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62 (1700-1725).djvu/7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舉其略:「忠義則有若譚公必,敢言則有若梁公應中。 至於文學如二李,而並典雄藩,科名如三蕭,而俱為 顯宦,至今昭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其有進身上庠, 蜚聲仕路,彬彬輩出,抑未易枚舉矧。今文教日隆,儒」 風逾振,魁賢書擢上第者,蔚然相輝,是獨可以無紀 乎?昔人有言:「士之致遠,先器識而後文藝。」夫以人才 如此之盛,豈但躡巍科、躋膴仕、輝閭里而已哉!將忠 言讜論、高標勁節有若諸公者出,則紀是碑之意也。

《當塗縣學進士題名記》
端宏

國朝稽古定制,自兩京以至於府州縣,莫不建學立 師以敦教化,授生徒期得賢才,共成正大光明之業。 我太平江左名郡,而當塗太平之首邑,物阜民豐,士 習素稱淳謹。百餘年來師之所以教、弟子之所以學, 有司之所以鼓舞作興者,要皆不出乎「格致誠正修 齊治平」之道焉。以故士由科貢而出者,肩摩踵接於 天下,樹勳立業,在在有之。昔嘗勒名於石,以傳不朽。 亡何歲月寖久,石刻殘缺,後將無所考證,此誠學校 缺典也。今皇帝改元庚戌,縣尹亢公發身賢科,斯文 重器,於是出公帑以刱諸士子藏修講習之所。既成, 復喟然嘆曰:「科貢題名,天下學校多有之。當塗山川 鍾秀之地,先後人材不乏,而名不刻石,失今不圖。後 之視今,不猶今之視昔乎?」乃謀之同寅暨掌校楊公 顯爵,上而請於郡侯徐公節,遂立石題名於明倫堂 東隅。凡及第若干人,鄉舉若干人,歲貢若干人,或登 臺省,或司守令,與夫沾一命之榮,蒞一事之善,隨其 職之崇卑,悉註於名氏之下。光前啟後,炳炳烺烺。以 予生斯邑,游斯地,亦嘗竊祿於朝,《相率過予》,請文以 記之。竊惟盈天地之間者惟萬物,天地之化,籠統相 續,聖人為之範圍。凡遊聖人之門牆,服聖人之遺訓, 務其實而不務其名者,莫不隨其資稟、學力之高下 淺深,而各有所成就,是皆聖人之徒,得陶鎔之美者 也。然有其實,乃有其名,使實以致名而名無所寄,則 名實兩忘,而賢達寂寞。譬則鐘之有聲,鼎之有文,而 泯沒於塗泥草莽之間,聖人範圍之功,不施於無用 之地乎?古之人,窮則重於身,達則重於國,仁愛膏澤 及於民者,人必播諸聲詩,形諸歌頌,而垂名於史冊 之間,與宇宙相為悠久。故題名之有石,正猶傳信之 有史,古今無二道也。況乎百世之下,人將置品藻於 其間,曰「孰忠於君,孰孝於親,孰果敢有為而振肅綱 紀,孰廉靜寡慾而康乂民物,孰可以為師,孰可以為 友,睹陶鎔之美而興仰止之心,其所以自納於範圍 之內者,夫豈有窮已哉?」嗚呼!予無足言者。諸公急政 教之先務,故不能以膚淺辭。

《續題名記》
鄧益

國家盛治,莫勝於慶曆。韶之襄公。慶曆四諫之臣也。 公登天聖二年進士第,韶之同登者三人。公尢名位 俱顯,以天聖進士為慶曆名臣,孰謂科舉不足以得 人哉?嗣後二百餘載,間第者或間見,郡之長老咸歸 咎於山川裂而風氣分,如劉夔州「大音不全」之說。長 沙楊大異持廣東憲節,爰究爰度,迺堊斷港,闢通闤, 築書堂於帽峰之址,鍾接扶輿之氣。祠周元公與諸 生講其學,蓋韶乃元公徐按洗冤舊治也。郡博士湯 露生龜山槎溪之鄉,得其的傳,以淑艾多士。士知明 理達義,以餘力學文而文日醇。庚戌春官,四士聯升, 遂復天聖之盛。氣之復耶?數之復耶?抑講學之力耶? 然余竊觀文公書白鹿之簡,正以鄉科舉為近利,則 學聖人之學者,豈專為採榮計?清淑之氣,合則斯昌, 進取之技,較之深精彙征連茹,後進當幾倍於昔,必 也思平日所學何事,明正道,養直氣,使進士皆襄公, 則盛治皆慶曆,山川又因人物而靈義理不因利祿 而輕矣。聖天子賓興之詔又曰:「師古之文,務內之學, 致遠之器,識視祖宗」盛時歉焉。諸君懋哉。淳祐十年 六月八日。

《賀劉省元夢薦登科》
文天祥

蘭宮拔穎,甲第傳臚,過千曰俊,過萬曰英,人間健筆。 第一為魁,第九為弼,斗北修名。柯峰翠濕於飛纓,泮 水清搖於振鐸。行徹皋比之席,即歸鷺翿之班。某正 僻耕寬,遂稽箋賀。賦雲山之紅樹,焉得往從。摩石室 之蒼苔,不堪持贈。

《永新進士題名記》
明·解縉

吉之屬邑有九,而廬陵、吉水、永豐、泰和、安福、永新,人 才之出尤盛。自進士設科,擢高第至宰相者,永新劉 楚公為稱首,繼之者,周益公與文信公也。然則永新 豈非權輿激勸,視九邑為尢盛也與?故自宋天聖、明 道以來,永新擢進士第者,多出於名家世族,祖孫兒 弟,聯芳襲武,至元猶然也。入明朝垂三十年,乃復以 「薦魁江右,進擢甲科,豈非久塞而通,時往而復發,此 為之兆與?」蓋扶輿清淑之氣,必有所鍾,當於山明川 秀觀之。予行視九邑永新之山川,雄峙秀傑,人生其 間者,固必有以享富貴,成功名,不可誣也。矧聞昔者, 唐姚、牛二公,皆嘗游學禾山,故楚公自少景慕,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