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0 (1700-1725).djvu/6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亦作頌「倉頡觀鳥跡以作文字」,此文字之始也。

務光

按《列仙傳》,「務光者,夏時人也。耳長七寸,好琴,服蒲韭 根,後遊尚父山。」

按《十體書》,務光隱於清泠之陂,植薤而食,清風時至, 見其葉交偃,為倒薤書,以寫《太上紫真經》三卷。

史佚

按:「《墨藪》史佚。」周文王史作《虎書》有「虎不害人」,名,騶虞因茲 始也。

史籀

按:《漢書藝文志》「《史籀》十五篇。」周宣王太史作《大篆》 十五篇。

按《法書要錄》:周史籀,宣王時為史官,善書,師模倉頡 古文。夫倉頡者,獨蘊聖心,啟冥演幽,稽諸天意,功侔 造化,德被生靈,可與三光齊懸,四序終始,何敢抑居 品列始籀,以為聖跡湮滅,失其真本。今所傳者,纔髣 髴而已。故損益而廣之,或同或異,謂之為篆,亦曰史 書。加之利銛鉤殺,自然機發,信為篆文之權輿,非至 「精孰能與於此。窮物合數,變類相召,因而以化成天 下也。故其稱謂無方,亦難得而備舉。今妙跡雖絕於 世,考其遺法,肅若神明,故可特居神品。」又作籀文,其 狀邪正體,則《石鼓文》存焉。乃開闔古文,暢其戚銳,但 折直勁迅,有如鏤鐵,而端姿旁逸,又婉潤焉。若取於 詩人,則《雅》《頌》之作也。亦所謂「楷隸曾」高《字書淵藪》,使 倣小學者漁獵其中,籀大篆籀文入神。

按:《玉海》,「史籀」六字見《法帖》。

宋司馬

按:《墨藪》,宋司馬以「熒惑退舍」作轉宿篆,像蓮花未開 形也。按書畫譜陶宗儀作宋司馬子韋按史記宋世家有司星子韋無司馬子韋宗儀誤也

孔子弟子申

按:《墨藪》,孔子弟子申。魯哀公十三年,西狩獲麟,為素 王紀瑞,制麒麟書。

屈原

按《史記》本傳:「屈原,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 王使造為憲令,屈平屬草槁未定,上官見而欲奪之。」 按《法書論》「草聖始自楚屈原。」

李斯

按《史記》本傳:「李斯,楚上蔡人也。從荀卿學成,西入秦。 秦始皇并天下,以斯為丞相。」

按《漢書藝文志倉頡篇》上七章,秦丞相李斯作。 按《水經注》:「秦始皇登於嶧山之上,命丞相李斯以大 篆勒銘山嶺,名曰晝門。」

按《書斷》:「李斯妙大篆,始省改之,以為小篆,著《倉頡篇》 七章.。雖帝王質文,世有損益,終以文代質,漸就澆漓。 古文可為上古,大篆為中古,小篆為下古。三古謂實, 草隸謂華。妙極於華者羲、獻,精窮其實者籀、斯。始皇 以和氏之璧,琢而為璽,令斯書其文。今《泰山》《嶧山》及 《秦望》等碑,並其遺跡,亦謂傳國之偉寶,百世之法式。」 斯小篆入神,大篆入妙。 又按《書斷》引《蒙恬筆經》云: 「秦丞相李斯曰:『自上古作大篆,頗行於世,但為古遠, 人多不詳。今刪略繁者,取其合體,參為小篆』。」斯善書, 自趙高已下咸見伏焉。刻諸名山碑璽銅人,並斯之 筆書。秦望紀功石,乃曰:「吾死後五百三十年,當有一 人替吾跡焉。」 又始皇并六國,斯乃奏罷不合秦文 者,於是天下行之。畫如鐵石,字若飛動,作楷隸之祖, 為不易之法。其銘題鐘鼎及作符印,至今用焉。 按墨藪細篆書,李斯摹寫《始皇碑序》,皆用此體,亦曰 「繆篆。」仙人篆古之所有。李斯善辨古文,改為篆形。

程邈

按:《漢書藝文志》:「篆書,始皇使程邈所作也。隸書,亦程 邈所獻。」

按《書斷》:「程邈,字元岑,下邽人。始為衙縣獄吏,得罪始 皇,幽繫雲陽獄中。覃思十年,益大小篆方圓,而為隸 書三千字,奏之。始皇善之,用為御史。以奏事繁多,篆 字難成,乃用隸字,以為隸人佐書,故名隸書。」

胡母敬

按:《漢書藝文志》《史籀》篇「《博學》七章者,太史令胡母敬 所作也。」

按《書斷》:「胡母敬,本櫟陽獄吏,為太史令,博識古今文 字,亦與程邈、李斯省改大篆。」

按《墨藪》尚方大篆,程邈所述,後人飾之以為法焉。

趙高

按《史記李斯傳》:「趙高,始皇時為中車府令,兼行符璽 令事,二世以為郎中令,後拜為中丞相。」

按《書斷》:「高善史書,教始皇少子胡亥書,及獄律法令。 亥私幸之,作《爰歷篇》六章,漢興,總合為《倉頡篇》。」 按墨藪刻符書,鳥頭雲腳。李斯、趙高並善之,用題印 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