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97 (1700-1725).djvu/6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誤矣。按《晉書》云:「王長文在市中齧胡餅。」又《肅宗實錄》

云:「楊國忠自入市,衣袖中盛胡餅。」安可易胡為爐也? 蓋胡餅者,以胡人所常食而得名也。故京都人轉音 呼胡餅為胡餅,呼骨切;胡桃為胡桃,亦呼骨切,皆此 義也。余按,《資暇集》論畢羅云:「蕃中畢氏,羅氏好食此 味,因謂之畢羅。後人」加食。旁為字非也。又云:元 和中,有姦僧鑒虛,以羊之六府,特造一味,傳之於今, 時人不得其名,遂以其號目之曰鑒虛。往往俗字又 加食旁為鑒虛字,然則胡餅謂之胡,義可知矣。又《玉 篇》從食從固,為䭅字。戶雅切。註云:餅也,謂之䭅餅。疑 或出此。余故併論,使覽者得詳焉。

《竹坡詩話》:東坡詩云:「君欲富餅餌,會須縱牛羊。」殊不 可曉。河朔土人言:河朔地廣,麥苗彌望,方其盛時,須 使人縱牧其間,踐蹂令稍疏,則其收倍多。是縱牛羊 所以富餅餌也。

《猗覺寮雜記》:北人食麪名餺飥。揚雄《方言》:「餅謂之飥。」 《齊民要術》:「青麪、麥麪堪作飯及餅飥,甚美,磨盡無麩」, 則飥之名已見於漢魏《五代史。李茂貞傳》:朕與宮人, 一日食粥一日食。不托俗語,當以《方言》為正。作「餺飥」 字。

《老學菴筆記》:楊朴處士詩云:「數箇胡皴徹骨乾,一壺 村酒膠牙酸。」《南楚新聞》亦云:「一楪氈根數十皴,盤中 猶自有紅鱗。」不知皴是何物,疑是餅餌之屬。

《演繁露》:「世言餛飩,是虜中渾氏、屯氏為之。」案《方言》:「餅 謂之餛。」徒見反或謂之「餦」,或謂之「餛。」音渾則其來久矣,非 出「渾氏」、《屯氏》也。

《癸辛雜識》:「回回國所經道中,有沙磧數千里,不生草 木,亦無水泉,塵沙眯目,凡一月方能過此。每以麪作 餅,各貯水一榼於腰間,或牛羊渾脫皮盛水置車中。 每日略食餌餅,濡之以水。或路迷水竭,太渴則飲馬 溺,或壓馬糞汁飲之。其國人亦以為如登天之難。」 《溪蠻叢笑》:「漚榔牛榔木多漿貓猺歲饑闕食,則先以 火」窖地,掘根置窖中,壓以石。又用火漚熟搗作餅餌, 名《漚榔》。

鼠璞。《績釋常談》引《資暇錄》云:「餛飩以象渾沌。」不正書 「混沌從食」,不載故事。《事物紀原》并無此名件。《唐佚史》 載:李宗回,客知人飲饌,將同謁華陰令。客曰:「與公喫 五般餛飩。」及見果然。《酉陽雜俎》云:「今衣冠家有蕭家 餛飩,漉去湯肥,可以瀹茗。」是舊有此名。《本草》載:「艾葉 療一切鬼氣,炒作餛飩,吞三五枚,以飯壓之,取混沌」 之義信矣。俱從食邊,何耶?

山家清供。晉桓元喜書畫,客有食寒具,不濯手而執 畫帙者,偶涴。自茲後不設寒具,此必用油蜜煎者。《要 術》并《食經》皆只曰環餅,世疑饊子也。巧夕餕,蜜食也。 杜甫十月一日,乃有「粔籹作人情」之句。《廣記》則載寒 食事,總三者俱可疑。乃考朱氏注《楚辭》「粔籹蜜餌,有 餦餭些。」謂以米麪煎熬作之寒具是也。以是知《楚辭》 一句,自是三品。粔籹乃蜜麪之乾也,十月開爐餅也。 蜜餌乃蜜麪少間者乃蜜食也。餦餭乃寒食寒具,無 可疑者。閩人會婣名煎餔,以糯粉和麪油煎沃以糖, 食之不濯手,則能汙物,且可留月餘,宜禁煙用也。吾 翁和靖先生《山中寒食》詩云:「方塘波綠杜蘅青,布穀 提壺似足聽。有客初嘗寒具罷,據梧痛飲散幽襟。」信 乎此為寒食具矣。

《病榻手欥食經》:五色小餅,作花卉禽獸珍寶形。按抑 成之盒中累積名曰鬥釘,今人猶云「釘果盒釘春盛」 是也。俗書作鬥釘,非也。

《熙朝樂事》:「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 取團圓之義。」

元亭涉筆「牢丸」,今湯餅也,見《束晳餅賦》。

餅部外編

葛洪《神仙傳》:「壺公者,從遠方來賣藥,常懸一壺於坐 上,每日入後,跳入壺中。市掾費長房於樓上見之,知 非常也,身為掃除,并進餅。公令長房共跳入壺,但見 樓觀五色,重門閣道,侍者數十人。」

《酉陽雜俎》:僧萬迴年二十餘,貌癡不語。其兄戍遼陽, 久絕音問。或傳其死,其家為作齋。萬迴忽卷餅茹大 言曰:「兄在,我將饋之。」出門如飛馬馳不及暮而還。得 其兄書,緘封猶濕,計往返一日萬里,因號焉。

《廣異記》:有道人持湯餅語人曰:「此玉英粉,食之七日 當羽化。」

《東坡志林》:蔣仲甫聞之孫景脩,近歲有人鑿山取銀 礦至深處,聞有人誦經聲。發之,得一人,云:「吾亦取礦 者,以窟壞不能出,居此不知幾年。平生誦《金剛經》自 隨,每有飢渴之念,即若有人自腋下以餅餌遺之。殆 此經變現也。」

《閑居錄》:宋之末年,姑蘇賣餅家檢所鬻錢,得冥幣焉。 因怪之,每鬻餅必識其人與其錢,久之,乃一婦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