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0 (1700-1725).djvu/8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晉書蔡謨傳》:「謨父克,字子尼,少好學,博涉書記,成 都王穎擢為東曹掾,後為東嬴公從事中郎。」

按《書史會要》:「子尼書體簡約。」

朱誕

按《世說新語》注:「朱誕,字永長,吳郡人。體履清和,黃中 通理,累遷議郎。吳平歸家。」

按《書品》,朱誕《書品中》之下論曰:「朱誕以偏藝流聲。」

皇甫定

按《書斷》:「皇甫定年七歲,善史書,從兄謐深奇之。」

辛曠

按《法書要錄》,「辛曠善書」,見王愔《文字志》。按晉詩紀有辛曠贈皇甫

謐詩當是同時人

王導

按《晉書》本傳:「王導,字茂弘,覽之孫也。初襲祖爵即丘 子。元帝為瑯邪王,請導為安東司馬。帝登尊號,進驃 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封武岡侯,又拜丞相,諡文獻。」 按《書斷》,王導行、草兼妙,然疏柯迥擢,寡葉危陰,雖賢 有餘,而才不足。元、明二帝並工書,皆推難於茂弘。王 愔云:「王導行、草見貴當世。咸寧五年卒,年六十四,行、 草」入能。

按《宣和書譜》:導善作字,規模前人。初師鍾繇、衛瓘,力 學不倦,至喪亂狼狽,攜鍾繇宣示帖過江,則拳拳之 志可知也。子恬、洽,皆以書名,時人方為杜、衛焉。今御 府所藏草書二省示帖、《改朔帖》。

王恬

按《晉書王導傳》:「導子恬,字敬豫,多技藝,善奕棋。後為 吳國會稽內史,加散騎常侍,贈中軍將軍,諡曰憲。」 按《書斷》:「王恬工於草隸,當世難與為比。」

按《宣和書譜》:「王恬善隸書,於草字尤妙。是時張翼以 書得名,議者謂不能過恬,則王氏父子群從各有遠 過人者。」今御府所藏草書,一《得示帖》。

王洽

按《晉書王導傳》:「導子洽,字敬和,導諸子中最知名。弱 冠歷散騎中書郎中、吳郡內史,徵拜中書令,苦讓不 受。」

按《書斷》:王洽書兼諸法,於草尤工,落簡揮毫,有郢匠 乘風之勢。雖卓然孤秀,未至運用無方。而右軍云:「弟 書遂不減吾。」飾之過也。敬和隸、行、草入妙, 又逸少 與從弟洽變章草為今草,韻媚宛轉,大行於世。 按《宣和書譜》,洽於書特餘事爾,方穆帝詔拜領軍,尋 加中書令,待洽以友臣之義,洽固辭,表疏凡十上,則 其所養可知也。今御府所藏四:草書《敘還帖》,行書《仁 愛帖》,《兄子帖》,《承問帖》。

王劭

按《晉書王導傳》:「導子劭,字敬倫,為尚書僕射,出為吳 國內史,卒贈車騎將軍,諡曰簡。」

按《述書賦》注:「今見草書,一紙,六行。」

王薈

按《晉書王導傳》:「導子薈,字敬文,歷官鎮軍將軍,加散 騎常侍,贈衛將軍。」

按《書品》,王薈《書品下之上論》曰:「動成楷則,殆逼前良。」

王珣

按《晉書王導傳》:「導子洽,洽子珣,字元琳,小字法護。從 討袁真,封東亭侯,轉輔國將軍,復領太子詹事。時帝 雅好典籍,珣與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並以才學 文章見昵。隆安初,遷尚書令,贈車騎將軍,開府,諡獻 穆。」

按《宣和書譜》:珣三世以能書稱。嘗夢一人以大筆如 椽與之,既覺,語人云:「此當有大手筆。」於是珣詞翰為 時宗師。然當時以弟珉書名尤著,故有「僧彌難為兄」 之語。僧彌,珉之小字也。則知珣之所以見知者不在 書,蓋其家範世學乃晉室之所慕者,此珣之草聖亦 有傳焉。今御府所藏有二:草書《三月帖》、行書《伯遠帖》。

王珉

按《晉書王導傳》:「導子洽,洽子珉,字季琰,少有才藝,善 行書,名出珣右,時人為之語:『法護非不佳,僧彌難為 兄。僧彌,珉小字也。代王獻之為長兼中書令,二人齊 名,世謂獻之為大令,珉為小令。卒贈太常』。」 按《宣和書譜》:「王珉,導之孫,洽之少子也。少有才藝,工 隸及行草。嘗以四匹縑素,自旦及暮,操筆如一,又無 誤字。王獻」之見而戲之曰:「弟書如騎騾駸駸欲度驊 騮前。」故當時遂與獻之齊名。今御府所藏二:草書《力 書帖》,行書《鎮撫帖》。

王廞

按《晉書王薈傳》:「薈子廞,字伯輿,歷太子中庶子,司徒 左長史。」

按《述書賦》:「伯輿書法,骨體慢正,精采沖融。」

王敦

按《晉書》本傳:「王敦,字處仲,司徒導之從父兄也。拜侍 中、大將軍、江州牧,後自為揚州牧。」

按《宣和書譜》:「王敦喜顛草,初以工書得家傳之學。」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