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78 (1700-1725).djvu/7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司,先以墾田頃畝及戶口數、屋塘、山澤、溝洫、桑柘著 之於籍,然後設法勸課,除害興利。歲終農隙,轉運司 考校之,第其賞罰』。」

《墨莊漫錄》:仁宗嘗問孝肅包公拯歷代編戶多少之 數,公悉考以對,以謂「三代雖盛,其戶莫得而詳。前漢 元始二年,人戶千二百二十三萬三千;後漢光武兵 革之後,戶四百二十七萬六百三十;永壽三年增至 一千六十七萬九百六十;三國鼎峙,版籍歲減,才百 四十餘萬;晉武帝平吳之後,戶二百四十五萬九千 八百。」南北朝少者不盈百萬,多者不過三倍。隋文帝 大業二年,戶八百九十萬七千五百三十六。唐初,戶 不滿二百萬。高宗永徽元年,增至三百八十萬。明皇 天寶十三年,只及九百六萬九千一百五十四。自安 史之亂,乾元已後,僅滿一百二萬。武宗會昌中,增至 四百九十五萬五千一百五十一。降「及五代,四方竊 據,大約各有數十萬。太祖建隆之初,有戶九十六萬 七千三百五十三;開寶九年,漸加至三百九萬五百 四戶。太宗至道二年,增至四百五十一萬四千二百 五十七。真宗天禧五年,又增至八百六十七萬七千 六百七十七。陛下御宇以來,天聖七年,戶一千一十 六萬二千六百八十」九,慶曆二年增至一千三十萬 七千六百四十,八年又增至一千九十萬四千四百 三十四。拯以謂自三代以降,跨唐越漢,未有若今之 盛者。拯又言:「蚩蚩之生聚,蕃息衰耗,一出於時政之 所關。陶化明主知其然也,必薄賦斂,寬力役,救荒歉, 三者不失,然後幼有所養,老有所終。此乃陛下日慎 一日」以致其盛遂與之休養,則可封之俗不祗二帝 之盛矣。宣和乙巳十二月四日夜,讀《公奏錄》節出。嗚 呼,盛德之語哉!

《金史斡魯傳》:太祖還京師,宗翰為西北、西南兩路都 統,斡魯副之。宗翰朝京師,詔以夏人言,宋侵略新割 地,以便宜決之。斡魯奏曰:「夏人不盡歸戶口資帑,又 以宋人侵賜地求援兵。宋之邊臣將取所賜夏人疆 土,蓋有異圖。」詔曰:「夏人屢求援兵者,或不欲歸我戶 口,沮吾追襲遼主事也。宋人敢言自取疆土於夏,誠 有異圖,宜謹守備,盡索在夏戶口,通聞兩國事,審處 之。」

《宗望傳》:「太祖定燕京,斡魯為都統,宗望副之。闍母與 張覺戰,大敗,宗望就以闍母軍討張覺,覺敗,宵遯奔 宋,詔議索張覺及逋亡戶口於宋,宗望索戶口,宋人 弗遣。且聞童貫、郭藥師治軍燕山,宗望奏請伐宋。」 黃摑《敵古本傳》:「敵古本攻平州張覺、吾春被圍於西 山,敵古本引兵救之,解其圍,并獲糧五千斛,招降戶 口」甚眾。

《烏延吾里補傳》:「吾里補從其父達吉補,隸元帥右監 軍麾下,青州戍將覿吉補以萊州兵眾請濟於帥府, 吾里補將十二謀克兵往救之,遂降其四營,拔其一 營,得戶四千。又敗賊兵五萬於恩州,攻破其營,降戶 五萬。」

《曹望之傳》:望之改同知西京留守事,上書論便宜事, 其一論「山東、河北猛安謀克與百姓雜處,民多失業, 陳、蔡、汝、潁之間,土廣人稀,宜徙百姓以實其處,復數 年之賦以安輯之。百姓亡命及避役軍中者,閱實其 人,使還本貫,或編近縣以為客戶,或留為佃戶者,亦 籍其姓名。州縣與猛安事干涉者,無相黨匿。庶幾軍 民協和,盜賊弭息。」

《蒲察通傳》:通除殿前都點檢,大定十七年,拜尚書右 丞,轉左丞。詔議推排猛安謀克事,大臣皆以為止驗 見在產業,定貧富依舊科差為便。通言:「必須通括各 謀克人戶物力多寡,則貧富自分,貧富分則版籍定。 如有緩急,驗籍科差,富者不得隱,貧者不重困,與一 例科差者,大不侔矣。」上是通言。

《張大節傳》:「大節擢修內司使,推排東京路戶籍,人服 其平。」

《元史馬亨傳》:「亨擢轉運司副使,太保劉秉忠薦亨於 世祖,召見潛邸,甚器之。既而籍諸路戶口,以亨副八 春忙哥撫諭西京、太原、平陽及陝西五路,俾民弗擾。 月乃合傳:月乃合贊卜只兒斷事官事。歲壬子,料民 丁於中原,凡業儒者,試通一經,即不同編戶,著為令 甲。儒人免丁者,實月乃合」始之也。

《董俊傳》:「俊擢知中山府事,佩金虎符,朝於行在。諸將 獻戶口,各增數要利,吏請如眾。俊曰:民實少而欺以 數多,他日上需求無應,必重斂以承命。是我獨利而 民日困也。」

《董文炳傳》:文炳為槀城令。朝廷初料民,令敢隱實者 誅,籍其家。文炳使民聚口而居,少為戶數,眾以為不 可,文炳曰:「為民獲罪,吾所甘心。」民亦有不樂為者,文 炳曰:「後當德我。」由是賦斂大減,民皆富完。

《紐璘傳》:「紐璘拜都元帥,遣梁載立招降黎、雅、碉門、巖 州、偏林關諸蠻,得漢番二萬餘戶。」

《楊大淵傳》:「大淵兄子文安,充閬州夔東路安撫使。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