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5 (1700-1725).djvu/6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天子謂之辟廱,諸侯謂之頖宮,不別名者,以示與三代共之也。故《詩》曰「鎬京辟廱。」而《明堂位》曰:「頖宮,周學也。」天子之大學在國,小學在郊。故下云「周人養國老于東膠,養庶老於虞庠」,虞庠在國之西郊是也。諸侯之大學在郊,小學在國。此經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是也。陳注:「百里之國,國城居中,面有五十里,二十里置郊,郊外仍有三十里;七十里之國,國城居中,面有三十五里,九里置郊,郊外仍有二十六里,五十里之國,國城居中,面有二十五里,三里置郊,郊外仍有二十二里,此是殷制。」若周制,則畿內千里,百里為郊,諸侯之郊:公五十里,侯伯三十里,子男十里,近郊各半之。天子諸侯皆近郊半遠郊。此小學、大學,殷制。周則大學在國,小學在西郊。張子曰:「辟廱,古無此名,蓋始于周。周有天下,遂以名天子之學。」《說文》云:「頖宮,諸侯鄉射之宮也。」舊說辟廱水環如璧,泮宮半之。蓋東西門以南通水,北無水也。按先儒多以王制為殷制故注疏皆主其說謂此節小學大學皆就殷制言之今據山陰陸氏之說參之謂此辟廱頖宮之名三代共之成周兼四代之學文教大備故仍其名而不改則可知在殷時已有辟廱頖宮之名不自周而昉也又況新書曰三王大學謂之辟廱則非周制尤有明徽矣故從註疏編入殷制而詳列眾說以備參考

天子將出征,類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禰,禡於所征之 地。受命於祖,受成於學。出征,執有罪,反,釋奠於學,以 訊馘告。

「受成於學」,定兵謀也。「釋菜奠幣」,禮先師也。集說長樂陳氏曰:「學者,文德之地;征者,威武之事。於其文德之地,告以威武之功,以明用武以文、任威以德而已。」按受成釋奠事諸儒不辨殷制周制然與上文連綴而下故并及之

《殷人》「養國老於右學,養庶老於左學。」

陳注右學:大學,在西郊。左學小學,在國中王宮之東。大全方氏曰:「殷曰學。學者,覺也。覺民者所以反其質,故曰學。」

《明堂位》「瞽宗,殷學也。」

陳注樂師,《瞽矇》之所宗,故謂之《瞽宗》。大全方氏曰:「瞽,人之所宗,而樂祖在焉。必曰瞽宗,則主以樂教故也。」

周承四代之制,立四學於京師,辟廱居中。即成均 《東膠》 在左。即東序 「瞽宗」在右。即右學 虞庠在國之西郊,其在侯 國之都者曰「頖宮。」自鄉遂而下,則庠序並設,惟魯得 兼立四代之學焉。

按:《詩經大雅靈臺》篇:「虡業維樅,賁鼓維鏞。於論鼓鐘, 於樂辟廱。」

朱注「辟璧」,通廱,澤也。辟廱,天子之學大射行禮之處也。水旋丘如璧,以節觀者,故曰《辟廱》。大全孔氏曰:「璧體圓而內有孔,此水亦圓而內有地,猶璧然以水繞丘,所以節約觀者,令在外觀也。」朱子曰:「《振鷺》之詩曰『于彼西廱』」,說者以廱為澤,蓋即旋丘之水,而其學即所謂澤宮也。孟子所謂「序者,射也」,則學蓋有以射為主者矣。蘇氏引莊周言文王有《辟廱》之樂,則是又以為習樂之所也。張子亦曰:「辟廱古無此名」,其制蓋始於此。及周有天下,遂以名天子之學,而諸侯不得立焉。安成劉氏曰:「古之教者固不廢樂,而大射之禮,亦先用樂。作樂於辟廱,無可疑者。」孔氏曰:「鄭氏云:『《韓詩》說:辟廱者,天子之學,所以教天下。春射秋饗,尊事三老五更,在南方七里之內。《左氏》說『天子靈臺在太廟之中,壅之以靈沼,謂之辟』』」廱,皆無明文耳。按《靈臺》一篇,有靈臺,有靈囿,有靈沼,有辟廱,則「辟廱」及「三靈」或同處矣。

《有聲》篇:「鎬京辟廱,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皇 王烝哉。」

朱注鎬京,武王所營也。《張子》曰:「《靈臺》《辟廱》,文王之學也。《鎬京》《辟廱》,武王之學也。」至此始為天子之學矣。「無思不服」,心,服也。此言武王徙居鎬京,講學行禮,而天下自服也。大全廬陵彭氏曰:「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故遷鎬而成辟廱。」劉氏曰:「都鎬而先建學,首善之地,教化之源也。」豐城朱氏曰:「鎬京辟廱,無思不服,見武王之盡師道也。」

《魯頌泮水》篇:「思樂泮水,薄采其芹。」

「泮水」,泮宮之水也。「天子辟廱,諸侯泮宮。」《思樂》,僖公之修泮宮之水,復伯禽之法而往觀之,采其芹也。辟廱者,築土雝水之外,圓如璧,四方來觀者均也。泮之言半也。半水者,蓋東西門以南通水,北無也。天子諸侯宮異制,因形然。正義「天子辟廱,諸侯泮宮」,《王制》文。其餘諸侯,止有泮宮一學。魯之所立,非獨泮宮而已。《明堂位》曰:「米廩,有虞氏之庠也。序夏后氏之序也。瞽宗,殷學也。頖宮,周學也。」是魯禮得立四代之學,魯有四代之學,此詩主頌其修泮宮者,先代之學尊,魯侯得立之,示存古法而已。其行禮之飲酒、養老,兵事之受成、告克,當於周世之學,在泮宮也。《釋詁》云:「肉倍好謂之璧。」孫炎云:「肉,身也。好,孔也。身大而孔小。」然則璧體圓而內有孔,此水亦圓而內有地,是其形如璧也。圓既中規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