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78 (1700-1725).djvu/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元符元數,計戶二千零一萬九千五十,口四千三百 八十二萬七百六十九。」

大觀四年天下有戶二千八十八萬有奇口四千六百七十三萬有奇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地理志》,「大觀四年,天下 有戶二千八十八萬二千二百五十八,口四千六百 七十三萬四千七百八十四」,視西漢盛時蓋有加焉。 隋唐疆理雖廣,而戶口皆有所不及。

政和三年詳定九域戶口實數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文獻通考》:政和三年《詳 定九域圖志》。蔡攸、何志同言:「本所取會天下戶口數, 類多不實,且以河北二州言之,德州主客戶五萬二 千五百九十九,而口纔六萬九千三百八十五,霸州 主客戶二萬二千四百七十七,而口纔三萬四千七 百一十六,通二州之數,率三戶四口,則戶版刻隱,不 待校而知之。乞詔有司申嚴法令,務在覈實。」從之。八 月,淮南轉運副使徐閎中言:「《九域志》在元豐間,主客 戶共一千六百餘萬,大觀初已二千九十一萬。乞詔 諸路應奏戶口,歲終再令提刑、提舉司參攷同保。」從 之。

政和六年。戶部議准令佐任內增戶陞次。從之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文獻通考》:六年,戶部言: 「淮南轉運司申,《政和格》:知通令佐任內增收漏戶一 千至二千戶。《常格》,一縣戶口多者止及三萬,脫漏難 及千戶,少得應賞之人,繇此不盡心推括。看詳令佐 任內增收漏戶八百戶,陞半年名次;一千五百戶免 試;三千戶減磨勘一年,七千戶減二年,一萬二千戶 減三年;知、通隨所管縣通理比令、佐加倍。」從之。

高宗紹興五年平湖湘得戶二萬七千詔殘破州縣親民官計戶口考殿最

按《宋史高宗本紀》:「紹興五年六月丁巳,湖賊黃誠斬 楊太首,挾鍾子儀、周倫詣都督府降,湖湘悉平,得戶 二萬七千,悉遣歸業。秋七月甲午,詔殘破州縣親民 官,計到罷之日,戶口考殿最。」

紹興八年,劉大中奏「乞守令滿日,以生齒增減為殿 最。」又詔貧戶支常平錢養贍男女。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文獻通考》:八年禮部尚 書劉大中奏。「自中原陷沒。東南之民死於兵火、疫癘、 水旱,以至為兵、為緇黃。及去為盜賊。餘民之存者十 無二三。姦臣虐用其民。誅求過數。丁鹽紬絹最為疾 苦。愚民寧殺子而不願輸生女者。又多不舉。乞守令 滿日以生齒增減為殿最。」又詔「應州縣鄉村五等、坊 郭七等以下戶,及無等第貧乏之家,生男女不能養 贍者,於常平錢內人支四貫文省。」仍委守令勸諭父 老,若奉行如法,所活數多,監司保明推賞。

紹興十三年九月已巳,詔「淮東、京西監司歲終上州 縣所增戶口,為守令殿最。」

按:《宋史高宗本紀》云云。

紹興二十六年夏四月,命湖北路以「增戶墾田為守 令殿最。」

按:《宋史高宗本紀》云云。

紹興三十年,天下主、客戶一千一百三十七萬五千 七百三十三,口一千九百二十二萬九千八。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文獻通考》云云。

紹興三十二年,蒙縣民倪震率丁口來歸,諸路上戶 口之數。

按《宋史高宗本紀》:「三十二年夏四月癸酉,蒙縣民倪 震率丁口數千來歸」 按《地理志》:兩浙路,紹興三十 二年,戶二百二十四萬三千五百四十八,口四百三 十二萬七千三百二十二。

東路戶一十一萬八百九十七,口二十七萬八千九 百五十四。

江南東西路戶九十六萬六千四百二十八,口一百 七十二萬四千一百三十七。

西路戶一百八十九萬一千三百九十二,口三百二 十二萬一千五百三十八。

北路戶二十五萬四千一百一,口四十四萬五千八 百四十四。

南路戶九十六萬八千九百三十,口二百一十三萬 六千七百六十七。

福建路戶一百三十九萬五百六十五,口二百八十 二萬八千八百五十二。

潼川府路戶八十萬五千三百六十四,口二百六十 三萬六千四百七十六。

利州路戶三十七萬一千九十七,口七十六萬九千 八百五十二。

夔州路戶三十八萬六千九百七十八,口一百一十 三萬四千三百九十八。

廣南東路戶五十一萬三千七百一十一,口七十八 萬四千七百七十四。

廣南西路戶四十八萬八千六百五十五,口一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