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01 (1700-1725).djvu/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

 第三百十一卷目錄

 幣帛總部總論

  文獻通考論和買 論和預買 論和買絹

  朱子大全集夏稅牌由

 幣帛總部藝文

  奏台州免納丁絹狀     宋朱熹

  停織造疏         明徐恪

 幣帛總部紀事

 幣帛總部外編

 枲部彙考

  書經禹貢

  周禮天官 夏官

  天工開物枲著 夏服

 枲部藝文

  白紵           古樂府

  白苧歌         宋戴復古

  答甘允從寄海東白紵    元虞集

 枲部選句

 枲部紀事

 枲部雜錄

 葛部彙考

  書經禹貢

  詩經周南葛覃 鄘風君子偕老

  周禮地官

  說文釋絺綌

  南方草木狀蕉葛

  異物志交阯葛

 葛部藝文

  黃葛篇          唐李白

  采葛歌           闕名

  采葛篇          明程烈

 葛部選句

 葛部紀事

 葛部雜錄

食貨典第三百十一卷

幣帛總部總論

文獻通考

《論和買》

吳氏《能改齋謾錄》曰:「本朝預買紬絹,謂之和買絹。」按 《玉壺清話》與《澠水燕談》二書,皆以為始於祥符初。因 王旭知潁州時大饑,出內府錢十萬緡與民約曰:「來 年蠶熟,每貫輸一縑,謂之和買,自爾為例。」而《澠水燕 談》又以為其後李士衡行之陝西,民以為便,今行天 下,於歲首給之。然予按范蜀公《東齋記事》稱是太宗 時,馬元方為三司判官,建言方春乏絕時,預給庫錢 貸之,至夏秋令輸絹於官。預買紬絹蓋始於此。以三 書攷之,當以范說為是,蓋范嘗為史官耳。予讀詩人 袁陟世弼所為《墓誌序》,其當仁宗時為太平州當塗 知縣,且言江南和市紬絹,預給民錢,郡縣或以私惠 人而不及農者,當塗尤甚。世弼所為條約,細民始均 得之。乃知太宗之所以惠愛天下多矣。而其後以鹽 代錢以為縑直,又其後也。鹽亡而額存。然後知《左氏》 所謂「作法於涼」,其說不誣矣。

《論和預買》

和預買,始於太平興國七年,然折錢未有定數,如轉 運使輒加重,詔旨禁絕之。熙寧理財,多折見錢,而諸 郡猶有添起貫陌不等之弊,朝廷隨即行遣。今之困 民,莫甚於折帛,而預和市尤為無名之斂。然建炎初 行折帛亦止二貫,戶部每歲奏乞指揮未為常率,四 年為三貫省;紹興二年為三貫、五百省;四年為五貫、 二百省;五年,七貫省;七年,八貫省。至十七年,有旨稍 損其價:「兩浙紬絹每匹七貫文,內和買六貫五百文, 綿每兩四百文;江東路紬絹每匹六貫文。」則科折之 重,至此極矣,不可不務寬之也。

《論和買絹》

按:「熙寧初,王介甫秉政,專以取息為富國之務。然青 苗則春散秋斂,是以有賒貸之息;市易則買賤賣貴, 是以有貿易之息。至於和買,則官以錢買民之紬絹 而已,息錢惡從出?」蓋當時言利小人如王廣淵輩,以 千錢配民課絹一匹,其後匹絹令輸錢一千五百,是 假和買紬絹之名,配以錢而取其五分之息。如明道 所言,可見其刻又甚於「青苗」矣。

朱子大全集

《夏稅牌由》

「契勘人戶遞年送納夏稅、和買本色折帛錢,多是無 憑照應合納數目,是致送納或多或少。有人戶在約 束前已納之數,當來亦無照憑,兼下戶不成端疋之 數。依已降指揮,每尺納錢一百文足」,已行下星子、都 昌、建昌縣,每戶置立牌由,分明開說。某某都人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