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9 (1700-1725).djvu/4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臨法帖

唐人從事法書,其法書有四種:曰臨,曰摹,曰響搨,曰 硬黃。臨者,置紙法書之旁,睥睨纖濃點畫而倣為之; 摹者,籠紙法書之上,映照而筆取之。「響搨」者,坐暗室 中,穴牖如盎大,懸紙與法書映而取之,欲其透射畢 見,以法書故,縑色沈暗,非此不澈也。「硬黃」者,嫌紙性 終帶暗澀,置之熱熨斗上,以黃蠟塗勻,紙雖稍硬,而 瑩徹透明,如世所為「魚枕」「明角」之類,以蒙物無不纖 毫畢現者。大都施之魏、晉、鍾、索、右軍諸蹟,以其年久 本暗,又所宗師,故極意取之也。臨書如雙鵠並翔,各 極其致,不必為步驟之拘,非於書有深詣者不能也。 以故屬之虞、褚諸公。以下三者,則趙模、馮承素輩職 耳。

《李日華六研齋二筆》

淳化祖帖考

王文肅公所藏《淳化祖帖》,每卷有「臣王著摹」及汪俊、 陳知古等名,紙墨極新好。每卷法帖第一第二下有 「臣王著摹」四字,漢章帝書,「遐邇」,右有一二小字,「梁武 帝書」,下有一十三三小字,唐太宗書,下有橫裂紋。第 二卷,鍾繇書,多戎《輅帖》,諸帖少見。王珣《少伯遠帖》,諸 帖有張芝書處字不分二斷,另作一行。宣示表後多 《戎輅表》十二行,張華書,有橫裂文,謝安書,「安」字是楷 字,諸刻皆草字。第三卷,王渙之書,反側「左之」等下有 陳知古三小字,又有「三十八」三小字,山濤書,有橫裂 紋,羊欣書,後有汪俊刻三小字,在「欲何之」左,孔琳書, 有橫裂紋,歎具傍增悒悒腳中四字,何賴右有轉劇, 近明散未覺,蓋八字「悒悒」十二字傍添,與今刻不同。 第四卷,陳逵書後有橫裂紋,又有四十三三小字,歐 陽書,有橫裂紋。第五卷,智果書《書評》《索靖》俱全。第六 卷「汝不可言丅」有裂紋,小佳更帖問字口有裂紋。第 七卷「讓未知如」下有橫裂紋七行,篆書,尾後有第七 卷十六板終七字。八卷《發廬帖》後有「莆田陳知古」五 小字,《月半帖》,下有橫裂紋六行,《尊夫人帖》「不」字右有 裂紋,《取卿帖》「知耳」「耳」字有補痕。第九卷《思慈帖》後有 「知古」二小字,「思慈無《往帖》」後有「汪俊」二十字。第十卷 「臣王著模」四字,在獻之書旁,「求耳」後篆尾,前有第十 卷「三」字,在「追求」左,「第」字與「追」字並十五板,「終」四字與 「辰歲」十「一」四字,並與七卷「尾」字稍大。

《江寧縣志》

《金陵金石攷并序》

古金石文字,原期以不朽垂示久遠云爾。金陵文獻淵藪,金石之章,當不勝紀。千百載而下,求其僅見,不與寒煙衰草共滅沒於三山二水閒者,蓋寥寥矣。凡係在江寧者,按舊志存其名為慕古者攷焉。

《南岳碑》七十七字,湛尚書門人重勒於臨淮侯園, 秦始皇《東遊頌德碑》重摹小字,在舊府學。

《秦泰山碑》與前碑為一,又名《二世東行詔書碑》。 《秦嶧山碑》,重摹小字,在府學,乃元李學契刻。

吳後主紀功三段石碑,一名《天發神讖碑》,又曰「天璽 華覈文,皇象書」,非篆非隸,最為奇古。在府學尊經閣 下。

《卞忠烈公廟碑》宋胡銓撰。

《長干寺眾食碑》陳徐陵撰。

瓦官寺《維摩畫像碑》,唐元黃之文。

晉顧長康《維摩像碑》。宋江寧令蘇頌摹刊有記,見張 鉉《金陵志》。

《蘭亭記》:「留守晁謙之以家本刻於紬書閣三段石後 壁閒。」

《顏氏大宗碑》《顏府君碑》二碑皆魯公書,移入府學,碑 跗尚存。金陵鄉地,至今猶名「顏碑街。」

唐《明徵君碑》「高宗御製,高正臣書。」

《佛窟字碑》孫忌撰,在牛首山。

《莊嚴寺旻法師碑》梁元帝作。

《李順公碑》,高越書,在石子岡下。

南唐《追封慶王碑》,在婁湖橋,韓熙載文,徐鉉篆額, 宋仁宗飛白。乾道八年,留守洪遵刻華藏寺。

高宗《孝經》,晁謙之刻郡學。

「高座寺《雨花臺記》」,宋馬光祖文並書。

宋齊丘《鳳凰臺》詩,刻在臺上。

《楊忠襄公祠碑》,宋魏了翁文。

王介甫平甫《此君亭》詩,石在府學,已碎。

張文潛書《太白鳳凰臺》詩,馬光祖書跋,倪垕刻石臺 上。

東坡書送王勝之《漁家傲》詞在《白鷺亭》。

《子隱堂記》海摯文。

《二水亭記》史正忠文。

《新亭記》史正忠文。

《龍翔集慶寺碑》,元虞集文。

《玉兔泉銘》明誠意伯劉基作。

又銘:「洪武五年,禮部主事張孟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