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0 (1700-1725).djvu/1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中宗即位,遷中書令,累封齊國公,尚書左僕射。」 按《金石略》,唐《端州石室魏元忠題名》。

按《書史會要》:「元忠善草書。」

狄仁傑

按《唐書》本傳:「狄仁傑,字懷英,并州太原人。舉明經。天 授二年,以地官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歷除內史, 諡曰文惠,睿宗封梁國公。」

按徐浩《古蹟記》:大足中,則天太后賞納言狄仁傑能 書。仁傑云:「臣自幼以來,不見好本,只率愚性,何由得 能?」則天乃出二王真蹟二十卷,遣五品中使示。諸宰 相看訖表謝,登時將入。

王方慶

按《唐書》本傳:「王綝,字方慶,以字顯,雍州咸陽人。起家 越王府參軍,武后時遷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 事。后嘗就求羲之書,方慶奏十世從祖羲之書四十 餘番,太宗求之,先臣悉上送。今所存惟一軸,并上十 一世祖導、十世祖洽、九世祖珣、八世祖曇首、七世祖 僧綽、六世祖仲寶、五世祖騫、高祖規、曾祖褒并九世」 從祖獻之等凡二十八人,書共十篇。后御武成殿遍 示群臣,詔中書舍人崔融序其代閥,號《寶章集》。復以 賜方慶,士人歆其寵。卒贈兗州都督,諡曰貞。按《藝 文志》:「王氏方慶《八體書範》四卷,王氏工書狀十五卷。」 按《書史會要》:石泉公王方慶,素尚毫翰,每還私第,必 請鍾紹京盛論法書。方慶常疾,須紹京言,書輒差。右 相楊再思以為「鍾君可愈王侍郎疾也。」

王晙

按《舊唐書王方慶傳》:「方慶少子晙,工書知名,官至殿 中侍御史。」

李嶠

按《唐書》本傳:李嶠,字巨山,趙州贊皇人。為兒時,夢人 遺雙筆,自是有文辭。擢進士第,舉制策甲科。武后召 為鳳閣舍人,進麟臺少監同平章事。神龍中,為中書 令,封趙國公。嶠富有才思,與崔融、蘇味道齊名。 按《格古要論》:唐道州碧落洞,元結改曰無為洞,篆刻 在焉,李嶠有篆額。

杜審言

按《舊唐書》本傳:「杜審言,襄州襄陽人。進士舉雅善五 言詩,工書翰,有能名。然恃才謇傲,嘗謂人曰:『吾之文 章合得屈宋作衙官,吾之書蹟,合得王羲之北面』。」其 矜誕如此。則天召拜著作郎。神龍初,授國子監主簿, 加修文館直學士。

沈佺期

按《舊唐書》本傳:「沈佺期,相州內黃人。進士舉,善屬文, 累轉考功員外郎。神龍中,歷中書舍人,太子詹事。」 按《書史會要》,「佺期以工書著名。」

宋之問

按《唐書》本傳:「宋之問,字延清,一名少連,汾州人。偉儀 貌,雄于辨甫。冠武后,召直習藝館,轉左奉宸內供奉。 景龍中,遷考功員外郎。睿宗立,詔流欽州。魏建安後 迄江左,詩律屢變,及之問、沈佺期又加靡麗,學者宗 之,號為沈宋。」

按《玉海》,「宋太平興國二年,袁州獻宋之問書《龍鳴寺 碑》。」

按《書史會要》之「問工真行,天性卓絕。」

宋之愻

按《唐書宋之問傳》:「之問弟之愻,工草隸,為連州參軍。」 按《金石錄》,唐《襄州刺史封公碑》,「垂拱元年,宋之愻正 書,字畫頗佳。」

武三思

按《舊唐書》本傳:「武三思,元慶子也。少以后族,累拜夏 官尚書,封梁王。神龍初,拜司空,諡曰宣。」

按《金石錄》,唐《先福寺浮圖碑》,「神龍元年,武后撰,武三 思正書。」

孫虔禮

按《書斷》:「孫虔禮,字過庭,陳留人,官至率府錄事參軍。 博雅有文章。草書憲章二王,工於用筆,儁拔剛斷,尚 異好奇,然所謂少功用,有天材,真、行之書,亞於草矣。 嘗作《運筆論》,亦得書之指趣也。與王祕監相善,王則 過於遲緩,此公傷于急速,使二子寬猛相濟,是為合 矣。雖管夷吾失於奢,晏平仲失於儉,終為賢大夫也。」 過庭隸、行、草入能。

按《宣和書譜》,過庭善臨模,往往真贗不能辨。文皇嘗 謂「過庭小字書亂二王」,蓋其似真可知也。然落筆喜 急速,議者病之,要是其自得趣也。今御府所藏草書 三書譜序上下二千文。

按《姑蘇志》:「過庭書至能品,嘗著《書論》,妙盡其趣,即書 譜也。宋高廟垂情藝文,嘗謂此譜妙備草法,手不少 置,石本惟禁中太清樓所刻最為精絕。」

孫翔

按《蘇州府志》:「孫過庭子翔,亦善書。」

薛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