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9 (1700-1725).djvu/1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右圖自蔡邕至崔紓,皆親相授受,惟蔡襄毅然獨起,可謂間世豪傑之士。

《蘇霖書法鉤元》

《隋智果心成頌》

迴展右肩。

頭項長者向右展,寧宣臺「尚」字是。非為頭項長。

《長舒》左足。

「有腳者向左舒」,《寶典》其「類」字是。《木才之類,非其典》之類

峻拔一角。

《字方》者,抬右角,國用「周」 字是。

「潛虛」半股。

畫稍麤於左右,亦須著遠近均勻,遞相覆蓋,放令右虛,用《見岡》「月」 字是。

《間合》、「間開」

「無」 字等四點,四畫為縱,上心開則下合也。

隔仰隔覆。

「並」 字隔二,「畺」 字隔三,皆斟酌二、三字,仰覆用之。

迴互留放。

謂字有磔掠重者,若「爻」 字上住下放,「茶」 字上放下住是也,不可并放。

變換垂縮。

謂兩豎畫一垂一縮,「并」 字右縮左垂,「斤」 字右垂左縮,上下亦然。

繁則減除。

王書「懸」字虞書。宇皆去下一點,張書「盛」字。改「血」從皿也。盛本從皿

疏:「當補續。」

王書「神」字。字皆加一點「卻」字。從。是也。

分若抵背。

謂「縱」也。《冊》之類,皆須自立其抵背,鍾、王、歐、虞皆守之。

令如對目。

謂逢也。八字「州」 字。皆須潛相矚視。

孤單必大。

「一點一畫成其獨立」 者是也。

重並仍促。

謂「昌」 、「呂」 、「爻」 、「棗」 等字,上小,「林」 、「棘」 、「絲」 、「羽」 等字,左「促」 、「森」 、「淼」 字兼用之。

以側映斜。

《丿》為斜,「為側」、「交欠」、「以入」之類是也。

「覃精」一字功歸自得盈虛。

「向背」 仰覆,垂縮迴互,不失也。

統視連行,妙在相承起復。

「行行」 皆相映帶,聯屬而不背違也。

《元董內直書訣》

無垂不縮。

謂直下筆,既下復上,至中間則垂而頭員,又謂之「垂露」 ,如露水之垂也。

無往不收。

謂波拔處既往,當復回,不要一拔便去。

如折釵股。

員健而不偏斜,欲其曲折,員而有力。

如《拆壁》。

用筆端正,寫字有絲連處,斷頭起筆,其絲正中如新泥壁,拆縫尖處在中間,欲其布置之巧。

如屋漏痕。

寫字之點如空屋,漏孔中水滴一點員正不見起止之跡。

如印印泥,如錐畫沙。

「自然而然」 ,不見起止之跡。

《左欲去吻》。

左邊起筆不要有觜

右欲去肩。

「右邊轉角,不要露肩」 ,古人謂之《暗過》。

《綿裹鐵筆》。

力藏在點畫之內外,不露圭角,東坡所謂「字外出力中藏稜」 者也。

《書法三昧》

《序》

楷書「雖出於漢魏,未見於三代,其原要從篆隸而變,故其點畫波磔,橫縱曲直,員銳端側,豈徒然而為哉,其中必有法矣。夫分上而分下,辨左而辨右,宜偏宜中,或藏或露,有起而有止,當向而當背,其俯仰,其收駐,其推讓,其迴折,先後開合之次序,大小長短之類聚,必使其相稱相應,然後體始成,而少合乎古人變」 楷初意耳。不然,字勢雖可愛,而無法之可尚,不過一楷書俗吏。如涪翁所云,此編名《書法三昧》,不知撰者誰氏,其言或本於古人之已言,而書則未有能盡知也。前元時,見於都下館閣名臣家,漁陽、吳興、巴西康里,常寶愛之。參政周伯琦來吳中,久而人方知其有是編。其歸鄱陽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