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15 (1700-1725).djvu/1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一百四十五卷目錄

 祀典總部總論一

  書經說命

  禮記曲禮 檀弓 禮運 禮器 祭義 祭統

  漢書郊祀志

  淮南子氾論訓

  春秋繁露祭義

  大戴禮曾子天圓篇

  王充論衡解除篇 祀義篇 祭意篇

  風俗通祀典

  荀悅申鑒俗嫌

  冊府元龜崇祭祀

  性理大全論祭祀祖考神祇 論祭祀神祇

  朱子語類祭祀

禮儀典第一百四十五卷

祀典總部總論一

書經

《說命》

「黷于祭祀,時謂弗欽。」禮煩則亂,事神則難。

蔡注「祭不欲黷,黷則不敬;禮不欲煩,煩則擾亂。」皆非所以交鬼神之道也。商俗尚鬼,高宗或未能脫於流俗,事神之禮必有過焉。祖已戒其祀無豐昵,傅說蓋因其失而正之也。大全陳氏曰:「黷祀將以為欽,不知反所以為不欽。黷煩皆以為善而為之,而乃陷于不善,非禮之禮也。」 新安陳氏曰:「事神則難。以上皆憲天聰明之事。事事物物,皆有天然至當之理,惟聰明者能盡之,苟加一毫損益,即是私意,非天之聰明矣。」

禮記

《曲禮》

「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

集說藍田呂氏曰:「禱祠、祭祀,則郊社宗廟之常祀也。內則盡志,外則盡物,所以供給鬼神。鬼神無常享,享於克誠。禮者敬而已,無敬則不誠,故曰:『非禮不誠不莊』。」陳注「禱以求為意,祠以文為主,祭以養為事,祀以安為道」,四者皆以供給鬼神。「誠」出於心,「莊」形於貌,四者非禮則不誠不莊。

《檀弓》

子路曰:「吾聞諸夫子:《喪禮》,與其哀不足而禮有餘也, 不若禮不足而哀有餘也。祭禮,與其敬不足而禮有 餘也,不若禮不足而敬有餘也。」

陳注「有其禮而無其財,則禮或有不足,哀敬則可自盡也。」此夫子《反本》之論,亦寧儉寧戚之意。

《禮運》

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其燔黍《捭豚》,汙尊而抔飲,蕢桴 而土鼓,猶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

集說鄭氏曰:「言其物雖質,略有齋敬之心,則可以薦羞于鬼神,鬼神饗德不饗味也。」陳注「《上古》人心無偽」,雖簡陋如此,亦自可以致敬于鬼神。

祝、嘏莫敢易其常古,是謂《大假》。

陳注常古常事,古法也。「不敢變易」,謂貴賤行禮,一依古法也。

「祝嘏辭說,藏于宗祝巫史,非禮也。」是謂「幽國。」

集說孔氏曰:「祝嘏辭說,當依古法,今乃棄去不用,藏于宗祝、巫史之家,更易古禮,自為辭說,非禮也。」嚴陵方氏曰:「祝以孝告,嘏以慈告,故有辭說。而辭說固有常古焉,天下之所共知也。若夫藏于宗祝、巫史之家,則是非孝慈之言,且不欲人之知爾,豈所以為神明之道哉?故曰:『是謂幽國』。」 蔣氏曰:「禮莫嚴于祭,然誠敬不根」于心,則交神之道虧。祝嘏辭說,此豈交神之虛語?聖人舉孝慈相感之義以發之于禮經,而《詩》有之曰:「令終有俶,公尸嘉告。」蓋致祭受福之義,盡之于對越無愧之素,而行之于精神必通之時,誠非具文也。如其出于宗祝,巫史襲以藏之,而有事之際,舉以行焉,自謂神明之及交,其謂之幽國宜哉!

「大夫具官,祭器不假,聲樂皆具,非禮也」,是謂「亂國。」

陳注祭器惟公孤以上得全備。大夫無田祿者,不設祭器,以其可假也。有田祿者,祭器亦不得全具,須有所假。不假亦僭擬也。《周禮》「大夫有判縣之樂」,《少牢》饋食無奏樂之文,是大夫祭不用樂也。或君賜乃有之耳,聲樂皆具,亦僭擬也。

先王秉蓍龜,列祭祀,瘞繒宣祝,嘏辭說,設制度。故國 有禮,官有御,事有職,禮有序。

集說孔氏曰:「此一節言卜筮所造置之事。先王聖人將有大事,必秉執蓍龜而問吉凶。言蓍者,凡卜皆先筮,故兼言之。陳列祭祀」,謂郊廟以下,皆用卜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