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9 (1700-1725).djvu/7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寧波府志》:「胡廷鉉少學歐陽詢書法。洪武初,召至京 師。上命詹孟舉、廷鉉各寫《千文》一本以進。上覽之,廷 鉉書法過孟舉,遂令書《皇陵碑》,遒勁可嘉,授中書舍 人。」

《貴州通志》:「張三丰,洪武閒寓平越高真觀,今禮斗亭 其故址,手書亭聯碑詞尚存。」

《濟南府志》:「秦震,臨邑人。性聰慧,不待學而能書。嘗入 水得古碑,以手摩之,出而書錄,不遺一字。洪武庚午 舉於鄉。」

《潁州志》:潁州《姚尚書神道碑》,規制頗類顏魯公所書 《茅山碑》者。國初州人侍郎某者,欲剖三之一,鑱墓表, 畏州守難之,懇祈百端。州守曰:「姚尚書子孫微矣,莫 有主者,便割三分之二,無不可。」侍郎喜過望。或問守 曰:「侍郎割尚書之碑,子不能禁,又從而過許之,何也?」 守曰:「吾意欲使後人割侍郎之碑,猶能中分耳。」 《妮古錄》:歐陽公《酬蘇子美古詩真蹟》:「洪武閒,榮公以 高僧住北平之慶壽寺。一日過戍卒家,見其糊窗紙 有字,視之,乃此詩也。榮公驚喜,揭之以歸。」

《列朝詩集小傳》:成祖賜太子少師姚廣孝七十壽詩 二首,御書用紫粉金龍箋,題云:「八月十三日,有『為善 最樂』」圖書,少師攜至常熟,入餘慶書院,謁文靖公祠。 其守僧淨心少同衣缽,謂之曰:「御書有『餘慶』二字,留 此永鎮山門。」今在院中。

《興化府志》:「陸顒字伯瞻,永樂中,奉敕建《湘獻王碑》,屢 獻詩文字畫,太宗以三絕稱之。」

金幼孜《扈從北征錄》:上次元石坡登頂,製銘刻石,命 胡光大書,并大書「元石坡立馬峰」六字,書,無巨筆,鉤 以小羊毫。次捷勝岡,上令光大書「捷勝岡」於石上多 雲母石,并書,刻曰雲母山。

《書史會要》:「晉恭王棡,高皇帝第三子。嘗命臣僚集鍾、 王帖中散逸字,編成文句,併千字文刻石傳世。」 《東里集》:「陳登字思孝,能篆籀,於六書本原,精考詳究。 周、秦以來石刻,雖殘缺剝落,歲月氏名,無可考審,度 其出某代某人,率中七八,其收蓄之富,歐陽文忠、趙 明誠之後所僅見。」

《寧波府志》:「周冕字服勤,玩心字學,凡秦、漢碑刻,晉、唐 法書,必探其精妙。永樂中,以能書與修《大典》,除正字, 遷右春坊。」

《書史會要》:「仁宗萬幾之暇,留意翰墨,嘗臨《蘭亭帖》,賜 沈度。意法神韻,唐之太宗不能過也。」

《西墅集》:蕭曰賓年少而喜書,嘗闢一軒,盡取晉唐以 來諸家法帖藏其中,并置筆墨臨寫之,顏之曰「學書 軒。」

《紹興府志》:「鄒魯遺,餘姚人。善署書,法張即之。今西興 渡莊亭古蹟是其所書,書家謂入能品。」

《書史會要》:「翟政,景泰時進士,仕至山西僉事。罷政歸, 日誦詩學書,取古帖臨寫。」

《瑞安縣志》:「姜立綱字廷憲,歷官大理寺少卿,天下稱 善,書曰姜字,即立綱也。日本國門高一十三丈,遣使 求額扁,立綱援筆立就,試懸之,莫不歎賞。時有漁舟 歸國,言『國門』二字旁題立綱姓名,國人指示曰:『此中 國惠我至寶也』。嘗臨湖舍,作『皆春』二字,有操舟過前, 衝濤駭浪,遂成風波行舟之勢,世以為神筆焉。」 《大復集》:錢進字景升,別號菊菴,吳縣人。攻書法,始授 學吳太常,既乃精思摹索晉、唐諸名帖,嘗曰:「法者,跡 也,巧者所以神妙也。吾將心致其巧,終不至泥古法 跡。」故其書成一家,而士夫珍之。

《書史會要》:「張錫,成化時貢士,善草書。嘗云:『觀二王法 帖,極信子敬不及逸少』。蓋逸少聖而神者,變化無所 不足。獻之雖云至妙,其大而未化者耶。」

《匏翁家藏集》:「蔡桂芳,崑山人,居京師,攻書翰。所摹東 坡三刻,用意精到,與真蹟不差毫髮。」

《懷麓堂集》:「傅瀚字曰川,天順甲申進士,入翰林為庶 吉士,授檢討。憲宗見古帖隻字百餘函,走中使令編 次為韻二律,頃刻而就。為詩文峻整有格,書法亦遒 美。」

劉玉《執齋集會》:「琮性嗜書,未嘗一日釋手。風日清和, 則又臨摹法帖,故文辭既富,而字畫亦精。」

《寧波府志》:「詹僖字仲和,號鐵冠道人。書學師王右軍, 《樂毅論》《東方朔贊》及趙子昂《度人經》《金丹四百字》《七 觀焦君碣》諸帖,皆逼真。年七十餘,燈下作小楷如蠅 頭,遒勁可法。兩京俱有碑刻,人皆珍焉。」

《春臺別集》:「鄒忠字顯之,無錫人。雅好鍊養之術,因自 號林泉。書法兩沈,搨本數十,皆莊重縝楷。」

《藩獻記》:「晉莊王鍾鉉,好博古,喜法書。嘗以絳帖歲久 斷脫,令世子奇源采舊所藏古今名人墨蹟,摹刻以 傳,號《寶賢堂集古法帖》。弘治九年閏三月表上之,孝 宗賜敕嘉獎。」

靈丘端懿王聰滆,代簡王之元孫也。長子俊格好學, 善屬文,聚書數萬卷,尤好古篆籀墨蹟。嘗手模六十 餘種勒石,名《崇理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