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0 (1700-1725).djvu/8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也。」曾與人書云:「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使人耽之, 若是,未必後之也。」羲之書初不勝庾翼郗愔,暮年方 妙,嘗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歎伏。因與羲之書云:「吾 昔有《伯英章草》十紙,過江亡失。常歎妙跡永絕,忽見 足下答家兄書,煥若神明,頓還舊觀。」卒贈紫金光祿 大夫。諸子遵父先旨,固辭不受。

按《筆陣圖》:「羲之少學衛夫人書,將謂大能。及渡江,北 游名山,比見李斯、曹喜等書,又之許下見鍾繇、梁鵠 書,又之洛下見蔡邕石經三體書,又於從兄洽處見 張昶《華嶽碑》」,始知學衛夫人書徒費年月爾。羲之遂 改本師,乃於眾碑學習焉。

按《書斷》:羲之七歲善書,十二見前代筆說,於其父枕 中竊而讀之。父曰:「爾何來竊吾所祕?」羲之笑而不答。 母曰:「爾看用筆法,父見其小,恐不能祕之,語羲之曰: 『待爾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請,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 蔽兒之幼令也。父喜,遂與之。不盈期月,書便大進。衛 夫人見,語太常王策曰:「此兒必見《用筆訣》,近見其書」, 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晉帝時,祭北 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三十三書《蘭亭序》, 三十七書《黃庭經》。書訖,空中有語:「卿書感我,而況人 乎?」吾是天台丈人。自言真勝鍾繇。羲之書多不一體。

「晉穆帝永和九年暮春三月三日,常遊山陰」 ,與太

原孫統、承公、孫綽、興公、廣漢王彬之、道生、陳郡謝安 石、高平郗曇重熙、太原王蘊叔、仁釋支遁、道林、并逸 少子凝徽、操之等四十有一人,修祓禊之禮,揮毫製 序,興樂而書,用蠶繭紙,鼠鬚筆,遒媚勁健,絕代更無。 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有重者,皆構別體,就中 「之」字最多, 羲之《告誓文》。今之所傳,即其槁本,不具 年月日朔。其真本維永和十年三月癸卯九日辛亥 而書亦真。開元初,潤州江寧縣瓦官寺修講堂,匠人 於鴟吻內竹筒中得之,與一沙門。至八年,縣丞李延 業求得上岐王,王以獻,便留內不出。或云其後卻借 岐王。十二年王家失火,圖書悉為灰燼,此書亦見焚 矣。 又篆、籀、八分、隸書、章草、草書、飛白、行書,通謂之 「八體」,而右軍皆在神品。右軍嘗醉書數字,點畫類龍 爪,後逐有龍爪書,如科斗玉著偃波之類,諸家共五 十二般。

按《宣和書譜》,羲之尤善隸草,為今昔之冠。然其得名, 乃專以草聖。梁武帝評之曰:「勢如龍躍天門,虎臥鳳 閣,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其亦善於儗倫也。或謂其 得筆法於白雲先生,暮年乃作《筆陣圖》《筆勢論》《用筆 賦》《草書勢》等,以遺訓其子孫。今御府所藏二百四十 有三:《草書桓公帖》。唐正觀中題跋附「朝廷帖,宰相帖,司徒帖, 中書帖,侍中帖,尚書帖,司馬帖,太常司州帖,太常帖, 二護軍帖,司州帖,譙周帖,參軍帖,謝二侯帖,二朱處 仁帖,二謝帖,荀侯帖,阮生帖,江生帖,遠生帖」,道家帖, 龍保帖,舅母帖,母子帖,賢姊帖,姊告,《安和帖》,賢室帖, 諸賢帖,遠婦帖,兒女帖,留女帖,小女帖,女孫帖,官舍 帖,講堂帖,修園帖,屏風帖,門「《風帖》,《氣力帖》,《脅中帖》,《初 月帖》。」內一軸從洛帖附月半帖,二月末帖,二月帖,《四月帖》,《末 春帖》,去夏帖,秋來帖,季冬帖,雨晴帖,《熱日帖》,《大熱帖》, 熱甚帖,異熱帖,差涼帖,節日帖,節氣帖,當日帖,雪候 帖,數年帖,草書帖,《飛白帖》,《王略帖》,臨書帖,數字帖,《三 都帖》二《過京帖》,《鄉里帖》,《永嘉帖》,《成旅帖》,《山川帖》,《州中 帖》,《錢塘帖》,《江州帖》,《臨川帖》,《丹陽帖》二《山陰帖》,《嘉興帖》, 《餘杭帖》,《遠宦帖》,《附農帖》,《勿殺生帖》,《方物帖》,《旃罽胡桃 帖》,《胡桃帖》,《山藥帖》,《祀物帖》,《純酒帖》,《裏鮓帖》,《海鹽帖》,《鹽 井帖》,《送梨帖》。唐柳公權題附「白《石枕帖》,《高枕帖》,《石班帖》,《清晏 帖》,《情慮帖》,和書帖,《書問帖》,樂問帖,知問帖,北問帖,得 告帖,《得書帖》,三二書帖,遺書帖,《旦書帖》,二累書帖,有 書帖,無書帖」,《頓喜帖》,《喜慶帖》,《慶慰帖》,《安慰帖》,《清和等 帖》,《清和帖》,四《安和帖》,《平安帖》,《安西帖》,安善帖,小佳帖, 《佳靜帖》,《小差帖》,奉對帖,奉待帖,《大醉帖》,奉憶帖,甚快 帖,有理帖,《萬福帖》,造次帖,「方回」帖,省別帖二,此輩帖, 《瞻近帖》二知遠帖,遠近帖,遠念帖,逋滯帖,內事帖,先 期帖,舉聚帖,界內帖,達事帖,慨然帖,多義帖,適為諸 帖,如命帖,阿萬帖,懸量帖,行穰帖,送謝帖,所論帖,虞 休帖,速還帖,數有帖,「得熙」帖,「人理帖,集理帖,舊志帖, 重熙帖,甚佳」帖,「委曲帖,當有帖,晚善帖,晚可帖,還白」 帖,君「事帖,此事帖,平定帖,《大都帖》,致此帖,昨有帖,兼 致帖,東北帖,《念慮帖》,七十帖,《卞駙馬帖》,十一月等帖。」 王薈等章集附臨鍾繇所懷帖,章草《豹奴帖》,正書「《樂毅論》,《黃 庭經》,《東方朔畫像贊》,定公帖,報國帖,口訣帖,草命帖, 行書伯熊帖,阮公帖,蔡家帖,家中帖,夫人帖,賢弟帖, 諸弟帖,從弟帖,曹妹帖,諸賢子帖,賢女帖,此月帖,六 月帖,九月帖,十月帖,三月帖,快雨帖,夏日帖,極寒帖, 快雪時晴帖,州民帖,舊京帖,安西帖,山陰帖,永興帖, 建安帖,《噉豆帖》,青李《來禽帖》,《慈顏帖》,《平安帖》,《奉告帖》, 《小佳帖》,《悉佳帖》,《自慰帖》,《敘慰帖》,《廓然帖》,《遣書帖》,《省書 帖》,《宿昔帖》」,《十三帖》,《書魏鍾繇千文》。

按《金壺記》:「王逸少見詣家筆論,遂作筆陣圖及《筆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