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05 (1700-1725).djvu/1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事盡心,當官御物,官不同事,人不同能,得其能則成, 失其能則敗。禮圖至此,能事盡焉。」國之禮,事之體,既 盡美矣;物之紀,文之理,又盡善矣。其《新圖》凡二十卷, 附於《古今通禮》之中。是書纂述之初,詔儼總領其事, 故作敘焉。惠朔呂望二句原本恐誤不便刪改

《大禮與天地同節賦》
范仲淹

「惟大禮之有節,同二儀而可詳。」其大也,通庶彙之倫 理;其節也著萬化之紀綱。貴賤洞分,列高卑而不爽; 弛張冥契,制舒慘而有常。稽彼《前經》,察茲《大禮》。其始 則生乎太乙,其極則至乎無體。能長且久,定上下而 不踰;原始要終,與剛柔而並啟。觀乎施為人紀,張作 國維。協五常而有序,齊萬物而無私。陰陽節之於消 長,日月節之於盈虧。同異之儀,向清濁而別矣。「往來」 之則,於寒暑而知之。於是各執其中,咸約其《泰》,父子 正之於內,君臣明之於外。從無入有,統乾道而常存; 自古及今,配坤元而可大。則知節者禮之本,禮者節 之筌。節假禮而其用斯顯,禮能節而其功乃全。所以 下蟠乎地,上極於天,是謂治之本也。抑亦出乎自然。 誰正北辰之居,眾星拱矣;孰定東溟之位,百谷朝焉。 彼以籩豆相參,玉帛交致,誠非禮之節,是皆禮之器。 必也變化從宜,廣大悉備。施於祀事而不黷,布於人 倫而有次。務於大者,可安上而治民;引而伸之,則規 天而矩地。大哉覆載之中,其禮周通。龍泳而鱗蟲咸 附,鳳翔而羽族來同。制作從時,賦群形而有度;周旋 在我,運四序而無窮。國家樂導至和,禮崇大節,統今 古而咸備,與乾坤而並列。有以見「聖人節」而「天下寧」, 知大禮之攸設。

《陽禮教讓賦》
前人

聖王制陽禮於百姓,興民讓於九州。睹射飲之斯在, 知政教之所由。我弓既張,觀德之風遐被;朋酒斯享, 序賓之義咸修。觀其司徒之職既揚,王者之教云下。 使穆穆而鄉飲,俾濟濟而燕射。將以弧矢之利,習彼 威儀;復於樽俎之間,宣其教化。至若洞啟澤宮,射夫 來同。內葉和平之志,外敦廉順之風。揖讓而升,非尚 六鈞之勇;進退有度,不矜五善之功,此射之《讓》也,邦 教攸崇。又若以年以品,會於鄉飲,在獻酬之無謬,居 長幼而必審,貴賤位矣。三賓之象不踰,和樂興焉;百 拜之容弗寢,此飲之讓也。國人是稟,則知邦禮。循循 以教萬民,所以安天下於不競,所以教域中之有倫。 「射不主皮」,息爭心於君子;酒以成禮,「導和氣於鄉人。」 是知用之而在化可久,廢之而其化則不。斯射也可 以止其暴亂,斯飲也可以樂其富壽。所以反當仁之 義,以勸四方;遵成魄之規,用寧九有。然則謂其陽也, 取其吉而為名;謂其讓也,取其和而不爭。於以見莫 善於禮,於以見與世作《程侯》以明之。罔替君臣之義; 禮無違者,遂諧賓主之情,遂使德藝可觀,忿肆遄已; 乃沿事以興教蓋因時而立紀。故聖人務焉則違之 者寡矣。

《禮義為器賦》
前人

「禮義交舉,聖賢是崇。既睹化人之要,爰彰為器之功。 修之於身,豈晚成而是慮;體之於政,見日用之無窮。 前典可稽,格言斯啟。假其器而宣其教,尊其義而貴 其禮。本於太一,寧因雕琢之勞;見無不為,豈定方圓 之體。不速而成,與世作程。於以致滿而不溢,於以知 用之則行,見者之謂智,述者之謂明。」合二美以同歸, 皆能致用;列五常而共久,何患易盈。是以化彼邦家, 器茲禮義,其美也混而為一,其設也分而為二,助政 教而可大,貫古今而不墜。宣尼始問於周史,雅契求 新;晉文首定於襄王,允符先利。豈不以為君之柄也, 非禮何持?立人之道也,惟義是資。居上而不我遐棄, 化下而何莫由斯?有之則安在傾欹而莫睹,聞而能 徙,信用捨以從宜。是知彼器也,利乃生民,此器也歸 諸君子。蓋用之而可資,故喻之而有以察其無體,可 忘《尚象》之言;執以衛身,詎有假人之恥。念茲在茲,無 為而為。但守執虛之戒,難忘持滿之規。安上治民,寧 使乎小人乘矣?見危致命,豈惟乎長子主之。今國家 稽古不忘,宣風遐被。其禮也同二儀之節,其義也正 四方之志。覆萬國而無疆,通大道之不器。

《魯秉周禮所以本賦》
歐陽修

侯國修度,時王著彝。惟東魯之大本,秉西周之舊儀。 曲阜襲封,率奉先規之盛;鎬京遺法,限為至治之基。 說者謂「惟王建邦,裂疆分土,稟正朔者,歸於元后,尊 制度者合於前古。」惟周之典,世為大則;惟魯之盛,法 為常矩。及夫姬道衰逸,邦侯侵侮,雖周公之才之美, 不行於時;文王之德之純,盡在於魯。述夫禮與時至, 教由治隆,翊奉孺子,位為上公。于乘之國,仰有遺法, 數世之後,敢棄元功。雖治邦治刑,尚可未宣於祖業; 而教典教法,猶能固本於民風。「《大德》純純兮世不敢 忘,至文微微兮流而自遠。」「守茂典之惟永,遵遺休而 可損。」一變於道,聖人之後所以昌;百世可知,先王之 法以為本。且夫德固則邦化,法行則「教流。」治而久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