先成也。敦實,稻也, 冬之所畢熟也。始生故曰「祠」,善其可也;夏約故曰礿, 貴所初礿也。先成故曰「嘗」,嘗言甘也。畢熟故曰「蒸」,蒸 言眾也。奉四時所受於天者而上之,為上祭,貴天賜 且尊宗廟也。孔子受君賜則以祭,況受天賜乎?一年 之中,天賜四至至則上之,此宗廟所以歲四祭也。故 君子未嘗不食新。新天賜至,必先薦之,乃取食之,尊 天敬宗廟之心也。尊天,美義也。敬宗廟,聖人之所謹 也。大禮也,不多而欲潔清,不貪數而欲恭敬。君子之 祭也,恭親之,致其中心之誠,盡敬潔之道,以接至尊, 故鬼享之。享之如此,乃可謂之能祭。祭者,察也,以善 逮鬼神之謂也。善乃逮不可聞見者,故謂之察。吾以 名之所享,故祭之不虛,安所可察哉?祭之為言際也 與察也。祭然後能見不見之見者,見不見,然後知天 命鬼神;知天命鬼神,然後明祭之意。明祭之意,乃知 重祭祀。孔子曰:「吾不與祭。祭神如神在,重祭祀如事 生。」故聖人於鬼神也,畏之而不敢欺也,信之而不獨 任,事之而不專恃。恃其公報有德也。幸其不私,與人 福也。其見於《詩》曰:「嗟爾君子,無恆安息。靜共爾位,好 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正直者得福也,不正者 不得福,此其法也。以《詩》為天子法矣,何謂不法哉?其 辭直而重有再嘆之,欲人省其意也。而人尚不省,何 其妄哉!孔子曰:「《書》之重,辭之復。」嗚呼!不可不察也。其 中必有美者焉。此之謂也。

大戴禮

《曾子天圓篇》

聖人立五禮以為民望,制五衰以別親疏,和五聲之 樂以導民氣;合五味之調以察民情;正五色之位,成 五穀之名,序五牲之先後貴賤。諸侯之祭牲,牛曰太 牢;大夫之祭牲,羊曰少牢;士之祭牲,《特豕》曰饋食,無 祿者稷饋,稷饋者無尸,無尸者厭也。宗廟曰芻豢,山 川曰犧牲,割列穰瘞,是有五牲。此之謂品物之本,禮 「樂之祖」,「善否治亂」之所由興作也。

王充論衡

《解除篇》

世信祭祀,謂祭祀必有福。又然「解除」,謂解除必去凶。 解除初禮,先設祭祀,比夫祭祀,若生人相賓客矣。先 為賓客設膳食已,驅以刃杖。鬼神如有知,必恚止戰 不肯徑去。若懷恨,反而為禍。如無所知,不能為凶。解 之無益,不解無損。且人謂鬼神,何如狀哉?如謂鬼神 有形像,形像生人,生人懷恨,必將害人。如無形像,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