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0 (1700-1725).djvu/2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好韜略。將北走中原,會道梗弗果。閉門謝客,操觚染 翰,日費千紙,遂以書名。章草久不傳,至克始得其法。 游松江,寓城東俞氏,郡人多學其書,陳文東璧嘗從 授筆法,吳僧善啟謂宋筆正鋒,陳多偏鋒,以是不及 云。」

《開國臣傳》:「林弼雅精臨池,嘗與王太史禕談書法,謂 用筆須偏正兼備,乃臻妙境。近世趙孟頫側鋒太多, 恐不能逃筆床月旦耳。」

《遜國臣傳》:「陳侍郎性善以工書,命入便殿繙錄劉誠 意遺書。天威嚴重,進見者無不惴恐。性善獨動止安 雅,書法妍正,上嘉悅。」

《名山藏》:解縉,幼有神童之稱。年十九,舉鄉試第一,明 年登第,上甚見愛重,或使草書,為之持硯。縉學書得 法於危素、周伯琦,其書傲讓相綴,神氣自倍。有農家 陸穎者,善縛筆,縉欲作佳書,必得穎筆。

《松江府志》:「朱孔昜名寅,以字行,筆力遒勁,得書法之 妙。永樂初,求四方能書士寫制詞,孔昜被選,成祖常 御左順門,召孔昜書大善殿榜,稱旨,授中書舍人。」 《開國臣傳》:「吳勤,永新人,字有晉人風格,不擇紙筆,俱 得其妙。」

《名山藏》姜立綱書體自成一家。嘗臨湖舍,作「皆春」二 字。適有操舟過其前,衝濤駭浪,遂成風波行舟之勢。 書法行於天下,稱曰「姜體。」

《賢奕》昔祭酒陳公敬宗,王振慕其名,因巡撫周公求 見,公曰:「某沗為人師,而求謁中貴,他日無以見諸生。」 周乃謂振曰:「陳祭酒書法極高,以求書為名,先之禮 幣,彼將謁謝矣。」振然之,乃遣綵段羊酒,求書程子《四 箴》,敬宗為走筆書之,而反其禮幣,竟不往見。

《大復集》:錢進攻書法,始授學吳太常,既乃精思摹索 晉、唐諸名帖,嘗曰:「法者,跡也,巧者所以神妙也,吾將 心致其巧,終不至泥古法跡。」故其書成一家,而士大 夫珍之。天順閒,有薦之朝者,不報。

《嘉興府志》:張文憲七歲即善八法,以神童薦於朝。孝 宗親試「乾坤」二大字稱旨,送翰林院讀書,給以廩餼, 一時名公巨卿俱呼為小友。

《王陽明先生年譜》:先生十七歲日學書,書法大進。先 生嘗曰:「吾始摹古帖,止得字形,後舉筆不輕落紙,凝 思靜慮,擬形於心。」久之始通其法。既後讀明道先生 書曰:「吾作字甚敬,非要字好,只此是學。既非要字好, 又何學也?」乃知古人隨時隨事,只在心上學此心精 明,字好亦在其中矣。

《列朝詩集小傳》:「黃姬水,五嶽山人省曾之子也。生而 幼敏,山人出入,必攜之,俱有所占屬,每令同賦。《五嶽》 拙於書,命學書於祝京兆,遂傳其筆法。」

金琮善書,初法趙子昂,晚年學張伯雨。文待詔極喜 之,得片紙,皆裝潢成卷,題曰《積玉》。

豐坊,字存禮,勤縣人。高才博學,下筆數千言立就。家 藏古碑刻甚富,臨摹亂真,為人撰定《法書》,以真易贗, 不可窮詰。

《松江府志》:「陸文裕公書,結法無一筆苟,雖尋常家人 語,施於所親狎者,亦精審遒密,有二王尺牘遺意。」 《寧波府志》:「徐蘭為郡諸生,累舉不第,遂潛心書法。時 人謂其書與程南雲並馳遠近求者無虛日。蘭亦高 自矜負,閒有挾勢位使輿隸致之,輒白眼叱去,曰:『吾 豈祗役者耶』?人以是益重之。」

《崑山縣志》:「嘉靖中,湯墩陶氏掘土得石函,內藏趙子 昂所書佛經、《千字文》等石刻甚多,完好如故。其題《墨 妙亭書法》云:『大抵古人用筆之法略備於此,然著緊 處政未道著。蓋學書有二,一曰筆法,二曰字形。筆法 弗精,雖善猶惡;字形弗妙,雖熟猶生。學書能解此,始 可與言書也已。泰定改元仲春十有九日,門生崑山』」 顧信摹勒上石。

《蘇州府志》:「馮行賢字補之。能詩善書,以字學倡於世, 謂用筆宜知平冗,順犯四病。著《餘事詩集》。」

《列朝詩集小傳》:「邢侗字子愿,臨邑人。七歲能作擘窠 書,十餘歲楷法王雅宜,二十四歲登第,殿試策書法 擅場,晚年名益重,購請填咽碑版,照耀四裔。」

《藩獻記》:「奉國將軍多熅,善行草,得鍾、王書法,亦自珍 惜之。每一紙出,好事者重價購去,比之《蘭亭禊帖》。」 《從信錄》:「廣東順德縣李氏,生子名世嶼,二歲不言,善 書大字,如白沙先生體。」

《西州合譜》:「李彝仲,詩才清敏,書法遒古,尤長於尋丈 大字,美標格,有玉樹臨風之概。」

《嘉興府志》:「徐弘澤字春門,春波里人。所居當闤闠,拂 衣澹宕,每與老衲逸民相往來。為詩類元白,書出入 子久、仲圭、丹陽、句曲閒。書法從吳興取途,而尤愛張 伯雨,時稱春門三絕。晚登峨嵋絕頂,得山水之助,歸 而益工詩畫,自號竹浪老人。年七十七,無疾而逝。」 《江寧縣志》:「陳別駕鋼,號遲宜子。書法褚河南,所摹蘭 亭,奕奕有致。又常書小詩於牡丹花、玉蘭花瓣子,太 史沂手裝而為冊,至今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