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0 (1700-1725).djvu/7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字學典第九十六卷

書家部法書名家列傳二

曹植

按《魏志》本傳:「曹植,字子建,善屬文。建安十九年,徙封 臨淄侯。明帝太和三年,徙封東阿。六年,以陳四縣封 為陳王,諡曰思。」

按《書斷》,「曹植亦工書。」

按《宣和書譜》:「曹植早慧,彊記累數萬言不忘。然其胸 中磊落,發於筆墨閒,固自不惡。」觀其以章草書《鷂雀 賦》,可以想見其人也。今御府所藏章草一:《鷂雀賦》。

鍾繇

按《魏志》本傳:「鍾繇,字元常,潁川長社人也。封定陵侯, 遷太傅,諡成侯。」

按《能書錄》:「潁川鍾繇,魏太尉;同郡胡昭,公車徵,二子 俱學於德昇,而胡書肥,鍾書瘦。」鍾書有三體:一曰銘 石之書,最妙者也;二曰章程書,傳祕書教小學者也; 三曰行押書,相聞者也。

按《袁昂書評》「鍾司徒書字十二種意,意外殊妙,實亦 多奇。」

按《書斷》:「鍾繇善書,師曹喜、蔡邕、劉德昇。真書絕世,剛 柔備焉。點畫之閒,多有異趣,可謂幽深無際,古雅有 餘。秦漢以來,一人而已。其行書則羲之、獻之之亞,草 書則衛索之下,八分則有《魏受禪碑》,稱此為最。太和 四年薨,八十矣。元常隸、行入神,八分入妙。」 又引羊 欣《筆陣圖》云:「繇少從劉勝入抱犢山,學書三年,遂與 魏」太祖、邯鄲淳、韋誕等議用筆。繇乃問蔡伯喈筆法 於韋誕,誕惜不與,乃自搥胸嘔血,太祖以五靈丹救 之得活。及誕死,繇令人盜掘其墓,遂得,由是繇筆更 妙。繇精思學書,臥畫被穿過表如廁,終日忘歸,每見 萬類,皆書象之。繇善三色書,最妙者八分。

按《宣和書譜》:繇工正隸、行、草八分,尤長於正隸,其書 與羲、獻索衛相後先。若魏《受禪碑》,劉禹錫言「王明為 文,梁鵠作字,鍾繇刻石,世為三絕。」則繇潛心字畫可 知矣。晚病膝,每許以乘車趣朝,後三公有疾,遂以為 故事,當時為之榮。今御府所藏正書一:《賀剋捷表》

鍾會

按《魏志》本傳:「鍾會,字士季,繇之少子也。少敏慧夙成, 及壯有才數技藝。景元三年,為征西將軍。」會善效 人書於劍閣,要艾章表白事,皆易其言。又毀《文王報 書》手作以疑之也。

按《書斷》:「會善書,有父風,稍備筋骨,美兼行草,尤工隸 書。遂逸致飄然,有凌雲之志,亦所謂劍則干將鏌鋣 焉。會嘗詐為荀勖書,就勖母鍾夫人取寶劍。會兄弟 以千萬造宅,未移居,勖乃潛畫元常形像。會兄弟入 見,便大感慟。勖書亦會之類也。會隸、行草、章草並入 妙。」

鍾毅

按:《魏志鍾會傳》:「毅,會所養兄子也。」

按《九品書》,「鍾毅行隸」,品下之上。

孫子荊 關枇杷

按:虞喜《志林》:「鍾繇與太祖邯鄲淳、韋誕、孫子荊關枇 杷,議用筆法。」

宋翼

按:《題筆陣圖》:後宋翼,鍾繇弟子。常作書如算子,繇乃 叱之,翼三年不敢見。晉太康中,有人於許下破鍾繇 墓,遂得《筆勢論》,翼乃讀之,依此法學,名遂大振。

胡昭

按《魏志管寧傳》:「潁川胡昭,字孔明,養志不仕,避地冀 州,辭袁紹之命。太祖頻加禮辟,既至,求去,居陸渾山 中,以經籍自娛。昭善史書,與鍾繇、邯鄲淳、衛覬、韋誕 並有名,尺牘之跡,動見模楷焉。」

按《書斷》:「胡昭甚能史書,真、行又妙。」衛恆云:「昭與鍾繇 並師於劉德昇,俱善草、行,而胡肥鍾瘦。」羊欣云:「胡昭 得其骨,索靖得其肉,韋誕得其筋。」張華云:「胡昭善隸 書,茂先與荀勖共整理記籍,立書博士,置弟子教習, 以鍾、胡為法。嘉平二年,公車徵會,年八十九。」孔明隸、 行入妙,大篆入能。

邯鄲淳

按《魏志王粲傳》注:「邯鄲淳,一名竺,字子叔,潁川人。博 學有才章,又善蒼雅蟲篆。」許氏字指「初平時,從三輔 客荊州,太祖甚敬之。黃初初,以淳為博士給事中。」 按《能書錄》:「陳留邯鄲淳為魏臨淄侯文學,得次仲法, 名在鵠後。」

按江式《書論表》:「淳以書教諸皇子,又建三字石經於 漢碑之西,其文蔚煥,三體復宣。校之《說文》,篆隸大同, 而古字小異。」

按《書斷》:「邯鄲淳志行清潔,才學通敏。初為臨淄王傅, 累遷給事中。」書則八體悉工,師於曹喜,尤精古文、大 篆、八分、隸書。自杜林、衛密以來,古文泯絕,由淳復著。 衛恆云:「魏初傳古文者,出於邯鄲淳。蔡邕采斯、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