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0 (1700-1725).djvu/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簀,子敬後往,謝為說:右軍書甚佳,而密,已削作數十 棐版,請子敬書之,亦甚合。奉並珍錄。奉後孫履分半 與桓元,用履為揚州主簿,餘一半。孫恩破會稽,略以 入海。羲之為會稽,子敬七八歲學書,羲之從後掣其 筆不脫,歎曰:「此兒書後當有大名。」子敬出戲,見北館 新泥堊壁白淨,子敬取帚沾泥汁,書方丈一字,觀者 如市。羲之見歎美,問所作,答云:「七郎。」羲之作書與親 故,云子敬飛白,大有意,是因於此壁也。有一好事年 少,故作精白紗裓,著詣子敬,子敬便取書之,草正,諸 體悉備,兩袖及褾略周年少,覺王左右有凌奪之色, 掣裓而走,左右果逐之,及門外,鬥爭分裂,少年纔得 一袖耳。子敬為吳興,羊欣父不疑為烏程令。欣時年 十五六,書已有意,為子敬所知。子敬往縣,入欣齋,欣 衣白新絹裙,晝眠,子敬因書其裙幅及帶。欣覺歡樂, 遂寶之,後以上朝廷,中乃零失。子敬。門生以子敬書 種蠶,後人於蠶紙中尋取,大有所得。謝安善書,不重 子敬,每作好書,必謂被賞,安輒題後答之。朝廷祕寶 名書,久已盈積,太初狂迫,乃欲一時燒除,左右懷讓 者苦相譬說,乃止。臣見衛恆《古來能書人錄》一卷,時 有不通,今隨事改正,并寫《諸雜勢》一卷,今新裝《二王 鎮書定目》各六卷,又羊欣《書目》六卷,鍾、張等《書目》一 卷,文字之部備矣。謹詣省上表,并上《錄勢》《新書》以聞。 六年九月,中書侍郎臣虞龢上。

《書旨述》
唐·虞世南

客有通元先生,好求古跡,為余知書,啟之發源,審以臧否,曰:「余不敏,何足以知之?」 今率以聞見,隨紀年代,考究興亡,其可為《元龜》者,舉而敘之。

古者畫卦立象,造字設教。爰寘形象,肇乎蒼、《史》。仰觀 俯察,鳥跡垂文。至於唐、虞,煥乎文章;暢於夏、殷,備乎 秦、漢。洎思宣王史史,籀循科斗之書,採蒼頡古文,綜 其遺美,別署新意,號曰「籀文」,或謂「大篆。」秦丞相李斯 改省籀文,適時簡要,號曰「小篆」,善而行之。其《蒼頡》象 形,傳諸典策,世絕其跡,無得而稱其《籀文》小篆,自周 「秦以來,猶或參用,未之廢黜,或刻於符璽,或銘於鼎 鐘,或書之旌鉞,往往人間時有見者。夫言篆者,傳也; 書者,如也,述事契誓者也。字者,孳也,孳乳寖多者也。 而根之所由,其來遠矣。」先生曰:「古文籀篆,曲盡而知 之,愧無隱焉。隸草攸止,今則未聞,願以發明,用祛昏 惑。」曰:「至若程邈《隸體》,因之罪隸,以明」其書朴略微而 歷祀增損,亟以湮淪。而淳善之流,亦稱傳習。首變其 法,巧拙相沿,未之超絕。史游制於《急就》,創立草槁而 不之能。崔、杜析理,雖則豐妍,潤色之中,失於簡約。伯 英重以省繁,飾之,銛利,加之奮逸。時言草聖,首出常 倫。鍾太傅師資德昇,馳騖曹、蔡。倣學而致一體,真楷 獨得精妍。而前輩數「賢,遞相矛盾,事則恭守,無捨儀 則,尚有瑕疵,失之斷割。逮乎王廙王洽,逸少子敬,剖 析前古,無所不工,八體六文,必揆其理,俯於眾美,會 滋簡易,制成今體,乃窮奧旨。」先生曰:「於戲!三才審位, 日月燭明,固資異人,一敷而化。不然,何以臻妙,無相 奪倫,父子聯鑣,軌範後昆。」先生曰:「書法元微,其難品 繪,今」之優劣。神用無方。小學疑迷。惕然將寤。而《旨述》 之義。其可聞乎。曰:「無讓繁詞。敢以終序。」

《勸學篇》
前人

「自古賢哲,勤乎學而立其名,若不學即沒世而無聞 矣。且會稽之竹箭,湛盧之斷割,不括而羽之,不淬而 礪之,終不見利用之材耳。」羲之云:「耽翫之功,積如丘 山。張芝學書,池水盡墨。當其雅趣,求彼真意,無圖其 形容,而滯於體質。此貴乎志意專精,必有誠應也。」余 中宵之間,遂夢吞筆,既覺之後,若在胸臆。又因假寐, 見張芝指一道字,用筆體法,斯也足明至誠感神,信 有徵矣。故羲之於山陰寫《黃庭經》,感三台神降。其子 獻之於會稽山見一異人披雲而下,左手持紙,右手 持筆,以遺獻之。獻之跽受而問之曰:「君何姓氏?復何 遊處?筆法奚施?」答曰:「吾象外為宅,不變為姓,常定為 字。其筆跡豈殊吾體耶?」獻之佩服斯言,退而臨寫,向 逾三歲,竟昧其微,況乃不學乎?羲之云:「自非通靈感 物,不可與談斯道。」夫道者,學以致之,飽食終日,無所 用心,則去之愈遠矣。不得其門而入,雖勤苦而難成 矣。今立以君臣之體,類以攻戰之勢,將以近而喻遠, 必因筌而得兔,務欲成其體要,啟其戶牖,庶將來君 子思而勉之。

《用筆論》
歐陽詢

有翰林善書大夫言於寮,故無名公子曰:「自書契之 興,篆隸滋起,百家千體,紛雜不同。至于盡妙窮神,作 範垂代,騰芳飛譽,冠絕古今,惟右軍、王逸少一人而 已。然去之數百年之內,無人擬者。蓋與天挺之性,功 力尚少,用筆運神,未通其趣,可不然歟?」公子從容斂 衽而言曰:「僕庸疏愚昧,稟命輕微,無祿代耕,留心筆 硯。至如天挺功力,誠如大夫之說。用筆之趣,請聞其 說。」大夫欣然而笑曰:「此難能也。子欲聞乎?」公子曰:「予 自少及長,凝情翰墨,每覽異體奇蹟,未嘗不循環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