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3 (1700-1725).djvu/5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因事逐之,天下之人皆以為冤。其死也,余以文祭之, 略曰:「人望二紀,而僅獲寸進;讒夫一言,而應聲榻翼。」 蓋謂是也。

桯史:建中靖國初,有宿儒曰徐常,持節河朔,風采隱 然重于時,然持論與時大異。曾文肅布惡之,嘗具詆 先烈人姓名,陳之乙覽,常列其間,然未有以罪也。會 市肆有刊《武夷先生集》者,乃常所為文,文肅之子紆 適相國寺,偶售得之。首篇乃熙寧間《上王荊公書》詆 常平法者,紆以置几案間,不為意。文肅偶入黌舍見 之,袖以入。明日遂奏榻前,且謂:「常元未嘗上此書,特 沽流俗之名耳。」言者從之,遂免所居官,竟以蹭蹬。徐 嘗有《教子詩》曰:「詞賦切宜師二宋,文章須是學三蘇。」 其措意如此,宜其與文肅異也。

《貴耳集》:張元、吳昊、姚嗣宗皆關中人,負氣倜儻,有古 俠士志。《題崆峒》詩曰:「南粵干戈未息肩,五原金鼓又 轟天。崆峒山叟笑無語,飽聽松聲春晝眠。」又云:「踏碎 賀蘭石,掃清西海塵。」《鸚鵡》詩云:「好著金籠收拾取,莫 教飛入別人家。」張、吳徑之西夏,范文正公追之不及, 獨表姚入幕府。朝廷困西兵十餘年,皆二人之力。姚 述懷詩曰:「大開雙白眼,只見一青天。」後六十年,有施 宜生,改名方,南人也,入大金,曾為奉使來朝。逆亮欲 南牧,登北高峰發一語云:「北風甚緊。」次年逆亮來開 禧,有柳虛心過北境,問其在南作何官,答云:「發兩解, 博不得一官。」亮云:「爾今要作何官?」曰:「要做翰林學士。」 亮即授此官。凡嫚書之來,皆其筆也。

王景文質,興國人,在上庠,公私試必魁。一日,試《文帝 道德為麗論》,終日閣筆,欲袖卷出。方擬議間,忽有人 曰:「天下之至美,吾心之至樂。」景文得之,一筆而就,果 為魁首。其豪放不可及,有「何處難忘酒,蠻裔太不庭。 有心扶白日,無力洗蒼溟。豪傑將斑白,功名未汗青。 此時無一盞,壯氣激雷霆。何處難忘酒,姦邪太陸梁。 腐儒還有酈,好漢總無張。曹趙扶開國,王徐賣靖康。 此時無一盞,淚滴海茫茫。」「何處難忘酒,英雄太屈蟠。 時違聊置畚,運至即登壇。梁甫吟聲苦,干將寶氣寒。 此時無一盞,拍碎玉闌干。」「何處難忘酒,生民太困窮。 百無一人飽,十有九家空。人說天方解,時和氣自豐。 此時無一盞,入地訴英雄。」曾入張魏公幕,有《雪齋集》 《楓窗小牘》:洪駒父才而傲,每讀時輩篇什,大叫云:「使 人齒頰皆甘。」其人喜而問之曰:「似何物?」駒父曰:「不減 樹頭霜柿。」人每頳面而去。比汴京失守,粘沒喝勾括 金銀,駒父以奉命行事,日惟觴酌,幸醉中不見此時 情狀,竟為剛紀自利,峻于搜索,坐貶沙門。

《杭州府志》:宋高宗酷嗜翰墨,張孝祥廷對,頃宿酲猶 未解,濡毫答聖問,立就萬言,未嘗加點。上訝一卷紙 高軸,大試取閱之,讀其卷首,大加稱獎,而又字畫遒 勁,卓然顏魯公。上疑其為謫仙,親擢首選。臚唱賦,詩 尤雋永。張正謝畢,遂謁秦檜,檜語之云:「上不惟喜狀 元策,又且喜狀元詩與字,可謂三絕。」又扣以詩何所 「本字何所法?」張正色以對曰:「本杜詩,法顏字。」檜笑曰: 「天下好事,君家都占斷。」蓋嫉之也。

《清波雜志》:「東湖徐師川俯,紹興初繇諫垣遷翰苑,贊 幾命輝。乾道丁亥,在上饒從公季子珪遊,因叩家集, 云:詩已板行,他無存者。久而得奏議于殘編斷簡中, 猥井錯亂不可讀,乃為整綴成十卷,附以雜文一卷, 寫以歸之。公視山谷為外家,晚年欲自立名,客有贄 見,甚稱淵源所自,公讀之不樂,答以小啟曰:『涪翁之 妙天下,君其問諸水濱。斯道之大域中,俯獨知之濠 上』。」及觀序《修水集》「造車合轍」之語,則知持此論舊矣。 《老學庵筆記》:「徐師川長子璧,字待價,豪邁能文辭,嘗 作書萬言,欲投匭,極言時政,無諱避。師川偶見之,大 驚,奪而焚之。早死。」

王性之讀書真能五行俱下,往往他人纔三四行,性 之已盡一紙。後生有投贄者,且觀且捲,俄頃即置之。 以此人疑其輕薄,遂多謗毀,其實工拙皆能記也。既 卒,秦熹方恃其父氣燄薰灼,手書移郡將,欲取其所 藏書,且許以官。其子長子仲信,名廉清,苦學有守,號 泣拒之曰:「願守此書以死,不願官也。」郡將以旤福誘 脅之,皆不聽,熹亦不能奪而止。

《癸辛雜識》:「彭晉叟,福州候官人,亦有學,文亦奇,受業 京庠,每試多居首選。胡穎為浙西憲,政尚猛厲,物情 不安,彭因偽作臺章以脅之。有尼僧為之表裡,使以 槁示之曰:『得之臺中,行且止矣』。胡懼,就致禱,約以獲 免,當以數萬為謝。已而月課不及,胡遂作臺長江古 心書,歷述所聞以謝之。古心下京府,名捕時政。」放堂 《試賦》,題出《王言如絲》,彭為首冠,破云:「王妙心緯言,關 化機于未布以先,謹如有絲之至微。」揭曉之際,彭已 寘理,乃以次名代之。獄成,黥隸貴州。久之,宛轉自如, 得至靜江,適當詔歲入貢,闈為編欄,遇都吏一子于 場中日授三卷,得預薦送。吏深德之,未有以報,乃為 之謀曰:「經翰潘公諟,汝鄉人也,盍往歸之?」彭以呈面 為難,又命之作劄,「吾當為通。」潘見其辭藻粲然,亟令