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3 (1700-1725).djvu/6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手足沾濡哉!居有事之世,而「恥為權謀,譬猶鑿地抱 甕,難以求富。嗟乎,子羽!何異牢檻之熊,深穽之虎,石 間餓蟹,竈中饑鼠,事雖多而見工甚少,宜其卷局煎 蹙,至老無所睎也。支離其形者,猶能不困,命也夫!」與 子同處,其文九百餘言,頗有東方朔《客難》,劉孝標《絕 交論》之體。《集仙傳》所載《神女成公智瓊傳》,見於《太平 廣記》,蓋敏之作也。鄒湛姓名因羊叔子而傳。而字曰 潤甫,則見於此。

「桯史趙良嗣既來降,頗自言能文,間以詩篇進,益蒙 眷遇,至命兼官史局,令。《續通鑑長編》重和元年十二 月丁未,推修《國朝會要》帝系、后妃、吉禮三類,賞良嗣 實,竄名參詳,與轉一秩焉。」亦可占其非據矣。後既坐 誅,其所自為集凡數十卷,時人皆唾去不視,蕩燬無 收拾者。余讀《北遼遺事》,見良嗣與王瑰使女直,隨軍 攻遼上京,城破,有詩曰:「建國舊碑胡月暗,興王故地 野風乾。回頭笑向王公子,騎馬隨軍上五鑾。」上京蓋 今虜會寧,乃契丹所謂西樓者,實耶律氏之咸鎬豐 沛良嗣,世仕其國,身踐其朝,貴為九卿。一旦決去,視 宗國顛覆,殊無禾黍之悲,反吟詠以志喜,其為人從 可知也。縱有名篇,正亦不足錄,況僅止爾耶。「五鑾」乃 上京殿名,保機之故巢也。

《揮麈三錄》:秦會之暮年作《示孫文》云:「曾南豐辟陳無 己、邢和叔為《英宗皇帝實錄》檢討官,初呈槁,無己便 蒙許可,至邢乃遭橫筆,又微聲數稱亂道。邢尚氣跽 以請曰:『願善誘』。南豐笑曰:『措辭自有律令,一不當即 是亂道,請公讀,試為公檃括』。邢疾讀,至有百餘字,南 豐曰:『少止,涉筆書數句』。邢復讀,南豐應口以書,略不」 經意。既畢,授歸就編。歸閱數十過,終不能有所增損, 始大服。自爾識關楗,以文章軒輊諸公,間以上秦語。 其首略云:「文之始出秦方,氣燄熏天,士大夫爭先快 睹而傳之,今猶有印行者存焉。」是時,明清考國史及 前輩所記,嘗與蘇仁仲、訓直父子言之矣。按:曾南豐, 元豐五年受詔修《五朝史》,為中丞徐禧所沮,寢命,繼 丁憂而終,蓋未嘗濡毫,初亦不曾修《英宗實錄》也。陳 無己元祐三年始以東坡先生、傅欽之、李邦直、孫同 老薦於朝,自布衣起為徐州教授,距南豐之沒後十 年始仕,亦未始預編摩也。邢和叔,元豐間雖為崇文 館校書郎,不兼史局。《英宗實錄》,熙寧元年曾宣靖提 舉,王荊公時已入翰林,請自為之,兼實錄修撰,不置 官屬,成書三十卷,出於一手。東坡先生嘗語劉壯輿 義仲云:「此書詞簡而事備,文古而意明,為國朝諸史 之冠。不知秦何所據,而云:義仲,道原子也。」

《齊東野語》:外大父文莊章公自少好雅潔,性滑稽,居 一室必汛掃巧飾,陳列琴書。親朋或譏其齷齪無遠 志。一日,太書素屏云:「陳蕃不事一室,而欲掃除天下, 吾知其無能為矣。」識者知其不凡。後入太學為集正, 嘗置酒揭饌單於爐亭,品目多異。其間有大鶵卵者 最奇,其大如瓜片,切餖飣大盤中,眾皆駭愕,不知何 物。好事者窮詰之,其法乃以鳧彈數十黃白各聚一 器,先以黃入羊胞蒸熟,次復入大豬胞,以白實之,再 蒸而成。嘗迎駕於觀橋,戲以書句為隱語云:「仰觀天 文,俯察地理,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 如學也。」眾皆莫測,公笑云:「乃此橋華表柱木鸛耳。」其 他善戲多類此。其後居兩制,登政地,有《嘉林集》百卷。 間作小詞,極有思致。先妣能口誦數闋。《小重山》云:「柳 暗花明春事深。小闌紅芍藥,已抽簪。雨餘風軟碎鳴 禽。遲遲日,猶帶一分陰。把酒莫沉吟。身閑無箇事,且 登臨。舊遊何處不堪尋。堪尋處,惟有少年心。」今家集 已不復存,而外家凋謝殆盡,暇日追憶,書之以寄余 凱風、寒泉之思云。

番陽布衣姜夔堯章出處備見張輯宗瑞所著白。 《小傳》矣。近得其一書,自述頗詳,可與前傳相表裡,云: 「某早孤不振,幸不墜先人之緒業。少日奔走,凡世之 所謂名公鉅儒,皆嘗受其知矣。」內翰梁公于某為鄉 曲,愛某詩似唐人,謂長短句妙天下;樞使鄭公愛某 文,使坐上為之,因擊節稱賞。參政范公以為翰墨人 品,皆似晉、宋之雅士;待制楊公以為於文無所不工, 甚似陸天隨,於是為忘年友。復州蕭公,世所謂「千巖 先生」者也,以為四十年作詩,始得此友。待制朱公既 愛其文,又愛其深於禮樂。丞相京公不獨稱其禮樂 之書,又愛其駢儷之文。丞相謝公愛其樂書,使次子 來謁焉。稼軒辛公深服其長短句,如二卿孫公從之。 胡氏應期、江陵楊公、南州張公、金陵「吳公及吳德夫、 項平甫、徐子淵、曾幼度、商翬仲、王晦叔、易彥章之徒, 皆當世俊士,不可悉數。」或愛其人,或愛其詩,或愛其 文,或愛其字,或折節交之。若東州之士,則樓公大防、 葉公正則,則尤所賞激者。嗟乎!四海之內,知己者不 為少矣,而未有能振之於窶困無聊之地者。舊所依 倚,惟有張兄平甫,其「人甚賢,十年相處,情甚骨肉,而 某亦竭誠盡力,憂樂關念。平甫念其困躓場屋,至欲 輸資以拜爵,某辭謝不願。又欲割錫山之膏腴,以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