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3 (1700-1725).djvu/9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痛心,自古禍亂所鍾,罕有若此之暴。」今重圍雖解,逋 寇尚存,裂土假王者四兇,滔天僭帝者二豎。又有顧 瞻懷貳,叛援黨姦,其流實繁,不可悉數。皇輿未復,國 柄未歸,勞者未獲休,功者未獲賞,困窮者未暇恤,滯 抑者未克申。將欲紓多難而收群心,唯在赦令誠言 而已。安危所屬,其可忽諸?動人以言,所感已淺,言又 不切,人誰肯懷。昔成湯遇災,禱于桑野,躬自髡剔,以 為犧牲。古人所謂「割髮宜及膚,翦爪宜侵體。」良以誠 不至者物不感,損不極者益不臻。今茲德音,亦類于 是,悔過之意不得不深,引咎之辭不得不盡,招延不 可以不廣,潤澤不可以不弘,宣暢鬱堙,不可不洞開 襟抱,洗刷疵垢,不可不盪去瘢痕。使天下聞之,廓然 一變,若披重昏而睹明曜,人人得其所欲,則何有不 從者乎?應須改革事條,謹具別狀同進。除此之外,尚 有所虞。竊以知過非難,改過為難;言善非難,行善為 難。假使赦文至精,止于知過言善,猶願聖慮,更思所 難。《易》曰:「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夫感者,誠發于心 而形于事。事或未諭,故宣之以言。言必顧心,心必副 事,三者符同,不相越踰,本於至誠,乃可求感。事或未 致,不如勿言。一虧其誠,終莫能信。伏願陛下先斷厥 志,乃施於辭,度其可行而宣之,其不可而措之,無苟 其言,以重其悔。言克誠而人心必感,人心既感而天 下必平。事何可不詳,言何可不務?罄輸衷懇,伏聽聖 裁。謹進。

《為人謝宣慰狀》
令狐楚

右監軍李輔光迴,伏奉敕書手詔,宣慰臣及參佐將 校官吏等者。臣竊位大藩,連榮近屬,戴山之力雖竭, 橫草之功未聞,寢興以思,憂愧若厲。伏惟陛下日明 於上,子育其人,降《玉著》之天書,遣銀璫之星使。宸心 照育,下浹於將校;慈旨丁寧,旁霑於掾吏。讙呼之聲 雷動,舞抃之袖雲翻。榮光併臨,愁疾如失,不勝歡喜 感戴之至。

《謝敕書手詔慰問狀》
前人

右監軍使李輔光迴,伏奉敕書手詔,慰問臣及將士 等者。臣自守大藩,未申微效,每承渥澤,實所慚惶。今 者伏蒙陛下弘覆幬之仁,與天為大;廣照臨之意,如 日斯升。特遣王人,復還使府。捧絲綸之明詔,光寵賤 微;吐汗漫之溫言,霑濡群萃。浮空而喜氣成霧,動地 而歡聲若雷。空知受恩,何以勝德?所守有限,不獲陳 謝,無任感戴之至。

《太宗飛白書答詔記》
權德輿

太宗文皇帝飛白書十二句五十五字者,貞觀十六 年答左散騎常侍劉洎之詔也。「吾觀古之令王,未嘗 不虛已以納諫;古之良臣,未嘗不匪躬以盡直。然後 百度貞,九有清,由此物也。」初,太宗與公卿大臣往復 古義,以聰明示群下。洎退而上書,其大旨以為「動神 機,縱天辯,不若凝旒虛襟,以至公,慎取捨而已。故沃 心以納,優詔以答,嘉其忠故以誠詞,渥其禮故以手 翰。」史臣《實錄》具載其事。有都官郎中竇泉者,博古尚 藝,貞元初得其書於人間太清宮道士盧元卿又得 之於竇氏。元卿工為篆隸八分諸書,且其家法,保而 藏之久矣。元和五年夏四月,予以太常齋薦於宮師, 因出以示予。予乃整衣冠,離次捧視,且以見聖唐建 巍巍無窮之基,在此編也。至若縹緲鴻翥之勢,輕濃 蟬翼之狀,子敬白而不飛,子雲「飛而不白。」稽合眾美, 裁成絕藝,又以見哲王之餘裕,書圃之逸品云。

《王言如絲賦》以有云如絲演若綸組為韻
謝觀

「君言之重兮發彼加人;如絲之細兮出已成綸。」將植 樞機之本,必滋秒忽之因。初具體而微,降一句之繩 準;俄觸類而長,入百司而縷陳。是知作彼紀綱,從而 推闡密旨,欲布殊私以展。透冕旒以尚細,入鈞衡而 漸演。及爾如貫,審知詞理綿綿;摶之則微,益見言密 繭繭。且夫謂至密而已著,將未聞而已聞。遂意淫繹, 「隨聲糾紛。無類而洪纖起散,有條而派脈別分。離一 庭之間,聽皆歷歷;出九門之外,遠矣」云云。是故遐邇 羈縻,上下聯絡。毛舉之讚是卹,蠶食之誠詎作。詔多 事而折藕難比,寫綢繆而曳緒不若。遇終軍之一請, 便吐長纓;後龔遂之載言,俄陳亂索。不同抱布而取, 詎等茹柔而吐。孜孜下問,義同小往大來,軋軋若抽, 事符以索繼組。不可卷也,引而伸之。不滯異維舟之 紼,無點殊墨子之絲。與奪而起於分寸,傾危而失在 毫釐。夫如是,上言也不可不精,下聞也不得不受。知 駟足之難及,保三緘之可守,語不墮而寰宇歸心,思 無邪而蠻夷稽首,可以網羅八表,可以倫貫九有。然 後緝熙不紊,條章有餘,自契不言化矣。豈假聞斯行 諸,方知微細之喻也。敢願戒慎之所,如

《論詔令數易改》
宋·包拯

臣竊見朝廷凡降詔令,行之未久,即有改張,故外議 紛紜,深恐於禮不便。且詔令,人主之大柄,而國家治 亂安危之所繫也,可無慎乎緣累年以來,此弊尤甚, 制敕纔下,未逾月而輒更請奏,方行又隨時而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