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01 (1700-1725).djvu/3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帛難生,而用之不節,無緣不匱。故先王之化天下,食 肉衣帛,皆有其制。竊謂奢侈之費,甚于天災。

《后妃傳》:武悼楊后尊為皇太后。賈后凶悖,忌后父駿 執權,遂誣駿為亂,使楚王瑋與東安王繇稱詔誅駿, 內外隔塞,后題帛為書,射之城外,曰:「救太傅者有賞。」 《孝友傳》:劉殷七歲喪父,曾祖母王氏盛冬思菫,殷時 年九歲,乃于澤中慟哭,忽若有人云:「止止」聲。殷收淚 視地,便有菫生焉。又嘗夢人謂之曰:「西籬下有粟」,寤 而掘之,得粟十五鍾。時人嘉其至性通感,競以穀帛 遺之。殷受而不謝,直云:「待後貴當相酬耳。」

《張軌傳》:軌子寔攝父位,下令國中曰:「比年饑旱,殆由 庶事有缺。竊慕箴誦之言,以補不逮。自今有面刺孤 罪者,酬以束帛。」

《劉超傳》:「超為中書舍人,拜騎都尉,奉朝請。時臺閣初 建,庶績未康,超職典文翰,而畏慎靜密,彌見親待,加 以處身清苦,衣不重帛,家無儋石之儲。」

《南史謝弘微傳》:「弘微拜員外散騎侍郎,琅邪王大司 馬參軍,經紀生業,事若在公,一錢尺帛,出入皆有文 簿。」

《宋書后妃傳》:「文帝袁皇后初拜宜都王妃,袁氏貧薄, 后每就上求錢帛以贍與之。上性節儉,所得不過三 五萬三五十匹。」

《南史宋臨川烈武王道規傳》:道規無子,以長沙景王 子義慶嗣,襲封臨川王鮑照嘗謁義慶,未見知,欲貢 詩言志。人止之曰:「郎位尚卑,不可輕忤大王。」照勃然 曰:「千載上有英才異士沈沒而不聞者,安可數哉!大 丈夫豈可遂蘊智能,使蘭艾不辨,終日碌碌,與燕雀 相隨乎?」於是奏詩,義慶奇之,賜帛二十匹。

《宋書後廢帝紀》:「帝即位詔曰:『興言多士,常想得人,可 普下牧守,廣加搜採。其有孝友聞族,義讓光閭,或匿 名屠釣,隱身耕牧,足以整厲澆風,扶益淳化者,凡厥 一善,咸無遺逸,虛輪佇帛,俟聞嘉薦』。」

《南齊書五行志》:「昇明二年,飆風起建康縣南塘里,吹 帛一匹入雲,風止下御路。紀僧真啟太祖,當宋氏禪 者,其有匹夫居之。」

《張敬兒傳》:沈攸之遺太祖書曰:「謬奉聖主,忝同侍衛。 情存契闊,義著斷金。」乃分帛而衣,等糧而食。

《南史循吏傳》:「郭祖深,普通七年為南津校尉,公嚴清 刻,常服故布襦素木案,食不過一肉。有姥餉一早青 瓜,祖深報以匹帛。後有富人效之以貨鞭而徇眾,朝 野憚之。」

《陳書宣帝紀》太建三年「秋,皇太子親釋奠于太學,二 傅祭酒以下,可分帛各有差。」

《孝行傳》:「張昭幼有孝性,弟乾亦有至性,及父卒,兄弟 並不衣綿帛。」

《魏書高允傳》:「允拜中書令,高宗幸允第,惟草屋數間, 布被縕袍,廚中鹽菜而已。高宗歎息曰:『古人之清貧, 豈有此乎』?即賜帛五百匹,粟千斛。」

《韋閬傳》:「閬族弟珍,字靈智,累遷顯武將軍、郢州刺史。 在州有聲績,朝廷嘉之,遷龍驤將軍,賜驊騮二匹,帛 五十匹,穀三百斛。珍乃召集州內孤貧者,謂曰:『天子 以我能撫綏卿等,故賜以穀帛,吾何敢獨當』。」遂以所 賜悉分與之。

《景穆十二王傳》:「京兆王子推子太興遇患,請諸沙門 行道,求病愈,名曰散生齋,佛前乞願。若此病得差,即 捨王爵入道,未幾便愈,遂請為沙門。時高祖南討在 軍,詔皇太子為之下髮,施帛二千匹。」

《肅宗紀》:帝即位,皇太后親覽萬幾,詔曰:「其有懷道丘 園,昧跡版築,山棲谷飲,舒卷從時者,宜廣戔帛,緝和 鼎飪。」

《北齊書袁聿修傳》:「聿修在尚書十年,未曾受升酒之 饋。尚書邢邵與聿修舊款,每于省中語戲,常呼聿修 為清郎。大寧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 校官人得失。經歷兗州,時邢邵為兗州刺史,別後遣 送白紬為信,聿修退紬不受,與邢書云:『今日仰遇,有 異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願』」 得此心,不貽厚責。邢亦忻然領解。《報書》云:「一日之贈, 率爾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來旨,吾無間然。 弟昔為清郎,今日復作清卿矣。」

《隋書閻毗傳》:「毗拜車騎,宿衛東宮。上嘗遣高熲大閱 于龍臺澤,諸軍部伍多不齊整,惟毗一軍,法制肅然。 熲言之于上,特蒙賜帛。」

《張定和傳》:「定和初為侍官,會平陳之役,定和當從征, 無以自給,其妻有嫁時衣服,定和將鬻之,妻靳固不 與,定和于是遂行。以功拜儀同,賜帛千匹,遂棄其妻。」 《舊唐書王君廓傳》:「君廓少孤貧無行,以剽劫為業,亡 命聚徒,以逆鬚竹器籠人頭,而奪其繒帛。」

《唐書孝友傳》:「劉君良,瀛州饒陽人。四世同居,族兄弟 猶同產也,門內斗粟尺帛無所私。」

《長孫無忌傳》:無忌族叔順德,封薛國公,以受賕,為有 司劾發。帝曰:「順德元勳外戚,爵隆位厚至矣。若令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